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看一些明朝的历史,话说当时这个明朝的出了一个什么空印案,小编有看到有人说这个明朝的空印案好像是死了有接近上万名官员了,那么有的人问了,这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再来回顾看看这个明朝的空印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空印案”发生在洪武十五年,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案子:
空印,就是在空白的文书上盖上印章。这有什么风险呢?大家想想,如果要你在一张空白的纸上签个名将会怎样?别人就可以在纸上写借条,数额随便,可怕吧?
朱元璋时期的空印不是盖在白纸上,而是盖在“税薄册”上。那个时候的税都是粮食,每个县收上来后进行清点,记录在册,然后盖上印章;各县上缴到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里,再清点记录,然后盖章;各府继续上缴至布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清点记录,然后盖章。最终布政司负责把这些税粮运送至南京,上缴国库,由户部清点记录,并盖章。
空印出现在哪个环节呢?除了户部盖章的时候,税薄册是有数据的,县、府、布政司都是盖在空白税册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因为运粮的路途遥远,中途有可能出现损耗,如果到了户部清点出来的数量与税薄册对不上,那么布政司就要回去通知各府,由府再通知县,大家重新填一本税薄册,再一级级地盖章,然后再由布政司将新的税薄册送到户部。
看到这里,大家想到了空印的风险没?在整个税粮移交的过程中,税薄册数据都是空白的,从百姓那里收上来多少,最终交到国库有多少,中间的经手官员完全不需要核对,每一级官员都可以从中贪污!所以这也是朱元璋知道空印案后“盛怒”的原因。
那么空印案最终杀死了多少官员呢?
这个数字在历史资料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明史·刑法志二》记载了这么一段:
“帝疑有奸,大怒,论诸长吏死,佐贰榜百戍边。”
从明史记载来看,涉及此案的“长史”都被处死。关于长史,《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的解释为“地位较高的官史”,而在《百官公卿》里的解释“县令也是称为长史”。空印案的盖章过程是县、府、布政司,最后到户部,户部那里是没问题的,所以明史里记载的“诸长史死”应该是县、府、布政司的“执印人”皆被处死。
根据《地理志》记载,明朝有1138个县,140个府,13个布政司,如果每个单位处死一人,那就是1291人!
结束语
空印案发生后,官员郑士利还向朱元璋上书,为涉案官员鸣冤。他上书的内容有一条很有意思,他认为明朝法律没有规定盖空白文书是犯罪。
“必先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以其故犯也。”
结果郑士利的上书更加激怒了朱元璋,刚刚从监狱出来的他又被发配流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