快好知 kuaihz

刘备急着自封汉中王,此举或是重大战略失误

汉中之战,刘备凭借自己的力量将曹操击败,从而占领汉中。此后刘备多名属下劝其进封汉中王,刘备推辞不过便答应下来,但正是因为此举,可能给此后蜀汉势力造成重大隐患。关羽出兵襄樊可能就跟刘备封王有关,结果不仅在麦城战死,还丢了荆州,就连夷陵之战刘备也是惨败而归。吴蜀联盟中,孙权也不是好惹的,荆州本来就没归还,刘备还封王,这下孙权会怎么想呢?

不过刘备的辉煌没能持续多久,先是襄樊之战关羽败亡丢失了荆州,然后夷陵之战大败一下子被打回了原形,蜀汉实力一落千丈。

或许有人会把责任怪在关羽头上,认为他一不应该发动襄樊之战,二因为自己的骄傲和小觑江东诸将导致荆州落入东吴之手,从表面来看确实如此,因为如果不是关羽战败导致荆州丢失,后面东三郡得而复失、刘备伐吴大败而归损兵折将无数的灾难性后果也就不会发生,事实上这个锅不应该关羽来背,那么谁才是蜀汉由盛而衰的罪魁祸首?不是关羽,恰恰是刘备自己,因为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刘备刚刚拿下汉中就自立为汉中王,为什么这么说?

219年5月刘备拿下汉中,7月就自立为汉中王,此举至少有三大弊端:

第一,两汉以来臣子罕有公爵和王爵,曹操进爵魏公都惹来很多非议,连荀彧都明确反对,一旦臣子晋封为公爵或王爵,其实就是僭越之举,刘备之前打的旗号一直是匡扶汉室,汉献帝尚在刘备却突然称王,至少在天下人心目中是大大的失分。

第二,动摇了孙刘结盟共抗曹操的基础:孙权和刘备结盟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两人地位平等,而他们的共同敌人曹操则是乱臣贼子,现在刘备突然不声不响称王了,曹操是魏王、刘备是汉中王,唯独孙权和他们地位不对等,这为孙刘双方结盟蒙上了一层阴影,或许襄樊之战孙权向曹操称臣就有这个原因在内。

第三,前两个不利后果还好,最要命的是这第三个弊端,那就是正因为刘备的称王才导致襄樊之战提前爆发,为什么这么说?

刘备称王之前是东汉朝廷册封的左将军,称王之后封了关羽、马超、张飞、黄忠四人为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和后将军,前左右后属于四方将军,也只有刘备称王之后才有资格分封,不仅如此刘备还授予了关羽假节钺的特权。

有些观点认为襄樊之战是关羽擅自发动的,这种可能性其实不大,如此大规模的一场战役不是关羽一个人所能决定的,即使他有假节钺也不行,最大的可能是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想要再接再厉用另外一场大胜来为自己称王增添光环,环顾周边,孙权是盟友,曹操主力刚刚遭遇汉中之败,滞留关中未归,只有关羽提兵北上攻取襄樊才最现实。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兵分两路北伐中原是蜀汉的既定国策,所以襄樊之战迟早要打,但绝不是这边汉中之战刚刚结束就马上发动,因为益州兵团刚刚经历近两年的恶战,士卒疲惫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无法有效的策应关羽的军事行动,兵分两路成了关羽的单兵军事行动,如果不是刘备急于称王,襄樊之战不可能就这么仓促之间发动。

刘备称王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息息相关,不过历史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刘备称王七八个月之后,他一生的劲敌曹操病逝于洛阳,如果当初刘备不急于称王,而是一边休养生息,一边为北伐做准备,等到曹操病逝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到来后再称王,这个时候派出人员和兵马加强关羽荆州兵团的实力,同时派出得力大将前往东三郡统领刘封和孟达然后兵分三路:一路由关羽北上襄樊,一路兵马出东三郡东入曹魏的襄阳郡和南乡郡配合关羽作战,一路则由刘备亲率益州主力兵团出汉中攻陇右或关中。

襄樊之战前,刘备拥有一个半州十余万兵马,麾下兵强马壮正是其一生实力最巅峰之时,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就是益州和荆州同时出兵北伐,其先提条件是“天下有变”,曹操之死为“天下有变”提供了契机,曹操病逝之际,蜀汉一方黄忠和法正仍在,五虎上将加上魏延、孟达、刘封等人以及荆州兵团阵容堪称豪华,反观曹魏一方,曹操刚死正是其动荡和衰弱之时,此消彼长之下刘备三路出兵很可能会打曹丕一个措手不及。

乐观的估计包括襄阳郡、南乡郡和南阳郡在内的荆州北部将落入关羽之手,甚至凉州和关中之地也有可能被刘备拿下。

如此一来,刘备将拥有益州、凉州、大半个荆州、包括关中在内的部分司隶州之地,真正拥有了角逐天下的实力和统一天下的机会,《隆中对》的最终目的:“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也将有实现的可能。

七八个月的时间差使得刘备错失了统一天下最好也是唯一的机会,迫不及待的称王使得襄樊之战提前发生,从而导致了关羽战败被杀,不仅害死了关羽也使得荆州落入东吴之手,从此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蜀汉再也没有机会雄起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刘备  刘备词条  汉中  汉中词条  自封  自封词条  此举  此举词条  失误  失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