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是心脏停止跳动时所采取的一种急救方式。前段时间,一则“断了12根肋骨,换回一次重生”的报道让人唏嘘,杭州的谢先生玩卡丁车时心脏骤停,同行的朋友在120急救中心的指导下给他做了半个多小时的胸外按压,由于朋友的手法不够专业、用力过猛,生生压断了谢先生12根肋骨。但正是持续不断的按压,为谢先生赢得了救治时机,让他在心跳停止一个多小时后奇迹般康复。而报道中提到的胸外按压就属于心肺复苏的方法之一。
最近,瑞典全国2000~2005年、2006~2010年和2011~2017年三个时间段,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旁观者对猝死患者应用心肺复苏的情况。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进行人工呼吸,只要胸外按压,就能将猝死的救治成功率倍增。该研究说明,应进一步推广不间断的胸外按压,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虽然心肺复苏作为重要的急救手段已经在我国被大力推广,但普及率却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学者2017年发表的研究数据显示,大中城市仅4.5%的旁观者对需要施救者实施了心肺复苏,院外猝死生还者不足1%。
心脏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如此之低有多种原因。北京宣武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晶认为,首先是因为87%的心脏骤停发生地点在医院外,没有医务人员立刻展开急救;
其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不足1%,许多公众和病人的家属在病人身边,但不懂得基本救治技能,不知道如何呼叫,如何施救,延误了抢救时机;
第三,由于交通拥堵等因素,救护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现场;
第四,心脏骤停患者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每拖延1分钟,生存率都会下降10%。时间就是生命,及早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重要的手段。
美国《循环》杂志发表的瑞典研究结果显示,瑞典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率从2000~2005年的40.8%上升到2006~2010年的58.8%,在2011~2017年上升到68.2%,相比之下,我国的差距很大。
上述研究中,总体有60%的人接受了旁观者心肺复苏,其中39%的人接受标准心肺复苏(包括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20%的人只接受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相比什么都不做,即使最简单的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存活率也能提高一倍。该研究数据还显示,接受标准心肺复苏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患者的30天存活率,是不接受心肺复苏患者的两倍。
与无心肺复苏相比,旁观者实施标准心肺复苏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的生存率均较高,标准心肺复苏比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更有效。不过,研究者表示,在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是救活院外心脏骤停者的最重要方法之一。
无法进行人工呼吸时
首推仅进行胸外按压
研究发现,无论是否进行人工呼吸,只要胸外按压,就能将猝死的救治成功率增加一倍,而有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仅仅有小幅的生存率增加。
对于公众场合发生猝死的救治,有些人不愿意口对口人工呼吸,那么仅进行胸外按压是否可行呢?上述研究分析了30445名院外心脏骤停者,其中40.0%没有接受心肺复苏,39.2%接受了标准心肺复苏,20.8%接受了仅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
对于同时进行人工呼吸是否优于仅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研究作者认为,还需要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证实。但同期刊发的标题为“是否需要人工呼吸,这是个问题”的述评认为,这一发现支持目前的指南,即在旁观者不愿意或无法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首先推荐仅进行胸外按压。
但对于心脏骤停的婴儿和儿童,除非旁观者不愿意或无法提供人工呼吸,否则还应进行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因为大多数儿童心脏骤停有窒息的因素。另外,研究还支持,对于长时间的旁观者心肺复苏,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可能效果更好。
心脏骤停超10分钟便无法挽救
急救技能人人都应掌握
当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存活率为50%左右,时间超过4~6分钟时,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则脑死亡,而无可挽救。
目前,我国每年有54.4万人发生猝死,绝大多数人没有学习过心肺复苏的操作技能,为了以防万一,人人都应该掌握心肺复苏方法。北京急救中心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认为,在确保抢救者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把操作简化为四步:判断、呼救、按压、除颤。
01判断
判断是否心脏骤停。如果遇到有人突然倒地,立即轻拍双肩,大声呼唤,检查意识是否存在;如果意识丧失,立即用5~10秒钟的时间通过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02呼救
如果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或呈喘息样呼吸,说明已经发生心脏骤停,旁观者应立即或请人拨打急救电话120。
03按压
同时迅速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一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垂直向下按压,放松时使胸部完全回弹。按压深度:5~6厘米或使胸部下陷1/3。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04除颤
AED除颤器的使用安全、简便。开机后完全按语音提示操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