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汉武帝少年、中年、晚年时期有何不同

“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这两个成语经常会拿来形容武帝刘彻。很多网友都喜欢评价古代最伟大的皇帝,其中肯定都能看到武帝的声影,而且位居前三之列。我们都知道武帝最大的成就,对外开疆扩土,击败匈奴,创丝绸之路;对内币制改革,独尊儒术。他做了太多其他皇帝没办法办到的事,所以成就和地位才会如此之高。如果将武帝的少年时期、中年时期和晚年时期做个对比,从不同时期的变化来看,更能帮助我们了解武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1、少年能忍

刘彻本是景帝刘启的第九子,母亲王娡也并非景帝的元配皇后。

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说,他本来是没有机会成为皇帝的。

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妙,很多时候,你拼尽全力去争,反而一无所获;你无心插柳,反而翠柳成荫。

当时,景帝已经立了宠妃栗姬的儿子为太子。

有一次,景帝的长姐馆陶公主私下去见栗姬,想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未来的新君。

要知道,馆陶公主在当时可谓权势熏天,如今她主动抛来橄榄枝,这正是巩固太子地位的良机,但凡有点心眼的人都不会拒绝这“两全其美”的提议。

无奈栗姬偏偏就拒绝了馆陶公主的“美意”,而原因只是因为公主曾多次介绍美人入宫侍奉景帝。

馆陶公主何等样人,她不会一棵树上吊死,于是,她把目光转移到了王夫人的儿子刘彻身上。

有一天,馆陶公主带着女儿陈阿娇去了王夫人的宫里,当她见到年仅七岁的刘彻时,便笑着问道:“想要一个媳妇吗?”刘彻听后,懵懂地点点头。

接着,馆陶公主又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那娶阿娇好不好?”

此时的刘彻突然福至心灵,当即斩钉截铁地说道:“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或许刘彻未曾想到,就是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此后,馆陶公主每见景帝,必称刘彻之贤。

没过多久,景帝干脆废掉栗太子,改立年仅七岁的刘彻为太子了。

公元前141年,景帝逝世,刘彻即皇帝位,是为武帝。

这时的刘彻年才16,虽然尚未成年,但雄心却不小。

初的“文景之治”时期,国家主要以“道家无为”的思想来治国。

那个时候,秦末战乱刚平息,天下也正需要用这种手段休养生息。

可到了武帝初年,国家元气基本已经恢复过来,再延续清静无为的治国方针似乎就有些保守了。

再加上刘彻素来抱负远大、年轻气盛,所以他决定改变施政方针,准备用儒家之道治理天下。

在继位后,刘彻亲手提拔了一批儒生作为朝廷要员,希望借助这些人打造出一个与“文景之治”不一样的盛世来。

只可惜,他想的太简单了。

本以为自己当了皇帝就可以大权在握,谁曾想朝廷的大权却掌握在自己的祖母窦太后手中。

最糟糕的是,窦太后与自己的执政理念截然不同。

窦太后继承了“文景之治”的理念,主张“黄老治国”,如今自己的孙子却要用儒生治国,这还得了?

于是,老太太丝毫没给小皇帝留面子,刘彻刚提拔上来的儒生连位子还没捂热,就被窦太后统统打入大狱了。

这下子刘彻傻眼了,不过他也弄明白了一件事:姜还是老的辣,与其和祖母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倒不如韬光养晦,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

在这之后,他用一年时间,耗巨资建成了上林苑,但他建造上林苑,并非是为了享乐,而是在里面勤读兵书、习练骑射。

另外,他还四处网罗天下英才,例如东方朔、司马相如、朱买臣等人都是深得他信任的心腹之臣。

《心术》有言:“一忍可以制百辱,一静可以制百动。”

人在年轻时,往往急于证明自己,而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时常会遭受打击。

一受打击,就冲动任性的人,往往不会有什么大成就;而越受打击,越能不动声色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年轻人,当多一分隐忍,少一分急躁,用自己的冷静淬炼自己。

刘彻正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选择隐忍不发。

2、中年敢拼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病逝,刘彻终于正式成为大王朝的最高领导。

此时的大经过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朝廷财政也有了富余。

史书曾这样描述武帝初年的国家状况: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既然决心搞事情了,就要搞一次大的,搞一次祖宗们都不敢搞的,那就是——打匈奴。

匈奴可以说是朝北边的大敌,最可恶的是,它还经常欺负朝。

隔三差五就南下打秋风,动辄杀人放火,严重危害了朝北部边境的安宁。

有这样一位恶邻在侧,武帝当然寝食难安了。

嘿,当年我家穷,打不起仗,所以用和亲示好,如今我要啥有啥,看我不揍你?

于是,武帝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恶邻,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家威仪”。

可皇帝虽然这样想,大臣却不一定赞同。

有一次,匈奴派人前来迎娶公主,博士狄山站出来表示赞成,并说兴兵动武会让人民不安,不如送去一位公主比较划算。

刘彻对于狄山的胆小怕事很不满,于是冷冷问道:“如果我派你去治理一郡,你能让匈奴不来犯吗?”

