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果爱,请深爱!

学生时代在图书馆借阅过一本《逃避自由》,知道了弗洛姆的名字,虽不是很懂,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个大概,但还是被他的思想吸引,印象深刻。

多年后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读到多处引用《为自己的人》中的话,感觉很多共鸣,作者也是弗洛姆,找这本书时却找到了这本《爱的艺术》。(后才知《为自己的人》又作《自我的追寻》,在《爱的艺术》之后网购了此书,只一直未开读)。

艾里希·弗洛姆,1900年生于德国,1980年病逝于瑞士,美籍德国犹太人,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从1956年首次出版以来已被译成32种文字,至今仍畅销不衰。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把爱提到了一种新的高度,他认为“爱情是人类对生存问题的回答”,当然他这里所说的“爱情”并不单指男女之间的爱情

同时他认为爱是一门可以学习的艺术,是一种能力,但是爱的能力并非单纯的技巧,必须与发展自己的人格紧密结合,它需要行动,需要付出,他说: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爱的意义

“一个时代是否伟大,在我看来,在于它是否会产生伟大而高贵的爱情,高贵的爱情产生于高贵的人格,而高贵的人格产生于高贵的文化。所以,爱情始终是我的一架高倍显微镜,我想见微知著,以管窥豹。始于管,终于豹,这一直是我写爱情小说的小小野心。“

刚读完弗洛姆《爱的艺术》,就在星火公众号上读到作家阿袁这段访谈,似乎是对书中所说“爱情是人类对生存问题的回答”的一个呼应。

弗洛姆认为人是一种意识到自我存在的生命,孤独感也由此而生,但人同时无法忍受这种孤独,如果他无法从这种孤独的监禁中解放出来,与他人或周围世界结合在一起,他就会疯狂。

因此如何克服这种孤独感,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他指出人类克服这种孤独有三种方式,一是不同形式的放纵,二是寻找同一性,如很多群体行为,三是创造性劳动,人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与世界的统一,但弗洛姆认为这种方式达到的统一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而实现人与人的结合是人内心最强烈的追求,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而这个只有在爱中才能实现。

虽然我一直觉得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爱也不能使其消除,但我赞同弗洛姆所说的只有爱才能真正抵御孤独。当然前提是这种爱情必须是真正的成熟的爱情而非共生有机体的结合,是要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在克服孤寂的同时保留自己的个性。

爱的种类

根据爱的对象的不同,作者对几种具体的爱进行了阐述。

博爱

弗洛姆认为“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他说

“博爱的基础是认识到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同人共有的核心相比,人与人之间在才能、智力和知识上的差别微不足道。”

他说

“爱自己的骨肉不足为奇。”“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

父母之爱

弗洛姆说

“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但他紧接着说:

“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

他说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

“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他说母爱是无条件的,也因此无法和无需去争取,父爱则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观点和我国传统“父严母慈”如出一辙,这多少有点令我惊讶,我也很难完全赞同,感觉其中有男女不平等的影子。

但他也说

“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他说一个人最后的成长成熟应该达到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即一个人应该无论何时都能无条件地爱自己,同时又能对自己有所要求追求发展,这点我很赞同。

性爱

弗洛姆认为

“性爱是具有独占性的,但同时也是通过爱一个人,进而爱全人类,爱一切生命。”

他不否认性爱中生理的成份,但他坚决反对弗洛伊德关于爱情只是性本能的升华和表现的观点,他指出

“如果生理上的结合要求不是以爱情为基础,如果性爱不具有博爱的成份,那么只会造成一种纯生理的暂时的结合。”

作者还指出,传统婚姻观强调爱情只是意志的行为,现代社会则强调性爱完全是两个人之间的吸引力,他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性爱既需要两个特定个体之间互相吸引的爱的情感,又需要爱的意志。

