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人常说“富贵”,常求“富贵”,什么是富贵呢?
富与贵是不同的。例如,过去的土财主,现在的“土豪”,基本属于富而不贵。有钱是富,但不是贵,富只是一个数字,而贵则是关于生命的尊严。
人骨子里的那份贵气,是金钱买不到的,而是通过家庭教育和个人修养得到的。有财富不一定有尊贵的地位,有尊贵、有尊严也就少不了财富。
就如那些大家都熟知的价值连城的国宝,齐白石老人画的虾,何香凝老人画的狮子,徐悲鸿大师画的马,为什么他们的画作如此珍贵?因为他们的人格精神、内心世界,非常高尚,德行非常深厚,所以才会创作出这种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用一个简单的规律总结,这个叫做“相由心生”。他们的作品是事相,都属于外在的、外相。内向是什么呢?是无上美好、高贵的心灵创造出来的,因此可以流芳千古,他们是真正的富贵。
人有高贵的品格,作品自然超凡脱俗。
我们怎么培养孩子的贵气呢?
最重要的是先建立孩子的人格,先让他学会当好人。起码的人伦做好了、遵守了之后,他的境界才能够慢慢往上走。
人高贵了,他说的话、做的事,他的作品,自然就高贵了。
孩子有了贵气,自然就有福气。
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贵气呢?
古人云:“厚德载物!"
人要有够好、够多的德行,才能承载所要享受的物质和福气,才能有大成就。
相反,易经中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人无大德,还要享受,就会诸事不顺,也无法成就大事。
古人告诫我们,吃亏是福!乐于吃亏,常为别人着想,分多润寡,才能成就大事业。
厚德是福!做人厚道,方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厚德之人,往往有雅量容人,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一个人要想创造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
《道德经》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
厚德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居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看到,华丽的作为,或者说名利,本质上都是浅薄的,不实在的,更不是永恒的。什么是实的呢?老子给出的答案是“厚”,也就是厚德。
有了真正的贵气,就不会过度追求名闻利养,而是常常见素抱朴,返璞归真。越是学识修养极高的人越和蔼,越是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若没有厚德,仅靠机遇或者不良手段求得财富,就会像插在花瓶中的花一样,没有根基,很快就会枯萎。
善良
真正的渗到骨子里的善良,不光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所受到的教养。
若只教孩子强大,而不教他善良,他很可能成为恶人,最多是个俗人。而读书志在圣贤,善良是成圣贤的基石。善良更是保孩子一生平安的护身符。
一个人对素昧平生的人能展现出多大的善意,正是他善良的程度,也是高贵品格的标尺。
例如,有的暴发户去餐厅吃饭,稍有不满意就冲着服务员大呼小叫;有的领导揪住下属的一点小错误就不依不饶;有的人在工作场合对谁都能保持微笑,而饭局中冲着服务员大发脾气;有的人在生活中是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在网上一言不合就用最难听的话辱骂他人。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人若不能心存善良,即使一夜暴富,浑身上下尽是国际名牌,也丝毫不能让人感到一点点的贵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存善心,多兴善举,自然贵气不凡,福禄多多。
人有高贵的品格,作品自然超凡脱俗。
诚信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守信是做人非常重要的品行之一。
《荀子》中有言:“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诚信,是君子的操守,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就算是尊贵的君主不诚信,也会受到鄙视,何况我们的孩子呢。
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凡出言,信为先。”如果没有诚信,事事难成。人与人之间能长久交往,能得到朋友帮助,关键是守信用,所谓“言必信,行必正。”
诚信是高贵的品德,没有重量,也无法标价。人若没有诚信,便轻如鸿毛,乃至身败名裂;人若坚守诚信,便重如泰山,甚至名垂千史。
言而无信的人,会被人轻视,甚至遭人唾弃;诚实守信的人,会高贵得令人敬佩,甚至让人仰慕。
“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孩子长大步入社会,如果不守诚信,肯定没人愿意与他交往,更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帮助。
《郁离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高声呼救。