狄山说:“不能。”

刘彻又问:“那一县呢?”

狄山仍说:“不能。”

刘彻再问:“那一座关隘呢?”

狄山瞧出皇上面色不善,于是颤巍巍地回答:“能……吧。”

就这样,狄山在迫不得已下,光荣地接受了治理边塞关隘的任务。

没想到刚过了一个多月,狄山便在匈奴南侵的战斗中光荣牺牲了。

这一次,群臣都害怕了,再也不敢对武帝用兵匈奴的事存有异议。

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南侵。

面对曾经高祖刘邦都没能战胜的对手,武帝表现得异常平静。

只见他大手一挥,只说了简单的一个字——打!

至此,开启了大与匈奴之间数十年的军事博弈。

在这期间,武帝力排众议,以“敢打敢拼不后退”为宗旨,力图彻底解决匈奴之患。

公元前119年,武帝再次派兵北上,并下令全军冒险深入、直捣王庭,一举击溃了匈奴主力,打得“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缔造了长城内外“马牛放纵,畜积布野”的繁荣局面。

就连匈奴单于也未曾想到,武帝竟这么拼,大有“不计一切代价消灭敌人”的决心。

匈奴人被武帝彻底震慑住了,他们吃足了苦头,在狼狈逃离中,无奈作歌道: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至此,大声威遍及异域,武帝也成了与秦始皇比肩的一代雄主。

欧阳修曾言:“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岭,人到中年,少了年轻时的活力与激情,但我们却不能让贪图安稳的念想,泯灭了自己拼搏的勇气。

人到中年,要学会把握机会,提升认知,勇敢破局。

要知道,没有人能够生而无畏,他们只是选择了拼搏,也只有拼搏过,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3、晚年常省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一生都要经历的,哪怕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例外。

正如武帝在《秋风辞》中所发的感慨:“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长生不老,似乎成为了刘彻晚年最大的追求。

他信奉方士神巫,也曾与秦始皇一样到处巡游,寻仙问药。

当时有一些女巫往来于宫中,教宫中美人们躲避灾难的巫蛊之法。

美人们为了争宠,便借此互相攻讦,轮番告发对方诅咒皇帝、大逆不道。

这使得晚年的刘彻变得疑神疑鬼。

后来,他心中的这份惶恐被心怀不轨之人加以利用,终酿成了“巫蛊之祸”。

有一天,刘彻正在休息,突然梦见木头人手持棍棒要袭击他,于是霍然惊醒,从此便感到身体不适,精神恍惚。

恰巧当时有个叫江充的大臣,与太子刘据有嫌隙,他害怕太子日后会找他算账,于是便想在武帝面前诬陷太子。

他对武帝说,陛下的病是由巫蛊作祟造成的。

武帝一听大吃一惊,赶紧让江充去调查清楚。

于是,江充便率领手下到宫中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最后就在太子刘据的住所中找到了这个木头人。

太子虽然知道这是江充的栽赃陷害,但苦于有口难辩,自己又不甘心束手就擒,便在一怒之下发动卫兵诛杀了江充。

武帝得知后,怒道:“太子必惧,又忿充等,故有此变。”

武帝看来,这分明是太子心中有鬼啊,否则又何至于起兵造乱?

当时的武帝受人蒙蔽,又在急怒攻心之下,二话不说就派兵平乱,最后逼得皇后自缢,太子自尽,一门尽遭杀戮,只遗漏下襁褓中的一个小皇孙。

一个无中生有的梦,一个挑拨是非的人,就把一代雄主玩得团团转!

不得不说,这是武帝一生的痛。

就在他离世的前两年,回顾一生,突然心生愧意,写下一道开历代皇帝“罪己”先河的《轮台诏》。

在这道“罪己诏”中,武帝诚挚地反省了自己一生的错误,并让后人以之为戒。

王阳明曾言:“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人到晚年,更需要正确审视自己的一生,懂得反省过往的种种不足,才能心无所愧的安度余生。

晚年岁月,近山黄昏;往事繁华,过往云烟。

有道是,反听则聪,内视则明;一念改过,便得本心。

也许,正是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一份检讨书,才让武帝的灵魂有了一个安详的归宿。

4.总结

近代学者翦伯赞曾评价武帝说:“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

武帝用尽一生,给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也让我们后世之人有了一个引以为傲的标签——人!

威名弘贯宇内,伟业鼎立千秋。

武帝的一生复杂而矛盾,他懂隐忍,敢拼搏,也能自省;他翻脸无情,杀伐果断,也痴迷长生。

亦佛亦魔,有善有恶,也许,这才是最真实的武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汉武帝  汉武帝词条  晚年  晚年词条  中年  中年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不同  不同词条  
中国

 宋哲宗死后为何端王即位?

说到宋哲宗其实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他死了之后,并不是其他人继位,而是端王继位,大家也知道的,端王应该不是最优先级继位的,所以很多人都说这是被锦鲤附身了,那么这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