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疾病的发病年龄大大提前,痛风、肿瘤等疾病已不再是老年病,中青年患者屡见不鲜,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中青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日前在举办的“商务人士新健康概念”座谈会上这样表示。
据了解,冠心病、高血压在十年前是以老年患者为主体的“老年病”目前却成了以商务人士为主体的“商务病”。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一些脑力密集型的行业如媒体领域,新闻工作人员死亡年龄集中在40至60岁年龄段的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
■过劳导致身体素质下滑 心脏病发病年龄低至30岁
30多岁的人往往是单位里的骨干、中坚力量,他们处在一生中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因此将全部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工作,很少顾及疾病和劳累。
研究已经证实,长期工作紧张、过度劳累、缺乏锻炼,会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压力,进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这是老年病提前来临的主要原因。这在处在社会前沿的中青年社会精英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安贞医院的统计显示,医院每周至少会有2-3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因心梗或脑卒中急性发作入住重症监护室,最年轻的冠心病猝死者年仅33岁。安贞医院历时10年在70万人群中进行的调查显示,10年间,脑梗塞、脑出血等急性脑卒中在35岁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36%和220%;而急性冠心病男性在45至49岁年龄组增加了50%,女性55至59岁年龄组增加了32%。
■青壮年如果突发心脏病往往比老年人严重得多
研究表明,突发心脏病的起因是血管狭窄。临床发现,年轻的心脏病患者血管狭窄的程度很轻,但也会发生心梗。
杨新春主任说,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使年轻患者血管壁出现了瘢块,在劳累、兴奋、大量吸烟的刺激下,瘢块突然破裂,鲜血在血管腔内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狭窄,诱发了急性心梗。和老年人相比,他们的供血系统很难适应突然发生的堵塞,周边也没有疏通道路,于是心脏发生大面积梗塞,病情往往比老年人还重,猝死的年轻患者也很多。
■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专家呼吁:重视白领阶层的生活状态
过度疲劳、工作紧张导致中壮年群体身体素质下滑、英年早逝,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损失,这个现象已经引起了专家的忧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去年公布的《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10年报告》的结果显示:1994年,98%的企业家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19%在12
小时,而到了1997年,企业家整个群体的工作时间平均都超过了12个小时,年龄在30-40岁的年轻企业家们工作时间还要更长。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秘书长李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企业家在10年之间遇到的心理问题与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更令人担忧的是企业家群体的心理状况,他们的心理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尤其是情绪的波动随着外部压力加大而增强。
■生活中高危因素增多 中青年人应坚持规律
体检临床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病年轻化,除遗传因素外,与年轻人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很多高危因素有关。
现在中青年人群的生活特点使得他们猝发心脏病的高危因素越来越多。喝酒、抽烟、熬夜是公认的伤身体的生活方式;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蛋白类食品,如动物肉类,造成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压;工作忙碌,使得身体锻炼越来越少,体质减弱;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年轻人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梗,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体力透支等很容易成为心脏病的诱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个慢性形成的过程。在疾病的早期,身体没有出现症状之前,其实身体内部已经出现了变化。如果能早期发现这些蛛丝马迹,就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反之,则可能出现突然事件。”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杨新春主任告诉记者:“早发现、早治疗”是任何疾病的不二法则,所以借助有效体检,筛选疾病显得尤其重要。
临床调查显示,虽然中青年人已经成为心脏病猝死的高危人群,但他们对这一病症的预防、重视程度仍然有限。
据了解,年轻患者的心脏病突发往往没有明显先兆,所以危险性非常大;且由于这些年轻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心脏病隐患,所以平时比较大意,他们的身上往往都没有急救药物,所以会延误了营救佳机。
专家建议,中青年人群应该注意适当休息,锻炼身体;肥胖者和高血脂、高血压患者应该及时将体重、血脂、血压降下来;少抽烟、少吃盐,让自己身上猝发心脏病的高危因素减到最低程度。
专家呼吁:疾病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能够在疾病演变的过程中早日发现“蛛丝马迹”,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就可能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展,避免发生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