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了一直恋爱,她出轨欠债自杀:太把爱情当...

那些爱得太多的人们

 

我的来访者田甜一直情路不顺。

 

她从十六七岁开始谈恋爱,谈到30多岁依然没有修成正果。

 

最近她又因为一次失恋,受挫严重,竟达到了抑郁的地步。

 

“李老师,你说为什么别人的感情都那么顺利,只有我这么坎坷?”

 

在咨询室中见到田甜,发现她是个文艺青年。她写了整整7大本爱情语录,从杜拉斯到安妮宝贝,从三毛到李碧华,从西厢记到牡丹亭。

 

她是个典型的爱情主义者:

 

相信感觉,每次感觉来了,总是会爱得轰轰烈烈,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

喜怒哀乐都被恋情牵扯着,恋人说一句情话可以开心一天,一句烦躁的话就让她落泪失眠;

恨不得24小时都黏着对方,一旦联系不到,微信电话轮流轰炸。

 

但是往往爱不了几个月,就会发现自己“爱”不下去了。

 

为了讨对方欢心,田甜在网上学了很多种烘焙花样。对方一开始觉得新鲜,但后来招架不住顿顿甜食,看到糕点就发憷。俩人都觉得很委屈,闹了好几次不愉快。

对方出差频繁,工作很忙,两个人见面的频次不定。患得患失的田甜恨不得住进对方的手机,监控一切讯息。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田甜把感情当做生活的必需品,付出百分百努力的同时,“理所当然”地要求对方提供无条件、无间断的“爱”。

 

可在这样的模式下,她却发现对方并不重视这段感情,不想把所有时间精力都耗在这上面。

 

最后她一阵纠缠之后,每一任男友都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十几年过去,她身边的朋友都有稳定的亲密关系,结婚生子,而田甜却像坠入了某个怪圈,深陷恋爱失败的泥潭,无法拔腿上岸。

 

在随后的咨询中,我了解到田甜小时候父母由于工作忙,没多少时间陪伴她。

 

于是她沉迷爱情小说,从那时起内心就种植下了一个很大的梦想:找到那个命中注定的他,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

 

似乎只要这样,未来的生活就会幸福和甜蜜起来。

 

但事实上证明,越是需要爱情的人,越是会在追爱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栽跟头。

一心追求爱情的人,到底在追求什么?

 

 

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像田甜这种情况的并不少见。她们信奉爱情至上,完美的人生有准确单一的模板:

 

爱情美满,婚姻幸福。

 

这本是我们幸福的一部分,但一旦把它当做人生的终极追求,就会是一场场悲剧。

 

悲剧的源头,大多来自以下2个方面:

1  浪漫情结

田甜让我想起福楼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

 

爱玛是一个农夫的女儿,在修道院里接受过大家闺秀式的教育,学刺绣,弹钢琴,同时也阅读了大量浪漫主义小说。

 

在见了包法利之后,她深信自己遇到了不可思议的爱情,便嫁给了他,在半夜举行了火炬婚礼(充分体现了她的浪漫情怀)。

 

而回到婚后的平淡生活中,她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不满。

 

她发现,包法利其实就是个普通人。他衣着寻常,谈吐呆板,见解庸俗,激不起情绪、笑容或者梦想。

 

于是尽管包法利努力工作、照顾家庭,爱玛还是义无反顾地逃离这种烦躁的平静生活,先后找了2个情人。

 

并且为了营造小说中那种浪漫贵族男女的情爱生活,花了许许多多的钱,欠债越来越多。

 

最终,债务紧逼,情人无情回避,丈夫无能为力,绝望的她吞食了砒霜,死在了在丈夫跟前。 

 

这个不断追求爱情的女人,最终死在了浪漫执念的破灭之中。

 

现实中,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没有真正经历死亡,却在一段段感情的破裂中,对爱情和婚姻死了心,最后想着随便找个人结婚算了,反正爱情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究其根本,这与长久以来充斥市场、美化爱情的文艺作品,有很大的关系。

 

它们潜移默化地给人们传递一种偏差的婚恋观:

 

拥有爱情,就等同于获得幸福。

 

同时,也给人埋下了两大危机:

 

爱情不切实际的追求,把事业、自我、友情等抛之脑后,以至于最后没了爱情,也没了自我;

 

爱情有着过高的期待,以至于把两人都困在以爱之名的牢笼里,掏空自己也榨干对方。

 

拯救情结

在多年的咨询中我也有一个新发现。

 

一般容易沉浸在浪漫主义的人,从小都会比较缺乏父母的关爱,甚至在情感上受到忽视和虐待。

 

背后也许只是因为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或者没有足够的经历和知识,去给她们爱。

 

于是她们会打小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值得被爱,以至于用尽一生去寻求认可,寻找缺失的父母之爱。

 

用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执迷》里的话说,她们寻找恋人像找一位“象征性的父母”。

 

其中有两种表现:

 

◆ 一种表现是:把自己放在“待拯救”的位置。

 

如同电影《大话西游》里的台词: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

 

只要这个人来了,一切都豁然开朗。

 

再也无需面对现实中的一地鸡毛,再也不用承担责任和痛苦了。

 

爱情初期的那种兴奋,的确让他们短暂忘掉了童年的创伤和痛苦。

 

但期待着一个“盖世英雄”的到来,是把自身放在何处?