自爱

弗洛姆指出人们常常把自爱与利己或者自恋混为一谈,但事实上

“利己和自爱绝不是一回事,实际是互为矛盾的。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

他说

“利己者没有爱别人的能力这是对的,但他们也同样没有能力爱自己。

他还分析了一种“忘我”的神经病征兆,

“患者没有能力爱,也没有能力使自己快活,他对生活充满了敌意,在他的忘我后面隐藏着一种很强的常常是自己意识不到的自私性”

但他同时强调真正的自爱是“爱人如爱己”,并引用了爱克哈特的话来总结:

“你若对一个人的爱少于爱己,你就无法真正爱自己,如果你一视同仁爱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你就会像某个人那般爱他们,这个人就是上帝和人。”

神爱

神爱也和其他爱的形式一样,出自于消除隔膜,要求统一的追求。无论在哪种宗教中,神都体现最高价值,体现至善至美。但具体什么是最高价值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认识。

他在这里还分析了东西方逻辑或者说思想的区别,他认为东方的悖论逻辑把重点放在体验上,导致宽容和努力改造人自身(但不导致技术),西方思想的主流则把主要重点放在思想上,强调思考,导致不宽容、教义和科学、天主教和原子能的发现。

最后弗洛姆指出,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对神的爱和对父母的爱之间存在着一致性,成熟阶段的人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在对神的爱的成熟阶段,人也应该成为自己的神。

爱的实践

在对神爱的分析中,弗洛姆强调了体验和行动的重要性,他说悖论逻辑的结论就是

“人们不应该把从思想上找到答案看作最终目的。思想只能使我们认识到思想不能使我们作出最终回答,思想的世界囿于悖理之中。最终把握世界的唯一可能性不在思想,而在体验统一。”

在爱的实践一章他再次强调了这点“爱是一种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实践和提高呢?

纪律、专心、耐心等是行使所有艺术的必备条件,爱的艺术同样需要,而要获得爱的能力的主要条件则是克服自恋。

弗洛姆认为爱情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和情绪,因此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但这里的“给”并非人们误认为的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美德,他认为“给”即是得,而并非牺牲。除此之外,爱情还需要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等基本要素,而这是所有爱的形式所共有的。

爱的能力还取决于我们本人的成熟程度,成熟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就是信仰。

爱,其实是一种信仰,爱情是以信仰为基础的。当然这里所说的信仰是一种合理的信仰,而不是服从一种非理性权威的非理性信仰,

“合理的信仰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相信他人相信人类相信自己,产生这种信仰需要勇气,培养信仰和勇气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

弗洛姆再三强调爱其实是一种奉献,献出爱的行动,

“爱一个人就是要献出自己,而不期待得到回服,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

他进而指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在谈及爱的意义时,弗洛姆说:

“排斥爱情发展的每一个社会最终都要因其对抗人的基本要求而衰亡”。

作家阿袁说:

“心灵和情感的被败坏,比起食品被败坏,更让人痛心疾首,因为它更隐蔽和危险。它是内伤而不是外伤,类似于癌细胞,等到发作,基本就无可救药了。所以,我想写出这种败坏,写出这个时代骨子里的被败坏,怀着某种看似恶意的好意。”

她写出了败坏,但没有写出美好,弗洛姆的学术文字也同样批判了败坏,但他更相信爱的美好,并且对如何建立真正的爱建设美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建议。

他认为

“要使人具备爱的能力,就一定要把人的发展看作是社会的最高目标。”“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当个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所有的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时,爱情才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态度。”

这是一本深入探讨爱的意义与爱的理论实践的书,但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并非一本传授所谓爱的艺术秘诀的书。

想反,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是: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如果爱,请深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如果爱,请深爱!  深爱  深爱词条  如果  如果词条  如果爱,请深爱!词条  
爱情

 七种会让自己心碎的错误

 年轻的时候,听过一首李度的歌《为爱犯了罪》:“我为爱犯了罪,代价是我的泪。戒不了思念,断不了慰藉,说穿了是我给你机会让我心碎……”  一生只爱一次是幸福的,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