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医院妇产科的婴儿护士,你就会非常明确的感觉到,新生儿有各自不同的明显而稳定特征。新生儿的睡眠规律、活动水平、是否爱哭、哭声大小等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些从婴儿早期即已表现的个人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气质。
气质涉及人的先天特性,同时又受环境,人际关系,接受刺激和活动条件的影响。然而,所有这些因素中哪些是主要的,根本的,它们之间是以怎样的方式相互作用,构成了十分复杂和难以简单陈述的一种心理现象。这一情况导致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气质,对气质的科学界全,也不尽相同。
一、气质的类型和特点
(一) 阿尔波特提出的气质概念
包括两个要点:气质是个体情绪性特征,包括情绪感受性,强度,速度及品质;气质特征大部分是与生俱来的,由个体的体质结构所决定。
斯克特后来对情绪的界定与阿尔波特类似,认为气质是每个人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与生俱有来的行为方式,它是以对体内外刺激在情绪上的反应为基础的。
(二)托马斯和切斯提出的气质概念
托马斯和切斯(Thomas and Chess)在对婴儿行为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气质是人某些方面的,较为持久的行为风格。所谓行为风格是指表现在活动中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方式上的稳定模式。托马斯和切斯的研究以婴儿为对象,其所描述的气质特征在对婴儿发展的预测方面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我国学者庞丽娟总结的气质概念
有三层含义:1、气质是关于心理行为在速度、强度、灵活性等方面的动力倾向。
2、气质是具有遗传性的个体特征。
3、气质既是稳定的,又是可爱的。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一)传统的四重类型说
(二)巴浦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三)托马斯一切斯的三类型说
托马斯一切斯等人在对婴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九个维度(即气质的九个方面的内容),并据此对婴儿的气质类型进行了严格体系的划分和界定。
(1)活动水平:指以在睡眠、进食、穿衣、游戏等过程中的身体活动的数量主要以活跃时期与不活跃时期的比率为指标。
(2)生理活动的节律性:指吃、喝、睡、醒、大小便等生理机活动是否有一定规律。
(3)注意分散程度:主要指外界无关刺激对正在进行中行为的干扰程度
(4)接近与回避:指对新情景、新刺激、陌生人是主动接近还是退缩。
(5)适应性:指对新环境、新情景或环境常规改变的敌应能力,能否适应和适应快慢。
(6)注意的强度和坚持性:主要指集中从事某项活动的时间、范围和分心对活动的影响程度。
(7)反应的强度:即婴儿对外界作出反应的能量。
(8)反应阈限:即引起辨明反应所需的刺激的最低强度。
(9)心境质量:指积极、愉快的情绪与消极不愉快情绪相比较的量。
2、气质的三类型说
(1)容易型
大多数婴儿属于这一类型,约占托马斯、切斯全体研究对象的40%。这类婴儿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他们情绪一般积极愉快、爱玩,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由于他们生活规律、情绪愉快且对成人的抚养活动提供大量的积极反馈(强化),因而容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2)困难型
这一类婴儿人数较少,约占10%。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他们的情绪总是不好,在游戏中也不愉快。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由于这种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麻烦,因而在养育过程中容易使亲子关系疏远,因此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3)迟缓型
约有15%的被试属于这一类型。他们的活动水平很低,行为反应强度很弱,情绪总是消极,而不甚愉快,但也不像困难型婴儿那样总是大声哭闹,而是常常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新刺激,对外界环境和事物和变化适应较慢。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这一类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
以上三种类型只涵盖了约65%的儿童,另有35%的婴儿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上述类型中的中间型或过渡(交叉)型。
(四)布雷泽尔顿的气质三类型说
布雷泽尔顿(1969)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一般型、活泼型和安静型。
1.活泼型
典型的活泼型婴儿是名副其实地“连哭带斗”地来到人世的。他不像一般婴儿那样要靠外力帮助才哭,他等不及任何外界刺激就开始呼吸和哭喊。护士给他穿衣服时他大喊大叫,脚挺直,或用脚踢,用手推开护士。睡醒后立即就哭,从深睡到大哭之间似乎没有较长的过渡阶段。每次喂奶对母亲来说都是一场战斗。
2.安静型
这类婴儿从出生时起就不活跃。出生后就安安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很少哭,动作柔和、缓慢,眼睛睁得大大的,四处环视。给他第一次洗澡时也只是睁大眼睛、皱皱眉,没有惊跳也不哭,甚至连打针时也较安静而不大闹。
3.一般型
这类婴儿介于前两类之间。大多数婴儿都属于这一类。布雷泽尔顿指出,活泼型和安静型的婴儿的父母常常忧虑自己孩子的身心是否正常,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婴儿的气质是各不相同的,但这些婴儿都是正常儿童。
(五)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巴斯和普罗敏(Buss & Plomin,1984)根据婴儿在各种类型活动中的不同倾向性,将其划分为活动性、情绪性、社会性和冲动性等四种不同气质类型,认为这四种气质类型各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
1.情绪性婴儿
这类婴儿常通过行为或心理生理变化而表现出悲伤、恐惧或愤怒的反应。与其他婴儿相比,他可能对更细微的厌恶性刺激做出反应并且不易被安抚下来。他们的恐惧水平和愤怒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其中,有一部分情绪性婴儿的主导情绪也许是恐惧,并伴随一般的"唤起水平或悲伤水平;而另一部分婴儿的主导情绪也许是愤怒,同时较少恐惧和悲伤。
2.活动性婴儿
