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夫妻与孩子三者之间应该是一个稳定的等边三角形的关系,三个人分别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也就是说,三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应该是相等的。这样的关系,才会平衡,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如果夫妻之间关系过于紧密,孩子被疏远,被冷落,那么孩子就会孤独,失落,缺少安全感。长大后容易情绪低落,对人缺乏信任,习惯于与人保持距离。具体有哪些不好的影响,我们一起研究。
一般夫妻发生别扭,对孩子的请求或哭喊,往往是听而不闻,孩子会以为父母不要自己了,倍感伤心和无助。同时,看到自己最信赖的人之间也针锋相对,就会感觉孤独和自卑,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敌视的态度,行为上也容易出现逃避、退缩或攻击性行为,对外界丧失兴趣,较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虽然孩子小,但从夫妻关系差的家庭气氛中,以及从父母的神态中可以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父母和其他小朋友的父母不一样,长期在此不良情绪的压抑下,感觉自己是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这样,孩子在性格上趋于不稳定、内向、压抑,感情上较为冷漠和孤僻、自卑,表面上想逃离和躲避,但内心又渴望关爱。
夫妻吵架往往会丧失理智,指责对方的弱点和缺陷,许多不该说的话会脱口而出。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父母吵架时的神态、语气语调、用语他们都有可能学到。孩子自然在同伴交往过程中,按照父母的行为方式进行模仿,也使孩子误以为吵架、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而不能真正学会有效的办法解决冲突。参见《两无聊的孩子残杀鸭子取乐》。
由于孩子自卑和敏感,对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就比较在意。用戒备心理对待周围情况,明显表现出一种姿态自卫、对他人缺乏信任、为人刻薄、脾气暴躁,不愿意听到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甚至对别人的好意也会产生误解和挑剔。有些心重的孩子,由此还会产生之所以“父母不和”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
夫妻关系差,往往会发生互不信任,经常争吵、讽刺、截断,有的还会有暴力行为出现。这些场面的出现,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使孩子感到失去可依恋的对象。特别是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时,其声音和神态都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强烈的冲击,自然会产生消极情绪,如恐惧,悲伤,无助感等性格扭曲现象。参见《案例分析:帮助孩子应对恐惧的策略》。
夫妻不和时,父母的焦点多在互相双方身上,对孩子的关注自然减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如果经常处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当哭闹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孩子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来,比如打人、故意生病等,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成心伤害自己。参见《不能忽视孩子的变相反抗》。
夫妻关系失调时,孩子感觉到自己被忽视,由于其内心充满对关注的期待,所以容易沉迷于自己的幻想中,同时也会对真心关心他们的人,产生依恋的情感。孩子渴望长大,以为可以摆脱一切。于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会到家庭之外寻求情感慰藉,发生性关系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参见《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
父母在争执过程中,有时候想利用孩子的支持来反对另一方,在孩子面前诉说另一方的错误。这等于把孩子卷入了家长的“战争”之中,使其在忠于父亲,还是投入母亲怀抱之间,感到不知所措和烦恼、焦虑。因为对孩子而言,父母都是他们最亲密的人,让孩子放弃一个,这是其所不愿意的。参见《案例分析:孔融让梨与孩子的道德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