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安石为何一度会被认为是奸臣?王安石一生具有哪些争议?

王安石是北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王安石变法,实际上正是因为通过王安石一系列的改革,才让北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不过王安石在民间曾一度被认为是奸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实际上也是因为民间百姓误解了王安石的良苦用心。历朝改革或许都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所以想要推行新政并不是一件易事,而王安石变法的实施过程更是难上加难。

纵观北一朝所有宰相中,可能没有谁像王安石这样备受争议了。如果把王安石评价根据时间段来划分,从朝到近代一直以贬低为主,尤其是朝人更是称他是奸臣,但如今人们却称他是“千古名相”。

这里面究竟有何深层次的原因,让人们对王安石的评价天差地别?一切都要从熙宁变法(严谨称法应该称“王安石变法”)说起。改革向来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何况封建社会。仔细分析熙宁变法,并不是一种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更像是一场应付危机的政治冲动。

积贫积弱,财政亏空致使朝廷不断加赋。除了正常的税收外,还有种类繁杂的苛捐杂税,给老百姓造成了极重的负担。同时,北方外敌的不断南下,给北政权雪上加霜,尤其是以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失败后,局势越发危急。

熙宁变法主要内容是,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这几项规定本质都是希望能最大程度增加国家收入,其中青苗法、均输法非常有远见,朝廷干预市场,通过一系列手段,加快货币流通,从而加快国家财富的积累,“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熙宁变法最大的问题在于理论和实际情况,出现严重脱节的局面。变法确实让国库迅速充盈,可到最后违背初衷,严重危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受害最深的还是那些被迫以实物换货币的贫困老百姓,“与民争利”。

对于这次变法,王安石本人的初衷没有问题,但他的核心部下吕惠卿、曾布、章惇、吕嘉问、李定、邓绾等人,人品就有问题,时人视为“小人”,结果王安石自然就被视为“奸相”。把老百姓坑得如此之惨,能得到老百姓高度评价?

王安石确实有远大的理想,也深知变法“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却还是在具体实施中操之过急,最终陷入到了欲速则不达的困境。因此,《史》对王安石的评价也颇低,“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神宗在任免王安石为相时,也曾询问司空兼侍中韩琦的意见。韩琦给予一针见血的评价,“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可惜,神宗听从,“此虽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至于王安石在现今受到高度评价,跟他的文学作品有很大关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安石  王安石词条  奸臣  奸臣词条  一度  一度词条  争议  争议词条  具有  具有词条  
中国

 宋朝积贫积弱,为何比唐朝撑得久?

一说到宋朝,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积贫积弱”,这或许是很多人对于宋朝的最深刻的印象了,认为宋朝武力很弱,军事实力并不强,打仗打不过只有赔钱,实在是令人感到很憋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