总是忙于探索外在世界和做一些大肌肉运动,乐于并经常从事一些运动性游戏。其中,有一些活动性婴儿会显得很霸道,经常与人争吵;而另一些婴儿则常从事一些有益而富有刺激性、启发性但不带攻击性的活动。活动性婴儿比其他类型婴儿更易引起与他人的冲突而导致成人对其采取限制、干预或强制性行为。巴斯认为,活动性婴儿在儿童期表现为坐不住、爱活动,而到青年期则表现为精力充沛、活动能力强、有事业心、竞争心强等。
3.社交性婴儿
这类婴儿常愿意与不同的人接触,不愿独处,在社会交往中反应积极,在追求家庭成员或不相关人员的接纳上都同样积极。但是他们这种强烈的社交要求常会受到挫折或伤害,有时甚至被作为神经过敏而遭拒绝。
4.冲动性婴儿
突出表现为在各种场合或活动中极易冲动,情绪、行为缺乏控制,行为反应的产生、转换和消失都很快。这类婴儿的活动、情绪都不稳定而多变化,冲动性强。
(六)卡根的抑制一非抑制说
卡根(J. Kagan,1987)经过长期追踪研究后认为,在婴儿期气质中只有“抑制—非抑制”这一项内容可以一下保持到青春期以后而不变。这表明“抑制—非抑制”才有可能是划分婴儿气质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内容,才有可能是划分婴儿气质婴儿气质类型的可靠标准。据此,卡根把婴儿划分为两种气质类型,即抑制型和非抑制型。抑制型婴儿的主要特征是拘束克制、谨慎小心和温和谦让;而非抑制型婴儿则相反,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精力旺盛、自发冲动。婴儿的这些不同的行为反应主要并集中地体现在他们对“不确定性”的反应中。
除了以上六种主要的气质类型说以外,还有体型类型说、激素说和血型说等等,由于与婴儿气质实际相关不大,又缺乏相当的科学依据,这里不再一一介绍。总之,目前关于婴儿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特征问题,还未达成明确共识。但相对来说,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理论目前在婴儿心理学界的影响最为普遍,也最具有代表性,因为它较细致深入地揭示了婴儿的气质类型和特点,更为贴近婴儿气质或行为、情绪反应的实际。
三、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在婴儿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且变化最为缓慢的。但伴随着婴儿的发展,气质本身也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同时,对婴儿来说,各种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本无所谓好坏,但由于它影响到婴儿的人个性形成,亲子关系,早期社会交往以及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对婴儿早期教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而它便有了积极或消极的社会学意义,社会价值)。
气质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婴儿期,婴儿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都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后天环境与教育对其发展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也就是说,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导致婴儿的气质既具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并进而表现为气质发展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
关于婴儿气质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可变的,实验证据,在我们书上列举了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件述了,从书上列举的研究成果来看,气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很多东西,都没有研究透彻例如气质变化的实质和内在机制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气质的发展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可变的。认识到气质发展具有这样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向人们提出了教育培养婴儿良好气质的困难性和可能性。因为对先天特性的改变需要长期的耐心坚持和适当的方法。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恰当教育方法,父母态度等环境影响能够适合于婴儿原有的气质特点,在可接受的程度上施予改变它们影响。这一策略思想称之为“良好(或不良)适合度”。也就是说,如果环境要求与婴儿的气质状况相适合,婴儿就相对比较容易适应,如果环境要求与婴儿气质状况不相适合,即使原来是容易型的也会成为抚养困难的孩子。
有些人认为,家长对婴儿的态度和经为完全是由是由家长自身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价值观、信念、教育观、对儿童的期望等所决定的。这种观点太绝对、机械、呆板、事实上,从众多实验研究已经证实,婴儿自身的气质特征能从许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父母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
例如:容易型婴儿的父母会因为婴儿生活有规律、情绪愉悦、易于接受、适应新环境、新食物、新要求、易于教养而感到高兴,因此就会对他提供较多的关怀、关注和抚爱,这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婴儿也会因此而觉得自已被父母所需要、关爱、重视,因而情绪表现更加积极、愉快,由此,就形成一个父母孩子交往的积极循环圈。
对于困难型婴儿,由于这类儿童所需要特殊教养和教养中的特殊困难,往往会引起父母三种反应:
1、 父母会因照顾这类孩子时所产生的困难和混乱而觉得自已失职,不称职,感到不安或惭愧。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已总在不自觉地拒绝孩子或者不爱孩子,并进而认为自已不适合作孩子的教养者。
2、 父母会因此而责怪孩子,怨恨孩子对父母过多的要求。
3、 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对婴儿经常性的大声哭闹和反抗情形感到束手无策,别无它法。
以上三种父母都很难为婴儿提供耐心的。循序渐的,重复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正是这类儿童需要的。
父母总是倾向于或者给孩子施加压力,催足孩子,或者向孩子让步放弃,或者犹豫不决,不知该怎么办。或者干脆埋怨,责怪甚至惩罚孩子,这都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消极的,不耐烦的,困惑的,甚至是故意的反抗情绪。从而形成一个消极循环圈,使婴儿变得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