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康熙帝和乾隆皇帝,都曾经有过下江南的历史,这也就给很多小说家创造了很多编写故事的机会,有不少都是因为下江南而发生的“风流韵事”,就此牵扯出很多的故事,不过这些故事自然都是虚构的了。而康雍乾的三位皇帝,爷爷和孙子都下江南了,雍正却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甚至别说下江南,他甚至连紫禁城都没出去过,一辈子都宅在家里,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康熙乾隆为何下江南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一共延续了276年的时间。要说清朝发展到最顶峰的一段时间,莫过于“康雍乾”三朝盛世不过这爷孙三人在行事和喜好上又有很大的不同。
乾隆皇帝和康熙是一类人,乾隆一生都很崇拜他爷爷康熙。我们知道,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时间61年,所以乾隆不想超过自己的爷爷,在位60年后便主动的退位让给了嘉庆帝。
康熙曾经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月6次南巡,,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而乾隆也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巡幸江南,说是考察地方,其实还不是游山玩水。
江南山水宜人,是养人的地方,又是诗情画意的宝地,最是出美人的地方。看过《还珠格格》一定对其中一句台词不会陌生:“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这所谓无风不起浪,乾隆下江南除了考察以来还干了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过有趣的是,乾隆和康熙都曾六下江南,说明江南确确实实是一个好地方,不那么为何只有雍正没有这个兴致呢?不仅如此,他甚至13年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紫禁城都没有踏出过,这是为何呢?
2、雍正为什么不下江南
首先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雍正确实很忙。雍正在位时是做了很多改革得到,他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大大减少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康雍乾三朝盛世雍正当之无愧是承上启下的人,如果没有雍正实行的改革,乾隆的日子绝对不会那么好过。除此之外,雍正还大力的整治了财政。
整个清朝毫不夸张的说,雍正肃贪是最认真的。他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大大改善清朝腐败的风气。
如果说康熙已经足够勤快了,但是和雍正一比还是逊色很多。雍正自己也曾评价自己:“以勤先天下”,说明“勤”正是雍正对自己的高要求,天下的事情如何要处理起来那就多着了,都这么忙了哪里还来的时间去到处巡游?
这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前面我们说过,雍正为何一即位就肃贪?因为他穷啊,康熙在末年开始疏于朝政,官员腐败之分渐长。因此朝廷的收入自然不高,说不定百姓还怨声怨道。
雍正即位已不容乐观,所以雍正才会肃贪。当年曹雪芹家就是这么被抄掉的,曹雪芹正是以自己为原型才写的《红楼梦》,什么“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最后不是都充了公。
大家有没有发现雍正就和我们现代大多数上班族一样,第一个没钱,第二个工作忙得很没时间。所以干脆哪里也不去,也不去想好不好玩,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做事,好让自己的子孙有时间有本钱去玩儿。
3、雍正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勤于政事。后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每天睡眠不超过4小时,只有过生日那天才给自己放天假。现存档案表明,他光在奏折上就批了1000多万字,是全部《资治通鉴》字数的3倍多。
雍正的父亲康熙创造了一个盛世神话,最后也留下了一堆问题:吏治腐败、效率低下、国库空虚。早在当藩王时,雍正就深为忧虑。
与此同时,雍正奖掖勤能、责罚庸懒,逼迫官员改变作风,不换脑筋就换人。大家如梦初醒,意识到不是现在官不好当了,而是过去当官太容易了;谁再像以前那样混日子,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于是,各级官员很快适应了新形势,纷纷行动起来。
官场风气迅速扭转,号称“雍正一朝,无官不清”,这实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奇迹,也为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提供了保障条件。创设军机处,集中权力推进改革;取消人头税,缓解社会矛盾;改土归流,维护国家统一等大动作,如果没有肃贪治懒的铺垫,是不可想象的。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康熙末年,国库存银仅3200多万两,到雍正七年,已增长到6000多万两,几乎翻番。雍正的父亲康熙遗留的烂摊子,儿子乾隆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在他手中基本收拾停当。华裔日本学者杨启樵感叹:“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
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雍正则是康乾盛世成型的关键人物,所以“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然而,康熙和乾隆总共执政124年,夹在中间的雍正时代只有短暂的12年8个月,考虑到这个事实,人们对雍正的卓越成就和超凡智慧,对他的执政团队奋发进取的实干作风,不能不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