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者(通常指父母)的行为特点和个性,也会成为孩子发生问题的原因。比如养育者酗酒、犯罪,父母不和、父母有精神障碍(不安、不满、精神病质等等)、智力低下、乱搞两性关系等都会给孩子的异常行为带来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在实际上,很少能象表中那样明显地表现出来。而且,各项之间都互相交织在一起,在考虑原因时也要充分考虑进去。
下面就各种教育方法再稍加详细说明。
拒绝
这就是对孩子的推卸和排斥的态度。
(1)拒绝孩子的父母在下面的父母中比较多见。
①在社会看来结合得不般配的人;
②夫妇总吵架的人;
③婆媳不和的人;
④丈夫不关心妻子的家庭;
⑤讨厌妊娠的人;
⑥担心对孩子有恶性遗传的人;
⑦受强制而结合的人;
⑧遭到亲戚的反对而结婚的人;
⑨作为一个女性参加社会话动但并不顺利的人。
(2)拒绝的原因据说属于下面①④项的较多。
①当父母有心理上的问题时——父母有精神病,不安,经济上的问题等前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时,就会把其不安和敌意发泄到孩子身上,拒绝和刁难孩子。父母的一方为了讨好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就会与另一方一起虐待孩子。孩子虽然是自己亲生的,但也有采取这种态度的人。
②当孩子成为拖累时——私生子对于母亲来说也有成为累赘的,还有出去工作时因要照顾孩子,于是就厌烦了而拒绝孩子。
③孩子不能象父母所期待的那样而使父母失望的时候——指望生了孩子以后,丈夫能恢复对自己的爱情。但事实却相反,因而感到受骗而失望肘,就会虐待孩子。另外,本想按自己的要求去养育孩子,但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粗野而灰心丧气时,父母就会把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妻子对丈夫的期待,有如下几项。
㈠想让丈夫把心放在自己身上。㈡希望丈夫怀有责任感。㈢恢复丈夫对自己的爱。㈣让丈夫感到后继有子的喜悦。㈤丈夫停止寻花问柳。㈥希望丈夫振作起来。㈦希望丈夫少饮酒。
④作为解决夫妻感情的手段而利用孩子时——父亲为了解决自己的感情问题,比如为了解决自己的厌恶,作为其手段有时会对孩子加以拒绝。特别是当妻子把精力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不理会自己时,有的丈夫会生气而把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还有的父母自己疼爱自己,当对自己的性格有不满时,就会把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给孩子。
(3)表现方式下面列举其主要的表现方式。
①不安;
②申斥孩子;
③严厉惩罚孩子;
⑤用脏话骂孩子;
⑥虐待孩子;
⑦完全不管孩子。
上述拒绝态度的结果,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爱情的不满,即出现爱情饥饿感,从而引起各种异常行为。
父母对其他兄弟姐妹的偏爱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否能象爱其他兄弟姐妹那样去爱自已,这是个非常重大的问题。父母于无意之中做的一件小事,有时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时作为父母可能没有留心,有时即使注意到了,但处于对孩子不听话的不满,就会与别的兄弟姐妹相比较。比如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比父母预想的要坏时,就会训斥孩子说“不取得象哥哥那样的好成绩是不行的”。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孩子来说则容易起反作用。
(1)原因可以举出下列各种。
①当父母的要求过高时——父母是满分主义者,对孩子的要求超出孩子的实际能力,强制孩子赶上成绩优秀的兄弟姐妹。这时,孩子的嫉妒心理反而会加强,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糟。
②当其他兄弟姐妹在学业上很优秀时。
③对孩子的缺点,父母互相推卸责任时。
④孩子本身有攻击情绪时。
在上述情况下,父母即使想耐心地教导孩子,但最终会按捺不住而使语气变得生硬,由此使孩子感到父母光是责备自己。
(2)表现方式及其结果父母对孩子不一视同仁的结果,就使父母抱着拒绝与爱两种态度。这就是一方面会去表扬别的兄弟姐妹,一方面会去指责某某孩子不行而予以拒绝。选就使父母本身对孩子的爱情发生了矛盾。
遭到不平等对待而受到冷遇的孩子,自然就会增加竞争情绪和嫉妒心了。进而会对父母产生攻击情绪和敌意,以至产生绝望感和不安定感。幼儿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尿床、面部痉挛(如眨眼睛和干咳等毛病)、咬指甲、吮手指、口吃、便秘等等,这一点一定要谨记。
放任
