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个日本综艺,讲的是女生如何在50天的时间内,通过不减肥、不整形而变美。
其中有位女生,只是连续被夸了50天后,容貌上就有了“整容式”的变化。
她留着齐刘海,戴着黑框眼镜,出门时也总是小心翼翼地戴着口罩,可当她连续被夸15天后,便下意识决定“收拾”自己。
她开始清洁整理自己的卧室,摘下口罩和化妆,在被夸的过程中,她的发型和穿着也慢慢有了变化,到了第50天的时候,她依然有些害羞,但容貌和气质上仿佛变了个人。
看完节目后我才发现,我们总是吝啬于夸奖普通人,但往往每一位普通人都需要被夸奖。
1:欠夸的大人们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很少被夸着长大的,即使到了成年后,世界也依旧冷漠。
人与人之间擅长打击式相处,以至于长大后的我们,总是习惯性退缩,仅有的自信被打压,付出换来的收获也变得理所应当。
“刚毕业就收到了大公司的面试邀请,家人习以为常,只是淡淡的提了一句"面试的时候别掉链子”;
“见客户时精心打扮,穿上了新买的裙子,同事看了眼开玩笑说"你准备得太夸张了,我们都是随便穿的”;
“辛苦了一年,年终奖拿了工资的4倍多,回到家老婆只是碎碎念钱不经花,让你上交了工资依旧省着点”……
似乎一句“你做得很棒”“你今天真好看”“你的工作完成的很好”的称赞都像是奢侈品,难以拥有。
前段时间,有位读者向我倾诉,宅在家准备考研,如今却想要半途而废。
考研的目标大学被家长反复打压,好大学不代表好出路,不如趁早找工作,甚至冷嘲热讽她花再多时间也考不上北大。
她开始气馁和自我怀疑,打不起精神而想要放弃。
长期处于一个低气压环境下,即使努力,也会开始犹豫,在不断的打击和没有肯定的付出中,我们就像随意就能扎破的气球,突然泄气。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欠夸的普通人,想要变好,但热情被磨碎、信心被嘲笑、成就变成理所当然,以至于肯定不了自己,也找寻不到付出的成就感。
2:被夸,是蜕变的开始
还记得去年夸夸群突然爆火,即使是没有可信度的“夸奖”,却让不少成年人找回自信。
在群里,有人说自己是平胸,就会有人夸“一个优秀的女人,不管做什么都是A!”“随便穿件衣服都透露出高级感啊,嫉妒!”
有人晒出了黑暗料理,就有人夸:“四根火腿肠被你做出了四种不同的色泽。你是炸火腿肠的天才啊。”“考验料理功力的时候到了,一看咬下去就是外焦里嫩的口感,噢!这该死的火腿肠。”
过于善意的夸奖,有时候甚至是颠倒黑白,但明知如此,失败和苦涩仍然让人笑了起来,因为我们很久很久,没有被夸过了。
美国心理学家Levine等人曾通过实验说:“人们感受到的善意,并不会因为它隐藏在谎言里就打折扣。”
在“夸夸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赞美,我们通过运用“谎言”鼓励别人释放善意,也在得到浮夸的夸赞时收获善意。
这是一个“丧”文化充斥的时代,我们的压力不仅仅来源于外部世界,有时候也来自对自我的不确定,不自信。
而夸奖,恰恰让着这些不确定和不自信变得明朗,很多事情,只有你相信,它才会慢慢地变成真的。
3:甜以待人,每个人都很好,配得上所有美好
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故事,一对美国夫妇在中国贵州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小女孩,名叫Selah(赛拉)。
这对有爱的夫妇,将Selah来到他们家的生活,用照片,文字和视频,仔细地记录了下来。
虽然从出生,到在福利院的生活,她都没有体会过爸爸妈妈的疼爱,但是自她被领养的那一刻起,她不光多了用心爱她的爸爸妈妈,还多了两个爱她的小哥哥。
一开始Selah在福利院紧张又拘谨,担心不爱笑,在一个有爱和被夸的家庭下成长的Selah开始变得自信又阳光。
我们常常把夸奖的话哽咽在喉咙里,觉得不夸奖才能让一个人变得谦虚,却不知道,其实我们都需要换一个形式去说“爱”,这种夸赞不仅让人与人之间变得紧密,也更有信心变得更好。
梵高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而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
其实每个人都很好,配得上所有美好。
让我们坚持活下去,维持生活体温的,往往还有身边人的夸赞。
普通人的美好也是需要被看见的,有些时候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是你没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之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好。
甜以待人,少一点刻薄,多一些鼓励和赞赏,生活需要温柔的片刻,平凡的我们也需要一点信心,只有去相信自己的美好,才会慢慢地变得更好。
今 / 日 / 互 / 撩
你上一次被夸是什么时候?
文字版权归极物原创,转载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