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快乐不如选择痛苦的清醒
-半池清雪-
半池清雪,出生在雍凉之地甘肃临夏的90后优雅派女作家,从小以书为伴,作品以优雅神秘著称,看似压抑的文字却潜藏着无限遐想空间。
辩题比较犀利,在这里提到一个非常跳跃性的问题是:究竟是糊涂的快乐好,还是明确后的清晰更让人觉得轻松。
我们所说的难得糊涂事实上是个自我安慰的无意义行为词汇。因为在一件事上,你明明想知道这件事的答案,别人跟你说一句,那么较真干嘛?难得糊涂嘛,你就不较真了,你就不去判断它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是存在于我们社会上普遍人认知的一种行为习惯,也是惯性思维。当一件无道德的事,在社会上发生的时候,事实上,它并不是潜在的单纯发生了,而是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行为。如,一个男人在公交车上欺负了弱小的女生,群众并不会出来说话,而是袖手旁观;当有人在虐待动物,很少有人会出来说,这是不文明的行为;当物价上涨,不会有人觉得,这是社会的一种不正常的资金流动,而是把它看做一种正常的趋向。我们的意识开始在各种娱乐与麻木的工作中变得不清晰,我们认为,我们去关注那些不正常的问题,是可笑的,是闲着没事干的,我们正在慢慢的失去独立思维能力。我们不会认为,当一个男明星恋爱了,一个女学生跳楼自杀是不正常的,是需要我们真正反思的,我们开始用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词去应付这些事情,如:做好自己就行了,管那么多干什么,你可真闲啊,神经病啊,整天想一些没有用的。
渐渐的,我们被社会上的潜移默化的“奶嘴思维”同化了。
还记得小时候吗?你会追着妈妈问,“妈妈,那个路为什么修的那么长啊?妈妈,那个阿姨怎么在路上买菜啊?妈妈,那个女生为什么穿的跟那个女生不一样啊?妈妈,老师为什么习惯用那种语气说话呀?”你记得吗?记得那个善于思考的你吗?你认为问题多是因为你小,其实你现在远远没有小时候的那种渴求知识的欲望,不是因为你长大了,而是你被同化了。你被社会上的那些无所谓同化了,被一些你认为重要的事情而消磨的思维能力,你不再想知道为什么,你只要有吃的,有穿的,你就觉得正常了,社会普通懒惰意识形态正在摧毁你的思维,而你却浑然不知。
我们越来越麻木,越来越害怕发言,越来越胆怯,越来越害怕一件事涉及到自己,但又不想出言辨认是非。
今日早上很有趣,多年的朋友问了我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有文化是一种幸运还是不幸呢?”我一看就知道他这句话不是说的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而是重在强调,对于一件事的看透性,他想问的是,你说,我们是活的明白好,还是活的糊涂好。
好,我们分析一下,当我们依赖于一些表面的虚幻的愚蠢构建起来的快乐的时候,我们自然不会想弄明白到底有些事是真还是假。我记得在爱丽丝梦游仙境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当所有人都沉溺于幻觉的时候,有一颗药丸能够让人回到现实中来,只有极少的人选择清醒,那么,请问,是继续沉溺美好的幻境,还是回到现实中面对真实的一切呢?你会选择什么?
他听完说,“还是大智若愚比较好,无知是快乐,也是智慧的一种吧!”
无知者无畏,大智若愚不是说让你去愚蠢的活着,让你失去思维明辨能力,而是说在看透一切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轻松的态度对人对事。
我所不解的是现在很多人的麻木意识,在一些问题上,我们显现出的麻木根本超出我们本身自带的愚蠢程度。假如一个人他真的意识到,一件事发现的时候,并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情,这件事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的时候,他就会知道,作家真正的作用,在于揭露那些虚假与可耻的东西,在于唤醒人们内心那颗渴求真理的种子。我认为,麻木是一种社会病态,是不正常的一种体制下长期养成人们慵懒,愚蠢,甚至机械式的可怕现象!
当你真正去思考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确实在影响着你的生活,因为社会从来不是一个分离的机构,而是一个关联每个人的环境。
认知从思考开始,我们从来不愿意做麻木的快乐者,而是真正像一个人那样去思考,去学习。
愚蠢的快乐不如痛苦的清醒,这个时代,不缺少奋斗者,缺少的是真正反思价值的人。
作品鉴赏
1传统文化之孝道精神
2改变不了世界,也不要让世界改变我们
3好人嘴贱,坏人嘴甜
绿竹美文
这里有文章、有诗歌、有小说
我们有平台、有读者
你可以当一个安静的看客
也可以当一回作者
你可以留言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