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我给你100两金子”。
待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账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
富翁说:“你一个打鱼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10两金子还不满足吗?”。
渔夫只得怏怏而去。
不料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是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在河中。
谦卑
《尚书》里有句话说“满招损,谦受益,实乃天道。”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卑诚敬,便能见贤思齐,将会因此而受益。
谦卑,是一种做人的境界,是一种大智慧,能谦卑自己而尊敬他人,这样的人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过, 可谓“仁者无敌”。能够仁爱别人,凡事替别人着想,自然不会与人发生矛盾,当然也就无敌了。
教孩子谦卑,他才能以低姿态向师长和同伴学习,才能有更多成长的机会。炫耀只能证明自己的无知和匮乏,自满自大只能停滞不前,破坏上进心。
海明威有句话说得特别好:“真正的高贵,不是高人一等,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越有贵气的人,越明白“人外有人”的道理。培养孩子谦虚、恭敬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就是培养孩子高贵的人格。谦恭之人,人皆爱之。
反之,唯我独尊、夸夸其谈的人,都是阅历太浅,磨砺太少。自大狂妄,便是遮住了自己的眼睛,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更看不到真理与事实。
人有高贵的品格,作品自然超凡脱俗。
正直
正直,是做人的脊梁,是贵气的底色。孩子不一定能被教育成伟大的人,但完全可以被教育成一个正直的人。
孔老夫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做人正直,光明磊落、心胸开朗,言行举止便显得舒畅安定。反之,不坦率则心理负担重,常忧虑、担心,或欲望过多,患得患失,那么言行举止也会显得忐忑不安。
什么是正直呢?
“正”就是正道、正气,遵守规矩,是不偏不倚、不虚伪,是光明磊落。
“直”就是豁达、坦率、真实,是不随波逐流,是行得端、做得正。
明朝时,有个叫海瑞的人,做人很是正直。
海瑞在淳安县上任后,严格按标准接待,对吃拿卡要的官员毫不客气。那时是严嵩掌权,严家父子和他们同党,各个依官仗势,作威作福。小小知县海瑞,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及同党,丝毫不留情面。
海瑞的顶头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严嵩的同党,仗着有后台,到处敲榨勒索。
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带了一大批随从经过淳安,住在县官驿里。在淳安县,海瑞立下一条规矩,不管达官贵戚,一律按普通客人招待。
胡宗宪的儿子,养尊处优惯了,看到驿吏送上来的饭菜,认为被怠慢了,气得掀了桌子,绑了驿吏,倒吊在梁上。
海瑞听完差役的报告,镇静地说:“总督是个清廉的大臣。他早有吩咐,要各县招待过往官吏,不得铺张浪费。现在来的那个花花公子,排场阔绰,态度骄横,不会是胡大人的公子。一定是什么地方的坏人冒充公子,到本县来招摇撞骗的。”
随后,把胡宗宪儿子等人抓到了县衙。一开始,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要重办,他才泄了气。海瑞从他的行装里,搜出几千两银子,统统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严嵩倒台后,海瑞被调到了京城。
坚持
坚持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承担责任的精神。培养孩子坚持的精神,他才能有恒心和毅力,才能不畏困难,做事有始有终,被人敬佩。
大道至简,培养孩子坚持,就从做好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开始。
曾国藩,天资并不聪颖,但为什么他能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呢?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里说到, 他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曾国藩每天做好这三件事的背后,正是坚持二字。坚持的精神,是做事的支撑,反映着人内心的质地,也是一个人志向和远见的体现。
曾国藩关于坚持的事例,并不只有“做好三件事”。坚持贯穿在他整个人生历程的方方面面,反映着他的人生态度。比如,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学习推荐:书籍《福田心耕 青少年要上的十二堂国学课》蔡礼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