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妈妈为了随时随地了解到胎儿的发育情况,生怕胎宝宝一个不小心就出意外,于是隔三差五就去产检,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自从知道自己怀孕了,短短两个多月,陈女士就已经做了3次B超检查:第一次想看看胚胎有没有扎根在子宫里,第二次想知道有没有胎心,第三次想确认胎儿是否正常发育。
像陈女士这样频繁跑到医院做检查的准妈妈还真不少,像30岁的王女士总是担心肚子里的胎儿会突然停止发育,所以每周她都要去医院听一次胎心,这样才放心。还有一些准妈妈干脆买来家用胎心仪,天天自己在家测胎心,如果哪次没有听到或自测的胎儿心率比以前快了、慢了,就赶紧上医院听胎心或做个B超检查。
事实上,按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2011年出版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的建议,产前检查一般10次左右,有高危因素者酌情增加。孕前和孕期必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型、血糖、胎儿系统超声筛查、胎心监护、唐筛等常规检查,备查项目则包括染色体、地中海贫血筛查、羊水穿刺、宫颈评估等。其中,整个孕期产检必查项目花费为2000元左右。
然而,六成以上孕妇选择了备查项目,平均产检花费在5000多元,高的可达数万元。可见,孕期过度产检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了。
众所周知,孕期产检很重要,可以让医生及时发现孕妇及其胎儿的异常情况,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尽量避免危害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怀孕期间产检的次数越多、检查项目越多就越好。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章蓉娅在微博上指出,怀孕生子是人类经过千万年进化后保留的本能,只要是正常女性都能胜任,对待怀孕生孩子这件事情不要走极端——完全不重视不产检不行,过度重视产检也不行。
对于大多数孕妇来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到医院进行围产保健、从孕28周开始坚持每天数胎动就可以了,更多的检查只是一种浪费。而且,孕妇为了一些没有必要做的检查频繁地去医院,反而会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不利于胎儿的健康生长。
此外,频繁地进行不必要的产检,对胎儿也是一种“打扰”。像在做B超、胎心监护等检查时,有时候医生为了更好地查看胎儿有没有肢体畸形、观察脑室大小或听胎心,会轻轻推动孕妇的肚子,让可能正在睡觉的胎儿醒来挪动一下身子。
更严重的是,过度产检的幕后推手是孕妇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而孕妇的这种负面情绪会对胎儿健康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那么产检到底什么时候做才合适?频率要怎么控制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读一读下面这样的一个产检时间表,你就知道要怎么做啦。
产检时间表
第一次产检:
怀孕周期:孕12周建卡
产检项目: 初次产检(血压、体重、宫高、腹围、多普勒、妇检) 孕期营养监测 B超 心电图 MDI分泌物
第二次产检:
怀孕周期:孕16-20周
产检项目:8:00空腹抽血 产检(血压、体重、宫高、腹围、多普勒胎心) 唐氏筛查(14-20周) 血常规+血型(ABO+RH)尿常规 肝功+两对半 血糖 血钙 血脂 丙肝抗体 梅毒反应素HIV抗体优生四项微量元素
第三次产检:
怀孕周期:孕20-24周
第四次产检:
怀孕周期: 孕28-30周
第五次产检:
怀孕周期: 孕32-34周
产检项目:产检(血压、体重、宫高、腹围、多普勒胎心) 血常规 尿常规
第六次产检:
怀孕周期:孕36周
产检项目:产检(血压、体重、宫高、腹围、多普勒胎心) 胎心监护
第七次产检:
怀孕周期:孕37周
第八次产检:
怀孕周期:孕38周
第九次产检:
怀孕周期: 孕39周
第十次产检:
怀孕周期: 孕40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