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些日子,早上送女儿去幼儿园。
因为晚去了一步,看到婆婆正在以责怪的语气低声质问女儿,
为什么不是班上小红花最多的?
为什么小红花多的人那么多,你呢你呢你呢?
婆婆一边说还一边数起来。我看过,女儿虽然不是小红花最多的,但绝对不是最少的。应该是中等水平。
女儿站在一边看着自己的奶奶发脾气,瑟瑟的。
我拉着我婆婆说:诗诗没有犯任何错误。她认真学习,也认真作业就可以了。小红花多少,并不能完全代表水平。
婆婆问我,老师不是表扬诗诗吃饭表现不错,睡觉也不错,而且非常勤快,又能干,为什么我们小红花不是最多的?
“你不能宠着她啊,你不能由着她啊,你那么辛辛苦苦给她上最贵的学校,上兴趣班,是为什么呢?还不是为了让她能够最好。
你看,那个谁,小红花那么多,你看,那个谁,年纪比她小几个月,小红花也比她多一个。”
对于我的宽容,婆婆有点责备。
我告诉她,往深处说,就是女儿做得好的地方,可能并没有列入考核体系。但是从通俗讲,在一定的考核体系面前,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差距也是正常的啊。
不得不说,我最介意的,是婆婆对于女儿在人前的责备,一没原则性错误,二不找原因,为了结果而结果,为了攀比而攀比,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女儿没做错什么,我希望能够在人前保留她的自尊。
对于小红花,我们可以去问问老师的评价体系,看看有没有努力的可能性。”我说。
婆婆没有再说话,她自然是不高兴的。但为了还能继续维持表面的平和,只能彼此克制。
那一刻,我还是能想起女儿看到我时候无助的表情,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奶奶不高兴了,妈妈我该怎么办。
而我也一如既往地在教育问题上,坚定表达自己的观点。
02:
心理学上有一种负性攀比。
指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
负性攀比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
中国父母的攀比心理,大概是古已有之。
那种在集市中,很多男人女人围在一起炫耀,感觉自说自话,又在寻找别人的肯定。
小时候,比孩子的成绩,长大,比老公、比孩子的工作,再大些,比孩子的孩子,代代循环。
一旦输了,心里过不去,就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强加给所比较的物体——孩子、老公。他们忘了,他们输掉的从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我们让孩子接受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成为我们炫耀的工具,而是让他们自己拥有工具,去往更远的地方。
03:
很多年前,我还在上大学,去一个写作班上课。
我问过将近50个孩子,一半以上的孩子,最讨厌父母的行为是,把自己跟别的孩子比。
最讨厌父母的一句话是:你看谁谁谁现在又在怎样啦,你呢?
别人家的孩子,呵呵。
当然,更烦的是,把自己拉到大庭广众之下,比输了,当众责备。
他们说,有时怀疑自己不够好,有时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的孩子。当然,考砸了,整个人是崩溃的,特别是群里,父母与父母认识,大家一比成绩,批评还算了,会有一种暴跳如雷:
你怎么会考不过他?
你是怎么回事,怎么那么笨!
你在干嘛,下次一定要追上他。
绘声绘色。
父母的纠结点,不是你为什么考得不好,而是你为什么不如别人。
当时问的时候,是一节写作课上,大家聊得很轻松,但是还是能够很明显感到,他们身上的压力,在笑声中,才勉强释放。
04: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给我说小时候的一个故事。特别有意思。
他跟他的邻居是班里数一数二的,没错,就是不是他第一,就是他邻居第一。
邻居们总是会说,这次谁第一啊,然后就猛烈地夸那个第一的孩子,顺便夸夸父母。然后他们两家的母亲,一瞬间视同死敌一样。
是,就是那份荣光和虚荣心。说到底,这是孩子的荣耀,是你的吗?
每次期末考前,两家母亲就把窗帘拉起来,像把他们关进密室,然后胁迫一定要考第一。
对于他们的母亲来说,这一个第一是能够让她们包揽一个假期的荣光和掌声。
我和他还是好朋友,还是照样一起上学放学。可是,我们真的感觉还是走了味。
你知道吗?
那种很近很近的攀比,真的会摧垮一个人。
摧垮你的从来不是学业,而是这种攀比的压力。父母要的不是你的努力,而是结果。
他现在在一个创业公司当副总,他说,对于他的孩子,他会让他好好努力。但绝对不攀比。
孩子该像个孩子,他本来就是自成体系的,他是纵向地自我中成长,而不是横向地比较中生长,他本来就不必与任何人去比较。
05:
老实说,这些年,见过太多的孩子,依然活在父母的攀比之下。那种满脸憔悴,像是被父母派上场的斗鸡,一轮又一轮的搏斗之后,遍体鳞伤地下来。
他们活得太累了,不是努力而累,而是攀比而累。
至于为什么要攀比?
或许很多父母,只是希望孩子成为她的荣光,却忘了孩子其实更应该成为她们自己。
我还是想说,
交给时间,交给努力,最后交给命运。
有一句话是: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属于自己,在滚滚的历史潮流中,不要随便被人摆布,也不要随便摆布人。
千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