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个35岁离婚女人的经历:离婚时,不要先把...

 

01:

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走到最后,在婚姻中做了逃兵的人不计其数,而离婚真的见人品。

贺英终于把婚离了。这两年里,她为了跟她老公刘平离婚,拿到女儿的抚养权,真的经历了太多的事情。

5年前,贺英大学毕业就嫁给了刘平,他们是校园恋,所有的人都很看好他们,她也以为自己能跟他白头偕老。

婚前的浪漫落实到柴米油盐,你才知道两个人到底合不合适。

从结婚开始,婆婆就不待见贺英,只是她一直没有放在心上,以为日久见人心,婆婆就能知道她的好。

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生了孩子之后,婆媳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婆婆总是刁难她,刘平又总是让她忍一忍,说那是他妈,他也没办法。受委屈的那个人总是她,就算这样,她也没有想过离婚

 

  

02:

你不经历一些事,就永远不知道你嫁的是人还是鬼。

贺英她一个人带孩子的同时,还在网上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虽说挣的不多,但不用伸手向老公要钱,也不用看他给钱时不耐烦的脸。

然而,好景不长,她病了,要做一个小手术,在医院里躺了7天,这期间除了老公来看过她一次,公婆没有来看她一眼。她老公总是问她什么时候能回家,说孩子在家里闹,大家都带不了,只有她能带。

回家后,因为她病了没有做饭,公婆就指责她偷懒,她这次没有隐忍,而是顶嘴说自己病了,让他们自己做。没想到公婆还在她老公面前告状,老公回来不问青红皂白就骂她,她真的很委屈,也明白了他已经不爱她了,不管她多么努力的讨好他们,她在家里永远都是外人。

她提出了离婚,前提是要女儿的抚养权。

  

 

03:

公婆一见她要离婚,就说离婚既然是你提的,那你就净身出户吧,孩子别想带走。

贺英肯定不愿意,孩子是她一手带大的,也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是无论如何也要得到女儿的抚养权。她同意净身出户,但孩子的抚养权一定要给她。

公婆一家也是不肯松口,只要她提离婚,他们就威胁她把孩子留下来,那些公亲都劝她为了孩子不要离婚算了,让她为了孩子就凑合的过日子。

可是一辈子那么长,天天跟他们在一起,她会抑郁的。她不能失去孩子,而对方也不肯把孩子给她,这件事就僵持住了。

有人给贺英说,让她起诉离婚,但她知道自己经济收入不稳定,孩子肯定不会判给她时,她坚决不同意起诉离婚

大家见她这也不敢,那也不敢的,渐渐的就不再帮她了,都有一种哀其不幸哀其不争的感觉,以为她这辈子就这样了。

 

  

04:

没有想到两年之后,她能把婚给离了。

在这两年里,她经常考虑自己离婚的事情,也去留意公婆和老公的弱点。当她胸有成竹的再一次提离婚时,公婆和老公还是以前一样的答复,孩子不会给她,自己净身出户。

这一次,她反其道而行之,听了他们的条件后,她装着很委屈的说,孩子自己不要了,但她想要钱,要起诉离婚

可能公婆和老公没有想到她会这样说,愣了几分钟后才开始指责她太自私,离婚自己的孩子都不要,只想要钱。

贺英说,带孩子不好改嫁,有钱了可以再找一个。

公婆和老公就开始骂她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一边又说不会让她如愿的,要把孩子给她,让她找不到好人家。

贺英还佯装很为难的说,不能要,要不以后不好嫁人。说完就回了自己的房间,也不跟他们多说废话。

最后,刘平进来跟她说,孩子给她,但她要净身出户。

贺英说,自己要考虑一下。

  

 

05:

第二天,刘平就来催着去办离婚手续。

她拿到了离婚证后,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在家里找了一份工作,说等几年自己挣够钱了再去买一个小点的房子给自己和女儿做家。

大家都好奇,为什么她这次能顺利拿到女儿的抚养权?问她是不是打算真的不要孩子了。

贺英说,当然不是,他们是抓住了我的弱点,才敢这样一直威胁我。结婚的这些年里,孩子是我一手带大,他们只是围观,我就想,既然孩子是我的弱点,那我就把这个弱点给藏起来,那离婚这件事就会容易的多。最后证明我想的没有错。

离婚时,不是你真诚,对方也真诚的事,他会让你见识人性的丑陋,你最想要的东西就是你的底牌。

离婚时, 聪明的女人一定不要先把自己的底牌全亮出来,自己的软肋和底线轻易的示人,就会让对方抓住你的这个弱点,然后让你被动的受制于人,只能处处挨打。

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要有主见的理性面对,那任何事就不会再是难题,你也过的不会太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离婚  离婚词条  经历  经历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  女人  女人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婚姻

 50岁女人的实话:男人没这三样东...

有一句话婚姻是围城,有很多人想进来有很多人想出去,其实想开了按照正统的说法婚姻是感情升华的产物,白头偕老,恩爱一辈子,原本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但是随着时代变化,往...(展开)

婚姻

 写给亲爱的老婆一封信

最深的爱,与时光同在!两口子走到一起不容易,夫妻之间,总有一个强势的,一个随和的;一个厉害的,一个温顺的;一个勤快的,一个懒惰的;一个计较的,一个大度的。事实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