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赵云一生未得重用,为何刘备托孤的时候秘密召见他?

赵云虽然是很多人心目当中一个非常厉害也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三国历史上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只不过赵云的一生却可以说一直都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不过,既然刘备并不重用赵云,却为什么会在自己临终托孤的时候,在安排了托孤大臣之后,还要秘密的召见赵云呢?刘备对赵云难道还有其他的嘱托,他最终单独召见赵云究竟是为了什么?赵云既然不受重用却为何会有这样的待遇,这其中究竟是有什么秘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赵云为何不受重用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刘备称帝,群臣上贺表,列了前五十个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诸位知道领衔的是谁么?“征西大将军都亭侯马超”!没别的原因,“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赵云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连名字都不能列在贺表上。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赵云是政治斗争失败者。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只有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

没有野心,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得。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为官清廉。从刘备,孔明几次欲大赏赵云赵云不受或分赏诸军,可见赵云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没钱笼络家将,估计他也是蜀汉那些贪官的眼中钉。我在想,若是蜀汉统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话,恐怕赵云更不好过。

第三个原因是赵云时运不济,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赵云犯了为官的几大禁忌,又时运不济,故虽一生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封侯。当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于如此结局。

关于赵云的统帅能力。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种看出,赵云实有大智慧。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我肯定谋士之言他能听得进。

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吴起亲自替士兵吸脓,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赵云,做战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难得的是,有大赏又不独自享受,而是分与诸军。这样的人不是帅才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帅才? 三国9中像张飞这种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统帅……

统兵作战经验尤为重要,而经验是需要积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天生的将军。若是赵云一开始就定位在统帅的位置上,我以为他的统兵能力不比关羽差。

2、赵云跟随刘备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刘备白帝城托孤成就了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功名,也成为了千古美谈,但是在这段千古美谈当中似乎还隐藏着更深层更惊人的历史真相,只是因为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出现刘备所预想的境况,所以这段真相被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3、刘备托孤为何单独召见赵云

那么白帝城托孤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真相,这还得从托孤的背景说起。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将孔明和李严从成都召到白帝城,然后拉着孔明的手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是何等精明之人,他听出了此话的严重性,于是,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这就是千古流传的一段佳话,但是刘备在托孤诸葛亮后紧接着又单独嘱咐了赵云,他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云泣拜曰:“臣敢不效犬马之劳!”这段看似平常的嘱托其实深有含义,只不过常被人忽略,刘备言下之意就是,我走以后,你要为我看护好儿子,如果有人胆敢推翻后主,你赵云就完全可以替我将他除掉。刘备弥留之际能够考虑刘禅及其家族的安危,特意安排赵云保护好自己的儿子,说明他对身后之事没有足够把握,换句话说,万一有人要颠覆蜀汉政权(当然包括诸葛亮),那么赵云就会第一个挺身而出。

刘备世之枭雄经多见广,并有高祖之风,在识人察人上有其独到的慧眼,临终除了忧国忧民外,自己家族的兴衰他不得不做充分的考虑。首先,他深知刘禅的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国家社稷,必然需要孔明的辅佐;第二,蜀汉先人及嫡系均已先他而去,蜀汉政权完全交由诸葛一人他又有些不放心,于是托孤时特意将尚书令李严叫到床前与诸葛共受嘱托,其用意就是让李严成为诸葛的掣肘(李严后来由于自身原因被诸葛拿下);第三,万一出现最坏的结局,那么赵云就是拯救蜀汉的唯一人选。

赵云一直是留守大将,也是刘备最信任的嫡系之一,虽然他没有像刘关张一样桃园结义,但在刘备以及臣下们心里,赵云早已成为核心集团的老四,所以常担当守老营的重任,赵云与刘禅的关系也是非同寻常,这在许多事件中有目共睹,东征孙权没有带赵云同去,结果损兵折将惨败而回,赵云统帅的部队其实就是刘备预留的有生力量。

正是基于国、家的长久之计,刘备才有嘱托赵云的一段别有用心的话语,也正是因为赵云在世时没有人胆敢谋叛,所以刘备托付赵云的话并没有成为现实,否则,赵云定会像埋伏在魏延身边的马岱一样,咔嚓一刀结果了那厮性命。好在孔明谨遵刘备嘱托致力于统一大业,刘禅与诸葛也能和睦相处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节,这种良好的局面也正是刘备所期望的。如果说刘备对孔明存有戒心,那么赵云就是刘备为孔明预留的杀手锏。但是事实证明,刘备将国托付给孔明,将家托付给赵云,都是正确的选择。看来白帝城托孤,刘备作了多种准备,也隐藏着一段令人吃惊的历史秘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赵云  赵云词条  刘备  刘备词条  托孤  托孤词条  召见  召见词条  重用  重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