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妈妈(爸妈内参主笔)
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在践行这条“先进”、“科学”的育儿理念。
还有人说无条件的爱?那岂不是在惯孩子?孩子会不会越来越没有规矩。
有条件的爱,易让孩子成为价值感低的人
周末在外面吃饭,旁边一个妈妈正眉头紧锁的训斥旁边耷拉着脑袋的儿子:
你还有脸说啊,你看看你才考多少分?你看看花了这么多钱,天天陪着写作业,还考倒数,你对起谁?你还好意思吃饭?
言语中满是愤怒、指责、失望。
孩子的脸上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估计妈妈这样骂孩子已不是一次、两次。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种消极的抵抗:我就是这个样子。
生活中有些父母出现了一种交易式的爱:
“你再哭,妈妈不要你了。”
“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你再不好好学习,就别回家了”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会觉得如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是不是就不爱他,或者不那么爱他了?
原来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
久而久之,孩子要么成为“听话”的小孩:达到父母的要求就能得到爱。
要么就无所谓,反正你的要求我也达不到。
有条件的爱的结果就是,孩子学会了抛弃他们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愿望,而只是接受被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最终,孩子变得越来越不了解自己,而且在将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
“我不如别人”这种心理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的价值感和幸福感,易成为价值感低的人。
而自我价值感不足的人,即使再优秀也容易自卑,遇事容易怀疑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也难以信任他人。
“无条件”的爱就是真爱吗?
已经快十点钟了,晨晨的奶奶背着晨晨来到幼儿园,一进门她就跟我大倒苦水:
挑了一早上衣服,每一件都不穿,好不容易穿好了衣服,非要在外面吃早餐,外面的早餐哪能吃,可是没有办法啊,他非要。路上看到超市门口有玩具又要买。
老师,你可得好好说说他妈妈,我就不明白了,总说我不懂教育孩子,孩子要怎样都随他,这不是在惯孩子吗?
晨晨妈妈是一位践行“无条件的爱”的妈妈,自从知道了“无条件的爱”的这个词,妈妈知道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要什么都满足。
晨晨妈妈说,教育专家都说了从小被满足的孩子,将来才不会有匮乏感。
晨晨妈的想法,其实很多人都有过。
凡是有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会被孩子的各种要求弄得筋疲力尽过:我不去幼儿园、我要吃冰淇淋,我要买玩具……
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很多爸妈不想满足,却又担心,如果孩子的要求没被满足,会不会心理匮乏。
事实上,这种一味地去满足孩子的“无条件的爱”,往往事与愿违,很多孩子并没有像书上说的那样在所谓的“无条件的爱”的滋养下健康快乐成长。
就像晨晨妈妈,她也很困惑:为什么我都这样“无条件的爱”孩子了,尽可能地满足他了,他还是没有被滋养?天天发脾气,还是不满足,给他买的玩具五分钟就没兴趣了?
不分时间,不顾孩子的长远发展,一味满足孩子所有要求,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十分不利。孩子会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贪心、自私,缺乏自律能力,最终表现为情商能力不足。
而真正“无条件的爱”更趋近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而不是“无条件满足”。
更简单地说,你有没有关注到他的情绪和他背后没被满足的需求,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对孩子情绪和需求的关注是无条件的,不管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我们都关注他的情绪和需求,这就是“无条件的爱”。
孩子发脾气了,我们是关注到了他生气背后的原因,还是马上训斥他乱发脾气?
孩子打其他小朋友了,我们是关注到了他的委屈,还是立刻惩罚他的不友善?
孩子哭闹不止,我们是关注到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关注,还是立刻满足孩子的条件?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附加价值条件的关注体验,即使自己行为不够理想时,仍觉得受到父母或他人的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精神上的需求被满足了的孩子,才不会有生命的匮乏。
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和归宿感,这对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无条件的爱是真正的接纳和理解
十年前我刚做早教的时候,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们所有人的关注,母亲衣着得体,面容姣好,可是女儿却肢体极度不协调,走路很怪异。
有家长偷偷地说:
孩子都这样了,还带出来遭罪,忍受别人的目光干嘛?还不如自己多赚点钱给孩子留点保障,还学什么舞蹈?
后来舞蹈老师跟我聊起这位母亲的故事:
这位妈妈怀孕的时候被医生告之孩子可能是脑瘫患儿,建议妈妈打掉。
亲人苦劝无果,妈妈仍然坚持生下孩子,她觉得这几个月来自己跟孩子已经骨肉相连,不管怎样,她舍不得放弃他。
孩子出生后妈妈放弃了很有前途的高薪工作,她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给孩子更多的爱。
好在孩子的智力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有运动障碍。后来,孩子慢慢长大,在妈妈的眼里,她就是天使,跟其他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她想永远爱孩子,不让她受任何伤害。
爱是真正地接纳。
可是孩子慢慢长大了,孩子的智力又没问题,她也应该受到同龄孩子一样的教育。然而孩子因为外形的原因,肯定会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
妈妈说她一想到这里心都揪着疼,她真想一辈子都保护着孩子。
可是面对孩子渴望外面世界的眼神,妈妈又很纠结。
爱是深深的理解。
于是妈妈就带着孩子去学芭蕾舞,要知道对于一个肌体有障碍的孩子,一个简单的动作有多难。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是母女俩却一坚持就是四年。
我记得有一次母女俩来上课,因为孩子的外形母女俩又受到到了很多人的打量。
妈妈用坚定的眼光看着孩子,握着孩子的手告诉她:“你是与众不同的孩子,他们要看就让他们看吧。”
孩子八岁的时候终于能登台完整地跳了一段舞蹈,妈妈在台下哭到不能自已,而台上的小姑娘真的像是天使。
无条件的爱是真正的接纳与深深的理解。并不因你身体的残疾而觉得丢人,欣赏你的每一个行为。
无论你表现得怎样我都爱你,理解你也想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价值。
这位妈妈正是用这样无条件的爱抚慰孩子,孩子的生命里始终有光,内心始终有力量。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始终爱自己、相信自己,还有什么是让人害怕的呢?
虽然孩子还是脑瘫儿,但是所有人再看到她的时候不再是怜悯。
无论别人怎么看我,我都知道我很好,我独一无二,我值得所有的美好事物,我值得拥有全世界。
这样的孩子内心强大,不会被困难打败。
美国心理学家追踪也发现,那些能够自我实现的人通常都在童年时期得到了父母无条件的爱。
因为无条件的爱会帮助孩子建立起“我是值得爱的,我是有价值的”。
“即使我长得不好看,即使我做错事了,即使我成绩不够好,我本身并没有问题,我还是值得爱的。”
这样的信念,会让一个孩子的内心充满自信,让他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敢于去尝试任何新鲜事物。
而真正的无条件的爱,不能是去满足孩子当时提出的一些表面的要求,而是更多地思考孩子成长的规律、发展的需求。
甚至我们可以把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定得更具体一些: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而我们自己也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罗素说过: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的特殊情感。
而这种特殊情感就是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不仅仅是新生儿,孩子的成长路上都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
真正的无条件的爱来源于父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源于父母真正的接纳和理解。
关注孩子每一个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能够无条件接纳孩子并能走进他的心,真正的理解他。
毕竟我们管教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是对孩子的关爱,这才是教育的前提。
这样的无条件的爱才是真的爱,才是孩子成长路上必需的心理营养,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给孩子真正的陪伴、接纳孩子、理解孩子,才是父母最高境界的爱。
作者简介:花妈妈,富书签约作者,80后幼儿园园长,坚信爱与专业是最好的教育,边育儿边育己,在成长里遇到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