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些“伪精致”的女孩们
前两天,重温《老友记》,看到一个印象深刻的情节。
主人公Ross新认识了一个女孩,身材高挑,面容姣好,打扮靓丽,似乎一切都很优秀。
可是当Ross去到女孩子的家,发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
家里全是乱扔的衣服,沙发上有不明黑色液状物体,茶几上都是没吃完的披萨,披萨盒里还有闻着香气慕名而来的老鼠......
看得屏幕前的我一阵犯恶心。
有人说,看女人的精致,绝对不能只看她的脸和打扮,这些展露人前的东西看不出一个女人最真实的生活态度。
深以为然。
我看过很多表面光鲜的女孩,家里堪比猪窝;
看过外套都是大牌的女孩,内衣裤却破烂不堪;
看过发型靓丽的女孩,一双袜子不洗穿一周;
看过妆容精致的女孩,一年没洗过被褥枕套;
......
他们一边在人前维持精致的人设,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却处处敷衍。
2
精致生活,是过给自己的
有人说,所谓精致,不就是要做给别人看的吗,只有自己能看到的地方还瞎讲究啥啊?
秦桑十分不认同这种说法。
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往往才是陪伴我们最久的“伙伴”。
家,是我们度过人生一大半时间的地方;
内衣、袜子,是离我们身体最近的物品;
被褥枕套,更是我们的皮肤会直接接触的东西;
......
这些与我们最亲近的东西,最能直观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状态。
很赞同电影《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中的一句台词:我们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同理,连这些陪伴我们最久的“伙伴”都不能好好对待的人,又怎么会好好对待自己,好好对待自己的生活呢?
我承认,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确很快,快到我们不得不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的时间和金钱,在几番衡量之下,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外在的精致总是比看不见的地方的精致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于是,我们买名牌,买大牌,什么都捡贵的挑,十分注重表面的优化和体面。
蒋勋曾在文章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位朋友,买了栋亿元豪宅,请了日本最著名的设计师来装潢。
装修后邀请他来参观,兴致勃勃地给他介绍。
“你看,这床是意大利进口的最贵的床,我家的很多家具,都是明式家具,厨房里的餐具全是进口的......”
住了两年后,蒋勋再次去他家,却发现厨房里那些最贵的厨具的胶膜都没有撕掉,屋子里也是空荡荡的。
这样的所谓的光鲜与体面真的是值得羡慕的吗?
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别人的。
松浦弥太郎说过:“最好的用钱之道,是把钱用在丰富个人体验和感受上。”
我们拼命挣钱的初衷不就是为了享受生活吗,那么又何苦将钱和精力都花在炫耀和取悦别人上面,而将自己的生活过得粗糙和无趣呢?
3
那些看不见的地方,藏着最真实的自己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正在暧昧期的男女,男生因为去女生家做了一次客,回来便和女生疏远冷淡了。
女生很是不解,因为那天要接待这位男生,她特地将家里认真收拾了一次,自认没有太脏乱差的地方。
很久以后,女生的朋友再次见到了这位男士,问起了缘由。
男生回答说,那天她的家里确实不脏,可是后来他借用了她的厕所,在厕所里,他看到了洗手台下有几双看样子放了很久的没洗的丝袜,洗手台上全是污垢,浴室的瓷砖上还有成片的霉斑。
他没有洁癖,可洗手间确实让他“震撼”。
即便女生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伪装,但从洗手间便能很轻易地看出来,她平时对待生活有多随意和不讲究。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越是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越是私人体验的东西,就越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自己。
卫生间,作为一个私密性很强的场所,一个人对待它的态度,藏着他对待自己和生活的态度。
今天你敷衍对待自己的家,明天你可能就会敷衍地对待自己。
有人说,女人30岁以前的美靠天赋,30岁以后的美靠自律。
而一个不自律的人,我们很容易便能预想到她以后的生活会过得如何。
4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致呢?印象很深的有一个事例。
作家艾小羊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们办公室有个姑娘,花几百块钱买了一个德国产的便当盒。
其他小伙伴,都是在超市买的一个十几二十块的普通便当盒。
洗便当盒的时候,别人总是随便洗几下,然后就湿淋淋地扔在一边,只有这个姑娘,认真把每个角落都洗干净,抹干,然后再收起来。
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当然,我不是倡导大家去买贵的便当盒,只是觉得把钱和时间花在这个每天都要盛放自己菜肴的饭盒的姑娘,很是精致。
所以,别只是背着最新的名牌包包,包里也要保持着干净整洁;
别只注重妆容的精致,卸妆后也要注重皮肤的保养;
别只关注大牌的最新外套,内衣裤也要常换常新;
别只顾涂上最好看的指甲油,包里也要常备一只护手霜;
别只在网红店打卡美食,家里的冰箱也要常备新鲜的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