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肚脐疝气治疗方法
什么是小儿脐疝?
脐疝俗称气肚脐,其形成原因是胎儿期脐带出入的腹壁肌肉处留有的圆形缺损,在完全长好前,腹腔内的小肠从连接的薄弱处向外凸出所形成。脐疝是肠管/大网膜等从脐孔脱出形成的腹壁疝,是一种先天性脐发育缺陷性疾病。
脐疝在早产儿中比较常见,尤其在体重低于1500g的婴儿中占75%。随着年龄增长,程度减轻,大多数可在2岁以内自愈。
小儿脐疝有哪些症状?
1. 婴儿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圆形肿块,有些如枣般大小,也有大如核桃的,质软,在肿物的下半可见到脐痕。
2. 用手指压迫,肿块很容易回纳,而且还能听到肚子里有声响,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3. 宝宝睡觉或者安静时,肿物消失,哭闹或者使劲儿时肿物增大。
4. 用手回纳肿物后可触及疝环,疝环直径多小于2.0cm。
婴儿出现脐疝的原因
早产儿、肠绞痛婴儿比较容易发生脐疝。
发病原因: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所以啼哭情况下,腹腔内压力增高,内脏可以从脐部突出而形成。
除了与脐部腹肌发育不完全有关,肠胀气(婴儿肠绞痛)是导致脐疝的主要诱发因素。
宝宝哭闹或者肠绞痛不舒服憋气、使劲儿时,迫使胀气肠道向外突出形成脐疝。
婴儿出现脐疝该怎么办?
首先,妈妈不用担心,脐疝并不会对宝宝发育造成影响,一般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肠管也不会被鼓破,一般无须治疗。 大多数婴儿1岁后都会自行消失,延至2岁后的现象较少见。
预防脐疝的关键是尽量减少宝宝哭闹、咳嗽和防止大便干燥等,避免增加腹腔压力。
2岁后如果脐疝过大,仍然没有闭合的话需要去医院手术治疗,但发生率低。
小儿脐疝其实很常见,只是有些严重有些症状较轻罢了,发生脐疝时看着挺吓人,甚至有妈妈担心宝宝的"皮肤会爆裂,这实属是自己吓自己了。
总之,尽量减少宝宝哭闹、咳嗽或者用力大便就能缓解,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您真不放心,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宝宝肚脐突出时,妈妈要找到疝气的正确位置,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将宝宝平躺,用手轻轻的按压宝宝肚脐的周围,如果摸到相对空心的位置且能感觉到有水泡冒出,则这就是疝气的位置。
确定宝宝疝气位置后,妈妈可以用一元硬币外面裹上纱布或棉花等,将硬币与疝气的位置对好,然后像系腰带一样系在疝气位置。此时可以在硬币下垫一个艾草包,艾叶有保暖功效,对宝宝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