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头晕、乏力、腿抽筋...带您了解血液“缺氧”

  您知道缺氧与生病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今天,我们就与您聊一聊“缺氧”。

  我们为什么那么需要氧

  人类活动需要能量,而能量是靠有氧呼吸产生的。人们走路、说话、写字和劳动,都要消耗能量,即使人们休息时,心脏仍在跳动,肺仍在呼吸,这些都需要能量。

  一般脑力劳动者每天约需消耗2400千卡热能,体力劳动者每天约需消耗3000千卡以上的热能。这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人每天吃进的食物。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生物酶的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大量的能量和人体所需的营养物。在这些生物体内进行的缓慢氧化反应中,氧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葡萄糖和血液输送来的氧气相互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的热能。

  心脏、大脑的工作状态与血氧的输送量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氧气,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会马上停止。

  面对缺氧,我们的身体会随时做出反应以尽快适应,如:

  通过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等增加氧气摄取和运送;

  血液分布发生改变,心脏和脑部的血供增加,而皮肤和内脏的血供减少,以保证重要生命器官氧的供应;

  组织毛细血管增生,建立侧支循环;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升高,促进骨髓的造血;

  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的释放;

  组织细胞也会主动提高对氧的利用、增强糖酵解,并通过一系列调整机制使细胞的耗能过程减弱,如糖、脂、蛋白质合成减弱等,减少氧的消耗,以维持氧的供需平衡。

  在人体中,中枢神经(包括脑组织和脊髓)对缺氧最敏感。轻度缺氧会使人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随着缺氧的加重,就会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如突然中断供氧,只吸入纯氮,二十秒内可出现深昏迷和全身抽搐。还会引起脑水肿而压迫血管,使血流量减少,供氧更加不足。一旦中枢神经停止工作,生命也随之结束。

  缺氧的人有什么表现

  神经系统

  精神差、打哈欠、整天感觉疲倦、无力、记忆力变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能力下降、失眠、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意识不清、昏迷等。

  心血管系统

  经常头晕、心慌、胸闷、憋气、心跳加快、血压不正常、面色灰暗、眼睑或肢体水肿,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等。

  呼吸系统

  呼吸加深、加快,缺氧严重时呼吸困难。

  胃肠系统

  食欲变差、恶心、呕吐、经常便秘、胃胀痛等。

  肌肉骨骼系统

  乏力、抽筋、腰腿酸痛或关节痛。

  皮肤黏膜

  皮肤苍白、紫绀、伤口不易愈合、口腔溃烂、咽喉发炎、牙龈出血、头皮屑多。

  面对缺氧,我们的身体会随时做出反应以尽快适应,如通过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加快等增加氧气摄取和运送;血液分布发生改变,心脏和脑部的血供增加,而皮肤和内脏的血供减少,以保证重要生命器官氧的供应等。

  养好习惯 提高缺氧耐受力

  缺氧危害很多,好在通过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对缺氧有更好的耐受力。

  方法一:养成规律运动习惯

  加强锻炼,是预防缺氧的重要策略。运动能够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器官供氧情况,加速代谢废物排出。一些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健身操等,每周进行3~5次,每次约半小时即可达到锻炼目的。有慢性鼻炎、贫血、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者,建议咨询医生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方法二:食补

  适当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淡水鱼类、贝类、牛奶等。外源性补充蛋白质可增加体内血红蛋白合成,从而增强红细胞携氧能力,并且有促进脑细胞代谢、增加大脑供氧的作用。适当多吃“优质脂类”食物。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方法三:定期体检、及时就医

  经常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要警惕病理性缺氧,如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肺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都会引起缺氧,要学会及时识别机体发出的“缺氧警钟”,及时就医,找出病因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作者:刘必成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乏力  乏力词条  缺氧  缺氧词条  抽筋  抽筋词条  头晕  头晕词条  血液  血液词条  
养老

 老年人吃烧烤会更快衰老

>>>推荐:人上了年纪饮食越清淡越好?  人们都喜欢在户外享受烧烤食物的美味。不过美国研究人员最近所做的一项研究却警告大家,吃烧烤食物会加速人...(展开)

养老

 健康饮食 老人吃什么能降低血脂

 1、紫菜黄瓜汤  取紫菜适量,黄瓜100克。紫菜水发后和适量清水放入锅里,加生姜末、黄瓜片烧沸,最后下盐、蘑菇精和香油即可食用。  2、山楂银花汤  取鲜山楂...(展开)

养老

 60岁老人的心理的特征 及时观察...

  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容易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因此,老年人要了解60岁老人的心理特征,以促进身心健康。那么60岁老人的心理有什么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