 

——放在一个非常弱小、无助无力的位置,渴望被拯救的位置。

 

而一旦把对方投射为盖世英雄,自然也不关注他的需求,一旦发现对方不是想象的那样,就有幻灭的感觉。

 

◆  另一种表现是:把自己放在“拯救者”的位置。

 

由于在童年时,父母没有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甚至连自己都顾不上,导致她们长期缺爱,颠倒角色来照顾父母,获得关注。

 

于是长大后,还在继续用小时候的方式去照顾恋人,执迷其中,希望最终能够通过“解救”对方,获得在幼年时没有得到的认可。

 

可是,这些拯救往往是出于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对方的需求,这也无形中成了对方无法拒绝的好意和负担。同时,自己也会付出得非常费劲。

 

拯救情结和被拯救情结,常常是并行的。

 

本质上,就是沉迷在自己的幻想里,忽视另一半。

 

一边按照自己的意图强行拯救对方,另一边期望对方如自己般拯救自己,关系会在付出和索取的错位中,越来越失衡,最终走向破裂。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师罗宾·诺伍德把以上情况称为“爱得太多的女人”:以为追求到所谓的爱情就会幸福。

但这只是天真的幻想,是遭了浪漫主义文化的荼毒。

 

深陷这种荼毒的女性,如何做才行?

 

1  浪漫爱情只是人生的锦上添花

 

我有个朋友阿雅,也是个“爱得太多的女人”。

 

爱情甜蜜时,像全世界都把她捧在了掌心;

失恋后,就像是被全世界抛弃。

 

她最近一次失恋,我和其他朋友们怕她一个人过不去,便接二连三邀约,久违的闺蜜下午茶和深夜聊天会,她说“感觉日子没那么难熬了”。

 

回了趟老家,她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悄悄哭。

 

妈妈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敲门,叫她吃饭,桌子上的菜都是她喜欢的。连平日里脾气暴躁的爸爸,也开始笨拙地关心她——她被治愈了不少。

 

回来后,她仔细地做了一次大扫除,看见房间里积灰的画板和颜料。

 

以前每个星期她都要去上一次绘画课,那时还心心念念地想做插画师。可后来,她周末都和男朋友腻歪在一起,慢慢地就把绘画这事给搁置了。

 

阿雅说以前整个人围绕着对方转,突然有一天,对方不愿再当轴心,一离开,她就像被抽掉了骨头,坍塌下去……

 

一直以来,她就这么大胆激进,把快乐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至于忽略了太多太多美好。

 

这一次她才发现,每一次她在爱情里跌得很痛的时候,都是朋友和家人将她稳稳接住,度过难关。

 

阿雅决定不再做为了取悦对方,维系关系,放弃自己的兴趣、友谊、事业甚至是尊严的傻事。

 

追求爱情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给了爱情过高的权重。

 

2  从拯救情结到情感人格独立

阿雅重塑了对爱情的认知,也逐渐褪掉对爱情的执迷。

 

但对于童年缺失情感关注的人来说,要解开心结,还需直面“缺爱与拯救”这个坎。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

 

没有恋人可以弥补童年时被拒绝被忽略的伤痛。

 

我在咨询过很多案例后发现:

爱是门一直缺失的功课。

 

很多人不懂爱、不会爱、追求不切实际的爱。

 

比如有些人,事业很优秀,但是一谈恋爱就崩。

 

因为很多人内在都运转着这么一个逻辑:我只要优秀,就会获得被爱。

 

在他们的观念里:

 

爱意味着被爱;

被爱的资格就是我很优秀,比如我颜值几分,有几套房子,一年挣多少万……

 

有这些资格后,只用乖乖躺着,等待着被爱就好了。

 

一旦没有被爱,他们就会很委屈,意思是我都这样优秀了,为什么他还不爱我。

 

不爱我就算了,我条件这么好,不愁下一个。

 

虽然这样的人经济很独立,但对感情的认识却很幼稚,以为经济领域的成功可以自动兑换到感情领域一样。

 

这很像另一个经典的常见的逻辑:

 

只要我学习好,父母就会爱我了。替我做好一切,夸奖我,更爱我。

 

惯常的教育模式和奖励机制导致这些人,把早年跟父母相处的经验带到了现在的婚恋中,我事业有成,我很优秀,那么你要负责爱我。

 

这是一个很幼稚的想法:爱情是单方面别人给予的,而不是两个人共同经营的。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提到: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的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爱情看得过重的人,或许只是在期望获得被爱,而过度渴望被爱的人,其实缺乏爱的能力。

 

可见,爱情并不是一件等待或寻找一个完美爱人的过程,它还涉及到一个人爱人的能力和成熟的人格。

 

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学学李安:

 

大导演李安在家里依然要做家务:

 

我太太能够对我笑一下,我就放松一点,我就会感觉很幸福。

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

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一个标准,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李安的太太林惠嘉也说过:

 

“李安不是导演的时候,我就是我;李安当导演以后,我还是林惠嘉。”

 

这才是一种成熟的对待婚姻、对待爱情的态度。

 

爱情不是脱离现实的避难所,更不意味着被拯救,它是一种真实的关系。

 

在这个关系里,我们要像在事业里一样,去学习完善,付出投入,才能拥有真实的、爱的关系。

作者:达芙妮:心理咨询师,著有一书《高情商心理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欠债  欠债词条  出轨  出轨词条  自杀  自杀词条  一直  一直词条  为了  为了词条  
爱情

 ​花心男常用的泡妞方法有哪些

有个统计数字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相信诸如天外不明飞行物“飞碟”,与之相关的还有:梦、缘分、前世今生、神、命,甚至鬼怪等。这等“情”报,对我们男人而言,有什么启...(展开)

爱情

 男人为何迷恋得不到的女人

 有一种说法:“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得着不如偷不着”,从一个侧面不难看出男人的性心理,也赤裸地折射出男人视女人为玩物的真实本性。  在古代,女子必须...(展开)

爱情

 学生情侣,七夕攻略!

【导语】  一年一度的七夕马上到了,这是情侣们互相表达爱意的最佳时刻,可是作为学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怎样合理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来过一个有意义的七夕呢?【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