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强制禁游戏孩子就能好好学习了吗 “甩手掌柜”和“上瘾”的孩子

强制禁游戏孩子就能好好学习了吗

从规定未成年人每天游戏时间上线,到最近明确规定未成年人每周只有周五、周六、周日三天的20-21点可以玩一小时,王者荣耀也关闭了单机模式,电竞比赛不再允许未成年人参赛等等。

这让许多家长拍手称快,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让孩子回归学习,“干点正事”,从此再无上瘾风险了。

如果您也这么想,以为靠这些政策、网友公司的自律,就能从此高枕无忧,让孩子远离上瘾,回归学习,那只能说是过于天真了。

我们不妨先自问一句:这样的政策能管住的孩子是哪些?

答案很明显:是那些离开网游,也有自己的其他娱乐方式,愿意接受规劝和教育,并没有真正网络上瘾孩子

那些已经沉溺的孩子,总有方法能够“破解”

千万别小看孩子的“能力”,当他们真正想要解决一个问题、达到一个目标的时候,可以想尽办法。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拥有这样的能力,何况是那些已经具有相当的思维能力、行动能力的学生呢?除了我们常常听说的偷父母身份证、银行卡,还有许多技术手段、买卖账号的生意。这让人想起美国19世纪初的禁酒令,虽然禁止酒精饮料的制造、销售、运输、进出口,但事实上却滋养了“贩酒”的黑社会。更糟糕的是,这样的强制手段,让一些孩子感到愤怒,甚至带着报复心理往游戏里“充钱”……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制“禁游戏”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还很难说。就算没有游戏,让孩子上瘾的东西也不少。

除了网络游戏,还有各种网页小游戏,有网络小说里的霸道总裁和耽美、仙侠,有电视剧、综艺,有漫画、奥特曼卡片,还有棋牌室、含糖饮料、蛋糕等等等等,都能够上瘾上瘾后也都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即使彻底封了游戏,也还是会有其他的东西让孩子上瘾。我们小时候是“魂斗罗”、“街霸”,再早10年有琼瑶阿姨,到现在,又有多少老人家在棋牌室里“上瘾”的打牌?

家长们要明白,不是游戏让孩子上瘾,而是咱们教育出了一个“容易上瘾”的孩子

“甩手掌柜”和“上瘾”的孩子

有些家长越来越“懒”,而且懒得那样理所当然。孩子最好能“自己长大”。早上送到学校,晚上放学越晚越好,作业、学习、道德培养全是老师、学校、社会的责任,我只管付个钱就好。不客气地说,正是这样的意识,教育出了具有“成瘾性人格”的孩子

北师大历时7年的教育质量报告就明确指出:以小学生为例,虽然城市学生手机拥有率高,但农村地区学生有手机依赖和手机依赖倾向的比例最高,超过25%的农村地区寄宿生认为,自己睡眠不足的原因是“看电视电影、玩手机或网络游戏等消遣活动”,而这一比例远高于城市寄宿生。

而对于这一现象的原因,北师大的刘坚教授认为:“农村地区父母共育的欠缺可能是造成手机依赖情况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如果在现实世界,父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注”,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就用不着自己再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也许是游戏、也许是小说等等),用不着在那个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对他们而言,现实才是虚拟的,而虚拟世界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正是因此,如果您看到那一系列政策,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实在是浪费了国家的良苦用心。您要明白,在教育孩子这件事儿上,政策可以做辅助,但第一责任人还是父母。

如何避免养成孩子的“成瘾型人格

针对如何避免养成孩子的“成瘾型人格”,有许多理论和方法,比如:要让父亲更多的参与到家庭教育中;维护良好的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等等。

神经学家们发现,人类的烟瘾、酒瘾、药品上瘾、赌博、网瘾等等成瘾行为,也跟那只老鼠大同小异,他们追求的是多巴胺分泌时“令人陶醉的感受”。不过,多巴胺除了在烟酒、药物、游戏过关时会分泌,在其他时候也会分泌多巴胺:比如运动的时候、受到表扬的时候、得到礼物的时候、做出一道难题的时候等等。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缺乏成就感,不缺乏“多巴胺”,他们就用不着到虚拟世界去找补。因此,如果您希望孩子不容易上瘾,那么就增加他日常获得“多巴胺”的机会,也许不仅仅能够改变网瘾,还能让孩子对学习上瘾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甩手掌柜  甩手掌柜词条  孩子  孩子词条  上瘾  上瘾词条  强制  强制词条  好好  好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