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不喜欢和父母说话了怎么办?
最近有家长在后台感叹:
孩子和我的话越来越少了,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了,有什么事也不和我说了,以前嫌她话多,现在没话说了,哎……
确实,很多父母会发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孩子遇到事情宁愿对朋友说,都不愿意对爸妈开口。
有的时候看着别人家的父子、母女亲亲热热的聊天,再看看自己家如同被按了静音键的样子,心中百感交集。
孩子怎么和你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① 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儿才最重要
② 跟我“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③ 对我提各种要求,自己却什么都做不到
④ 和我说话时,嘴上说在听,其实心不在焉
⑤ 喜欢讲冷冰冰的大道理,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
然而,有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只是爱的重心放错的地方。
那么,怎样才能挽回和孩子的亲密关系,让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话呢?
首先,我们要找到孩子不愿意说话的原因,家长可以仔细回想自己和孩子沟通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你有时间和孩子说话吗?
★话题是什么,学习还是生活?
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状态入手,通过真实场景,分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家长如何与孩子顺畅沟通支招。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是否有下面这些情况发生。
场景一
沟通≠辅导作业
下午4点,爷爷开始出门,接浩浩放学。回到家后,奶奶已经开始准备晚饭,孩子在一旁做家庭作业。
6点半,爸爸妈妈都回家了。吃了晚饭,要么直接开始辅导浩浩的作业,要么做自己的事情、玩手机或躺在沙发上休息。
“嗯,还好,今天浩浩的作业完成得不错,没有让爸爸妈妈生气。去玩吧!”
浩浩呢,看会儿电视、玩会儿积木,差不多就到睡觉的时间了。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 场景分析
场景中的一家,实在太“安静”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完全局限在学习上。
孩子的今天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和朋友相处得怎样…很难有机会说出来。
尤其是,有时候还会家长还会因为作业而生气、训斥孩子,导致双方都有小情绪,怎么有心情去好好沟通呢。
上班太累,回到家完全不想说话,能辅导作业已经是极限了,和孩子谈心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常态。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让很多家长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说的话。
★ 支招:创造沟通的机会
沟通是一种能力,需要在交谈中磨练、成长。家长的交流方式也是孩子成长的模板。
的机会,即便是十几二十分钟,给自己和孩子这个时间,放松下来好好聊聊学习以外的事情。
同时也要调整观念,学业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不要让学业任务过多地挤压亲子间的情感哦!
场景二
沟通≠纠错
父亲:“宝贝,来跟爸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呀?”
孩子:“我画的奥特曼打怪兽!”(模仿很有力量的样子)
父亲:“哦,你的奥特曼怎么长这样呢?”
孩子(愣一下):“奥特曼很厉害啊,他打败了怪兽!”
父亲:“你看你涂的这个颜色,笔画都乱乱的,你应该向一个方向涂啊”
孩子:“奥特曼会用闪电”
父亲:“你画的这个怪兽也太小了吧,太不切实际了”
孩子:“……”脑子有点乱,爸爸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讲的故事啊?奥特曼打怪兽跟涂色有什么关系?
★ 场景分析
孩子讲述的奥特曼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和认知的,理性的家长却无法get到孩子的重点,反而纠结于孩子的技巧和能力,错失了走进孩子内心的好机会。
★ 支招:明确说话的目的,适时感性一些
父母需要明确谈话的目的,分清主次轻重,给自己一些可接受的弹性,不要让谈话的主线被细枝末节缠绕。
其实孩子的很多想象并没有对与错,重在你们之间交流的过程。
场景三
沟通≠审问
妈妈:“宝贝,周末跟同学聚会怎么样?”
孩子:“挺不错的,我们约在肯德基见面……”
妈妈:“你吃的什么?”
孩子:“我点了些薯条和冰淇淋”
妈妈:“跟你说了不要吃冰淇淋,夏天吃凉的反而伤身体”
孩子:“呃……我同学都点了啊,况且一两次不算什么吧”
妈妈:“你就没有定力吗,别人吃你就跟着吃”
孩子:“呃……”
妈妈:“还有啊,跟你玩得好的**和**,是不是喜欢追明星啊?你可别被影响了,耽误学习啊。”
孩子:“……哦……”。
★ 场景分析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妈妈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从妈妈主动询问孩子聚会的情况来看,妈妈其实很希望了解孩子的课余生活的,但又太过于在意,对孩子的行动充满了评价。
孩子原本满心欢喜的想和妈妈分享同学聚会的好心情,却一再被否定、质疑。到后来孩子只能用“嗯”、“呃”、“哦”来回答。
尊重孩子的表述,接受孩子与自己不一样的行为,把谈话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不要以过来人、上位者的心态和孩子说话。虽然孩子的行为有幼稚的地方,但不要让小部分遮掩了孩子整体的优秀。
不愉快的交流场景还有很多,以上的例子仅仅是冰山一角。
★ 当你期待孩子与你坦诚相待的时候,你是否也能对ta坦诚呢?
★ 当孩子不听你说话的时候,想想他说话的时候,你是否又在认真听?
尽管改变并不容易,但是从现在开始,转变心态、找对方法、坚持去做,相信你期待的会在一点一滴中酝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