(1)原因放任和甩手不管的第一个原因,是由父母对孩子不关心开始的。父母对教养孩子丝毫不感兴趣,对孩子的一切彻底甩手不管的态度,大都是由家里人手不足、贫困、繁忙,或者父母没有教养所致。此外,一心想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的父母,在看到孩子不能如愿以偿而感到绝望,或不知如何教养而失去自信时,也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做事嫌麻烦的父母也有发生这种现象的,但为数极少。
(2)表现方式与结果孩子因为随心所欲,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没有约束,就很容易培育出异常行为的萌芽。
但另一方面,放任对培养自由奔放的性格以及独立自主精神也有作用。不过,这种场合的放任,并不是甩手不管,而是以正确的教育眼光在一旁注视着孩子的成长,这与上面所说的放任意义完全不同。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完全欲)又叫“完全癖”或“理想欲”,对孩子总是抱着要求其达到十全十美,学习成绩满分的态度。这种要求孩子十全十美的情况,常见于对孩子的教养过度关心的父母。
(1)原因当父母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时,就期待着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或者父母对自己的现状感到很满意,因而也就想让孩子能和自己一样接受同样的高等教育。这些都能使父母成为要求孩子十全十美的人。
(2)表现方式与结果对孩子进行十全十美式的教育以后,有不少孩子就会出现精神病的倾向及攻击的倾向。另外,因为父母所规定的目标太高了,就会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最终就会使孩子产生失败感和绝望感,或者失去自信。
保护过度
保护过度就是过于庇护和娇宠孩子,与前项的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一样,是近年来常见的育儿态度。一般是采用娇宠,盲目爱护的方式,但也有只注意照顾身体的,有的则是在精神上过于娇宠,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原因与前面谈到的要求孩子十全十美的志度比较一下,其原因就此较容易弄清楚了。
①教养一般来说,保护过度都是父母从实现自己的意志开始,是把侧重点放在自己身上的。而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则是把侧重点放在孩子身上而开始的,两者完全不同。保护过度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感冒就让孩子多穿衣服,或者认为零花钱少了孩子会寂莫就要多少给多少。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可爱就任其随心所欲,这些都是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②娇宠保护过度是由父母对孩子的娇宠所引起的。对父母来说,娇宠不是一个手段,而是一个目的。娇宠孩子的父母,在感情上就舍有一种满足感。但是,要求孩子十全十美的态度则相反,想让孩子成为优秀人才而有着种种打算的育儿方法,其本身是不会使父母在感情上能获得满足感的。
③保护孩子不受外界影响要求孩子十全十美是想要去掉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而保护过度则是从不让外界的不好影响侵袭到孩子身上的角度对孩子加以保护的。父母保护孩子不要生病、不要发生交通事故、不要中暑、不要跟坏孩子一块玩,不要饿肚子等等,这些与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不同,不是向着孩子加劲。
④赎罪父母反省了自己对孩子的拒绝态度,觉得做了对不起孩子的事情而感到内疚,由于这种心情也会对孩子产生保护过度。保护过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父母因内疚而产生的一种赎罪行为。
(2)表现方式及结果对孩子保护过度的表现方式及结果,学者勒维将其分为以下五类。
①纯粹型这是一种比较单纯的保护过度,也是一种总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紧密型。永远把孩子当成婴儿加以照顾。当孩子渐渐长大了要离开父母时,父母对此不仅不感到高兴,反而会下意识地去予以阻拦。所以,又叫做社会成熟阻止型。
②赎罪型父母对自己曾经采取的冷漠和拒绝的态度感到内疚(罪恶感),从赎罪的角度对孩子进行过度的保护。
③混合型婴儿时期过度娇惯,其后随着孩子长大了,则采取了拒绝的态度,当然也有情况相反的。这就是拒绝与保护混合在一起的中间型。
④轻度型并不是极端的保护过度,只是以较轻的程度表现出来。一般来说,这种轻度型的保护过度比较多见。
⑤非母性型保护过度一般都是来自母亲,但也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比如来自父亲、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等等,还有来自邻居的。
一般说来,保护过度的结果,其基本倾向就是使孩子的情绪表现出不成熟。也就是说孩子的感情总是很幼稚,没有发展。其表现是即使到了幼儿期,仍然没有摆脱婴儿时期的气质;如撒娇、爱发脾气,哭闹、尿裤子、吮手指、咬指甲、任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