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清第一位满族状元麻勒吉结局如何?麻勒吉人物介绍

麻勒吉是朝满族第一位状元,他是瓜尔佳氏,正黄旗人,在举人举会试考取第一,成为八旗中的第一名。此后麻勒吉的仕途之路还算顺利,但最后的下场却是急转直下。麻勒吉一生历经顺治、康熙两位皇帝,可以说这两位皇帝对于麻勒吉的态度都有着极大的转变,导致麻勒吉经历过革职,然后又被复用,结果再次被撤职。好在康熙皇帝即位后依然信任麻勒吉,只是麻勒吉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这份信任。下面就来了解下这位人物的生平吧。

代第一位满族状元麻勒吉,瓜尔佳氏,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属于代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是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权势十分显赫的氏族。麻勒吉自小聪明好学,精通满文,又熟读大量汉文典籍,文化功底很深。

1652年顺治九年,朝科举首次满汉分榜,满榜中,麻勒吉一举夺魁,以翻译举人得举会试第一,成为满族第一位状元。麻勒吉因此深受顺治器重。第二年,顺治就其翰林院修撰破格提拔为弘文院侍讲学士(从四品),一下子升了四级,成为皇帝的心腹近臣。

1655年顺治十二年,朝廷设置日讲官,麻勒吉又成为第一批主讲官,官居正三品。同时,担任《太祖圣训》《太宗圣训》的编撰负责人,顺治的遗诏也是由麻勒吉和另一位汉臣共同撰写的,可见他受顺治皇帝信任之深。

1658年顺治十五年,封授孙可望为“义王”的程序一切顺利,四月下旬,钦差团返程经过直隶顺德府,直隶总督张玄锡前来迎接。麻勒吉自恃为天子近臣、皇帝钦差,责问张玄锡说自己作为钦差大臣前次去湖南出差路过直隶时,张玄锡身为地方官为什么没有来奉送钦差,话说得声色俱厉,上纲上线,而且很不好听。

张玄锡作为投降政权的前朝文臣,在明朝崇祯年间就是进士了,资格比麻勒吉要老得多。

由于麻勒吉一行到湖南后,当地官员洪承畴几乎每天都给他们送东西,因此,麻勒吉将在湖南所受到的礼遇带到了直隶,他直接跟张玄锡说:“在南方时,洪经略日有馈遗,何等尽礼!”——显然是怪自己的老同事慢待了他,没有送礼物。同时,钦差副使因跟张玄锡索要骆驼、骡子没得到满足,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为官正的张玄锡又气又恼又羞,,当晚写下给皇帝的遗疏后,便拔刀自刎,所幸被家丁及时救活。

总督闹自杀,这还了得,于是巡抚立即向廷汇报,并将其写给朝廷的遗疏报送给顺治皇帝,中有两句话说得很沉痛,“上官过客,苛索陵虐”,被迫自杀,却没有说楚所为何人何事。顺治皇帝阅后深感蹊跷,于是派专案组到直隶查案。

面对皇帝派来的人,本来对麻勒吉的权势很畏惧的张总督只好将他自杀的原因完全道出,并将事情发生经过写了一个文字报告。顺治看过这个案情报告后,立即要求组成大臣审讯团审理此案,并命令张玄锡来京城与麻勒吉等涉案人当堂对质。没想到“(张)玄锡寻以集质至京,谳未竟,宿于僧寺,自缢死”。——张玄锡第二次自杀,不幸身亡。

之后,虽然顺治庇护麻勒吉,没有按审案建议将麻勒吉革职、抄家,而是从宽处理,削加级、夺诰敕、降二级留任,但当时朝野对此案议论者多,对麻勒吉的人品颇有看法。甚至乾隆皇帝晚年也曾专门谈及此案,承认“此案自系袒护满洲”,有失公允。

1659年顺治十六年六月,麻勒吉又被派往军攻下的云南地区发放赈济贫民款项,同时调查大将军尚善部属在攻取云南时是否有纵兵扰民、滥杀无辜的情况——前一年才被调查之人,一转身成为调查别人的人——麻勒吉为尚善辩解并无其事。第二年,其他官员向廷汇报了尚善的部属骚扰百姓,“入永昌城掠民妇女事”属实。麻勒吉等人因隐瞒包庇,被撤职,罚款。但很快,顺治就让他复官任职。

康熙皇帝即位后,依然重用麻勒吉。1666年康熙五年麻勒吉为刑部侍郎(从二品),康熙七年任两江总督。

康熙十年四月,两江辖区内的京口将军李显贵、镇江知府刘元辅,被驻防八旗兵举报倾吞、冒领军饷钱粮。审查属实后,麻勒吉因知情不报,被押解到京城讯问,其后被降两级,保留其两江总督职务。从此,康熙对麻勒吉不再像前朝那么信赖。

1673年康熙十二年,在对封疆大吏三年一次的考核中,麻勒吉被認为从开恩复任总督后,“未见勤勉”,被再降两级调离两江总督职任。

麻勒吉最后一个官职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授予的“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在当时是个正二品的武职,虽属京城重要高官,但是,作为有一代第一位满族状元,最后担任这个职务,有些让人大跌眼镜,而且稍显不伦不类——当年跟他一起为顺治皇帝撰写遗诏的汉臣王熙,十多年前就已经是内阁大学士,正一品大员了。

在麻勒吉去世9年后,因其在广西任职时的一件妄报案受到了最严重的追责处分——将其原任官职一律革除!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满族  满族词条  大清  大清词条  状元  状元词条  结局  结局词条  人物  人物词条  
中国

 汉光武帝的存在感为什么那么低

我国历史上有几位开国皇帝,他们的名气都没有那么高,比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南宋开国皇帝赵构。以汉朝为例,大多数人只知道汉高祖刘邦,却没那么多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