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德国,首先想到的是品质,“德国制造”这个词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德国制造的东西好,但是可能不知道,仅有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却承包了一半的诺贝尔奖。
那么就很多人都很好奇了,德国人这么聪明吗?其实并不是德国人天生就多么聪明,而是因为德国非常注重幼儿教育,全球的第一所幼儿园就是在德国创立的。那么德国的幼儿教育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德国幼儿园只教这“3样”,却承包一半的诺贝尔奖
一、“玩”才是孩子最应该做的事
同样都是“玩”,但是德国幼儿园玩得既有趣又有意义,那么在这3年中,他们都在“玩”什么呢?
参观警察局,学会遇到危险应该如何报警,学会遇到坏人要怎么应对,也知道警察是可以保护自己的。
他们会拿着钱去市场,学习如何买东西,了解市场和商店有什么不同之处。
去花棚,观看花草是如何种植的,并学习如何分辨不同种类的花草。
去看马戏、儿童歌剧以及魔术表演,感受艺术气息。
在南瓜收获的季节,和老师一起动手,学习如何制作南瓜有关的食物。
到了圣诞节这样重大的日子,还会学习制作漂亮的纸灯,一起游街纪念圣诞老人。
幼儿园生活结束后,他们学会的不仅仅是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还学会了自己收拾修理玩具,自己掌控时间,自己制作计划,具备了很强的独立自理能力。
二、不支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我们都想让孩子越来越优秀,从小就花很多时间精力以及财力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就怕被别的孩子落下,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德国幼儿教育反而不支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并不是说让孩子越笨越好,指的是不过早的开发孩子的智力。
反对“学前教育”
反对学前教育不是不让孩子什么都不学,而是不对孩子的智力强制性开发,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在这个年龄,智力发育并不完善,如果过早让孩子接受超前教育,反而限制了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如果非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话,那就要教他这3点:
1、学习基本的常识,有做人和做事的基本原则。
2、培养动手能力,参与手工制作。
3、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
容易变成“学习机器”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就应该读书学习,别的什么事都是没用的,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看一会书,限制孩子的发展,让孩子过早接受书本知识,除了学习就是学习,逐渐变成一个“学习机器”。
三、德国幼儿教育更看重这四种能力的培养
注重独立思考,激发想象力
德国的幼儿园更喜欢让孩子发表意见,自己做主,每天早上要进行一个“晨会”,就像成人的公司一样,每个小朋友要在会上说出自己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尊重孩子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创造力
在德国的幼儿园,孩子最主要做的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然后小组一起动手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到很多,各种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比如说要自己选择课题并且寻找课题要用到的资料,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还要学会与人沟通协商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是一个完整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合作,各项能力都得到锻炼,同时针对某一领域的知识也更加深刻,懂得也更多,开拓了视野。
挫折教育不可少,让孩子更勇敢
有的孩子遇到点困难动不动就哭,要么就是和父母发脾气,只会一味逃避问题,甚至有的孩子一点失败都受不了,因此一蹶不振,这和缺少挫折教育有很大关系,从下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真的不能少,培养孩子强大内心,才会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挑战。
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就会增加抗挫教育这一环节,让孩子明白无论做什么有成功也会有失败的时候,成功很美好,失败很难受,但是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勇敢应对,再次取得成功的时候将会是双倍的喜悦。
除此之外,德国幼儿教育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森林幼儿园,早早的就让孩子开始接触大自然,大自然是个天然学堂,在大自然中,孩子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也锻炼了心智。
帮助孩子体验价值感
德国的幼儿园会联系当地的商场,将孩子们制作出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具有很大意义的,让孩子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社会环境可能会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但是却影响不到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孩子小时候,受到最多的还是父母的影响,在行为和性格养成上完全要靠父母的引导和教育,爸爸妈妈可千万别忽视。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和更强的能力,小二推荐两套非常适合和孩子一起看的书:
《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
适合2-5岁宝宝,12大成长主题,通过小浣熊日常的生活故事,利用榜样的力量正确积极引导宝宝成长,贴近生活,更懂得宝宝的心,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