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怎样有效提高受孕率

怎样才能怀孕?很多夫妻求子心切却往往不能如愿,这是怎么回事呢?研究表明,受孕有最佳时机,在准备受孕的时候最好就挑选合适的时机来增加受孕成功率。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怎样才能提高受孕几率。

一、一天中最佳受孕时机:下午五点

很多备孕的小夫妻们,同房时间一般是在夜晚,时间充裕,而且夜晚更有情调,夫妻双方都能够尽情地享受性生活;也有一部分的小夫妻,是选择在早晨时段的爱爱进行备孕。早上是男方或女方体内性激素分泌的高峰期,这个时候性欲往往比较强烈,而且男性的精子在早上的数量是最多的。

那么,早晚是不是就是最佳受孕的时机呢?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人体的各项机能在24小时中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早上到中午是人体状态的上升阶段,中午到下午是人体机能相对低落的时段,而17点-22点之间人体机能又会再次上升,但到23点左右会迅速下降。

意大利的一项实验表明,75%的样本人群下午提取的精液数量特别集中,而且快速运动的比例也比较大,可以说此时的男性精子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巅峰。而女性产生的荷尔蒙则使大多数妇女在下午4时至7时这段时间排卵。

结合这两项研究可知,如果夫妻双方时间允许,计划周全,在下午5点左右来“要孩子”成功受孕的几率是最大的。

二、最佳的受孕体位:男上女下

性爱姿势与受孕,也是存在密切关系的。而所谓的最好的“孕体位”其宗旨就是保证精子射出时,尽可能地靠近女性子宫颈。要达到这种效果,一般存在三种的姿势,如传统的男上位、侧位和后入式。尤其是男上位,被认为是最好的“受孕姿势”。

女上位:女上位的姿势,女性生殖器官下垂,阴道口开放,大部分精液可能会随着阴茎的抽出,而流出体外,受孕几率也会降低。

男上位:而传统的男上位则是最佳受孕姿势,与此同时,女性可以用枕头垫高臀部,使精子以最快、最强的爆发力,抵达子宫颈。

侧入式和后入式:对于受孕几率来说,这两种体位略逊于男上女下,但比女上位更易受孕,而且则能保证较长的性爱时间,提升夫妻双方的性满意度。

当然选择了合适体位后,也要兼顾双方是否能达到高潮。已有数据表明,高潮能明显提高女性的受孕率。高潮时,女性盆底肌肉会强力推挤,帮助精子突破重重阻力,抵达子宫颈。

三、排卵前同房,增加怀孕几率

女性想要成功受孕,掌握排卵期也是一大关键。

医生建议,女性排卵前一周,每两天同房一次怀孕几率高。这是因为当精子排出体外后,在女性生殖管道中平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阴道0.5-2.5小时,宫颈48小时;子宫24小时,输卵管48小时;而一个卵子从卵巢排出在输卵管存活约为12-16小时。

因此,受精的发生是在输卵管的卵丘或附近。所以,专家建议精子提前起跑,即在排卵前一周每两天性交一次,这样可使精子提前或准时到达输卵管和卵子会合,这种性交方式比排卵后性交的受孕率有显著提高。

当然,对于怀孕与否,心态的平和也非常重要。如长期焦虑紧张(包括工作、生活以及对生育的)可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及精液质量,以及女性的排卵及卵子功能。因此,男女双方都不可将同房与怀孕过度集合,不要过分关注排卵期的问题,过分关注反而会增加焦虑紧张的情绪,降低受孕的机会。

四、三招提高子宫后位受孕

1、要积极纠正。可以每天坚持侧卧、仰卧、跪起2—3次,每次半小时,让子宫有一次前倾前屈的机会。在月经期也要积极治疗,可以每天俯卧15分钟。因为月经期子宫稍软,有利于帮助前倾。如果子宫后位很严重的女性,可以常做跪姿的膝胸卧位,即跪下时与地平垂直,腰要向下塌,切忌不要向上弓。

2、同房时采用男方后位女方跪趴的姿势,有利于精液的储留。

3、同房时,女方臀部下方可以垫一个稍微高一点的软垫或者枕头,使臀部垫高。精液进入阴道后,要持续垫高臀部卧床20分钟至30分钟。同时,女方半小时内不要上厕所,以免精液外流,增加受孕的几率。

掌握最佳怀孕时机,做到以上几点,相信各位可以如愿地怀上聪明的宝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怎样有效提高受孕率  受孕率  受孕率词条  有效  有效词条  提高  提高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孕期

 常见遗传病有哪些呢?

 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呢?目前已经知道的遗传性疾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约有3至10个患有各种程度不同的遗传病。  每一对想做爸爸妈妈的朋友在打算...(展开)

孕期

 总结产后避孕失败的几大原因

 有的产后新妈妈刚生完宝宝没几个月,又怀孕了,不得不去医院流产,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就应该好好的总结一下,产后避孕失败的原因,下面请看相关详细:  主要失败原因如...(展开)

孕期

 细数男性使用避孕套的11种囧况

 避孕套是保证房事安全的一大重要“武器”,在生活中虽屡见不鲜,但是在使用时不少人还是会漏洞百出,下面就是最常见的错误用法调查情况,你也错了吗?  1、错误存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