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学习著名育儿专家张思莱的“听懂宝宝哭声”课程。
一阵哭声响彻天际,宝宝呱呱坠地了。是的,不论是电视剧里还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妈妈都是先通过宝宝的哭声,知道TA来到了这个世界。此后,妈妈几乎每天都要跟宝宝的哭声打交道,难免有焦虑不安、手足无措的时候。如果妈妈了解宝宝的哭声,可能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其实,宝宝哭闹的本意并不是为难妈妈,在TA学会说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前,哭就是TA的语言,是TA迫切想要跟外界沟通的独特方式,是十分正常且自然的现象。所以,学会解码宝宝不同哭声背后的秘密,才能知道怎么让TA不哭。
这不难,宝宝哭闹主要分为生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生理性哭闹主要是因为宝宝身体不舒服,所以要用哭来引起你的注意。不过,这里的“不舒服”是指非疾病状态的不舒服。比如,宝宝饿了、困了、拉便便了或者觉得太冷或太热时的哭闹,都属于生理性哭闹,但这几种哭闹背后的哭声又各不相同。
①宝宝饿了,宝宝饿了的哭闹,哭声通常比较佛系,不急不缓,而且很有节奏,时间上比较有规律,如果妈妈发现距离上一顿奶已经有2-3小时了,说明可以给TA喂奶了。不过,就算TA成功吃到奶,也可能突然大声哭起来,这时要检查TA是不是呛奶了,或者根本就没吃到奶。奶粉喂养的宝宝,妈妈还要考虑是不是奶水太热了。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等TA舒舒服服喝到奶,一般就不会再哭了。
②宝宝困了,宝宝困了的哭闹,哭声常常比较急,透着不耐烦,TA会不停打哈欠、揉眼睛。这时把TA带回房间,让TA安静入睡。
③宝宝拉便便,宝宝拉便便后的哭闹,哭声一般带着委屈和不知所措,而且眉头紧锁、小脸涨红,这时妈妈可以检查一下纸尿裤,看看是不是湿了、脏了,及时帮TA清洗屁股并换上干净的纸尿裤,屁屁舒服了,TA可能就不哭了。
④宝宝觉得太冷,宝宝觉得太冷时的哭闹,哭声听上去有些轻微乏力,如果妈妈不确定,可以看看TA的身体是不是缩起来,或者摸摸TA的后背,如果感觉不到温热,就需要及时调高空调温度,或者给TA添加衣被。
⑤宝宝觉得热,当宝宝觉得热时,TA的哭声比较响亮有力,带有一种焦躁感,而且通常会流比较多的汗,这时妈妈可以给TA减少衣被,或者把空调稍微调低一些,以宝宝舒服为准。
尽管生活中,宝宝的哭闹大多是生理性哭闹,不会直接影响健康,只需要灵活应对就行。但如果宝宝的哭声剧烈、持续时间长、身体伴随其他症状,比如精神不振、脸色发青、身体发热、腹泻等等,就很可能是病理性哭闹了,要及时带TA去看医生。
除了生理性哭闹和病理性哭闹外,宝宝还会因为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哭闹。比如,撒娇时的哭闹、孤单时的哭闹、害怕时的哭闹等,都在这个范畴之内。虽然这类哭闹不会直接损害宝宝健康,但妈妈有必要了解一下。
①宝宝撒娇,宝宝撒娇时的哭闹,哭声一般是那种嗲嗲的声调,哼哼唧唧,似哭非哭。建议妈妈先不要马上回应TA,有时TA自己哭一会就停止了。如果哭得比较久,一副得不到你的关注誓不罢休的架势,建议还是要给TA一些安抚,以免伤害TA的情感。
②宝宝觉得孤单,宝宝感到孤单时的哭闹,哭声比较平缓,宝宝会边哭边四处张望,如果看到妈妈,哭声会变小,反之则越哭越大声。这时,妈妈不妨抱一抱TA,让TA感受到妈妈怀抱的温暖。
③宝宝感到害怕,宝宝感到害怕时的哭闹,哭声通常来得很突然,而且比较刺耳,宝宝甚至会出现惊吓反射。遇到这种状况,妈妈要第一时间把宝宝抱在怀里,轻轻拍拍TA的后背或抚摸TA的头部,给TA足够的安全感。但如果是夜惊,就不用管 TA,以免把TA弄醒,只要帮TA整理一下衣被或者翻个身就可以了。
此外,还有一种神秘的哭闹,游离在生理、病理和心理的范畴之外。它来去毫无缘由,但却十分有规律,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6周左右达到巅峰,大概在宝宝3-4月时消失,但也可能一直持续到6个月。期间,宝宝可能在每天的黄昏时段突然大哭,这就是传说中的“肠绞痛”引起的哭闹,至于宝宝为什么会哭,目前找不到确切的原因。可能跟喂养不当或宝宝暂时无法适应新环境有关,妈妈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安抚宝宝。
如果宝宝的肠绞痛是因为食物过敏,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哺乳妈妈可以试着先停止摄入奶产品、咖啡因、洋葱等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宝宝喝配方奶,可以咨询医生换成水解蛋白配方奶。如果是因为吃得太饱,可以试试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喂宝宝。另外,轻轻按摩宝宝后背、用毯子包裹着TA四处走走、或者给TA一个安抚奶嘴,都能起到一定的安抚作用,让宝宝觉得舒服一些。
最后,妈妈一定要明白,宝宝哭不是一件坏事,相反它是宝宝健康的声音警报器,宝宝通过它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和不爽,妈妈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所以,不要谈“哭”色变,当TA哭时,陪在TA身边,不要让TA孤单地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