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素质源于生活,并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育邻梦

素质源于生活,并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素质指思想、文化、身体,代表人体生命之中的德、智、体三大方面,就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素质通常被用于评价一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身体的健康程度;以及家族传承的惯性思维和对事物的洞察能力、智商和管理能力、情商以及与职业技能所达级别的综合体现。素质是一方根据沟通了解对另一方社会性综合行为印象的综合评估,是对某人行为的肯定性或否定性评定,分专业素质和社会素质

素质教育由来已久,但就素质本身而言,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传统的人们对素质定义完全不同,素质是真正“与时俱进”的高标准。原始社会的素质就是能够快速狩猎、获取食物,能够机警的察觉、预防危机;农耕社会的素质就是能够成为种植能手,提升生产劳动收益......素质简单的讲就是适应社会群体生活,一系列利人、利己行为活动的统称。

素质是融入群体的智慧

素质展现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综合行为能力

素质是个人参与社会群体性活动能力的统称,它包含个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行为素养等诸多方面。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个人参与社会生产、分工协作的基础,正如有人说:“拥有健康的人拥有全世界,失去了健康全世界将与您无关!”健康的身体是个人开展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文化素质用以界定个人掌握人类智慧知识的多寡,掌握知识量多的人文化素质相对更高,正所谓智慧源于知识;行为素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必定以特定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分工、协作之中,参与生产分工、协作的行为实践构成了个人的行为素质

素质不同于成绩或者荣誉能够通过试卷或者少数指标就能做出界定,素质是个人众多生活行为的集合,它根植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浸润在点滴之间,却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它。素质是“与时俱进”的,它会根据社会物质保障程度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原始社会能够快速狩猎成功、机警的应对各种危机就是高素质;农业社会能够精耕细作,取得生产丰收就是高素质;危机时刻【比如“新冠肺炎疫情 ”】能够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救人于水火,就是高素质......

素质是分享与协作的智慧

素质是群体性生活智慧

群体智慧,英文collective intelligence,单一个体所做出的决策往往会比起多数决的决策来的不精准,群体智慧是一种共享的或者群体的智能,以及集结众人的意见进而转化为决策的一种过程。它是从许多个体的合作与竞争中涌现出来的,群体智慧在动物、人类以及计算机网络中形成,并以多种形式的协商一致的决策模式出现。人是社会是群居的,因此任何素质都不可能是个体性的行为,而必定是一群人共有、共享、共同遵守的行为实践才能被成为素质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素质同样不会是个人的孤立行为,它是某个团体的集体社会生活行为实践,是群体性生活智慧。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包括人类】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身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没有任何工具。那么,你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艰难。任何个人行为只有符合群体发展需求,才能被同伴认可,自己才能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素质必定是利他、利己并被多数同伴接纳的中和体。

素质源于实践

素质源于生活实践

素质是人们对他人生活行为的综合评定,它不是实验室的产物,高素质必须与特定的社会环境融合起来。人生成长素质源自真实,也就是需要”眼见为实”,冷暖只有亲手感知才知道,旅途的愉悦只有路过才知道,鞋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一定需要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实践体验,让所学知识内容能与实物相结合起来,让学习“脚踏实地”。

1、素质应侧重实践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活动需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应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正真的“学以致用”、学能有所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理论的基础都源自于生活经验的总结,也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人们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获取素质与生活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从孩子开始学步到能够自由行走,必定经过无数次的跌倒再爬起来;从孩子开始会讲出第一个字音,也必定经历了无数个犯错被纠正,而后才能完成自如交流。而今很多教育已经与实际生活相去甚远,比如德育几乎停留在了教材上、自然课停留在了图片上.......以至于孩子们对于小麦、玉米、韭菜、水稻等食物的苗完全没有区分它们的概念。

素质的意义在于求知,现在很多教育活动的第一目标是要求孩子记住,而不是理解、更不是知识与内容能够相互结合起来。生活中时常有人说:“授人鱼不如受人以渔”,但是实际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乐于“授鱼”而不是“授渔”给孩子,人们侧重于要求孩子背诵课文、完成试卷得高分,却少有引导孩子们掌握记忆与的高分的学习方法。因此,素质教学课堂教学应通过有限的知识学习上升到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探讨,引导孩子由此及彼能够联想学习到新的事物。

2、素质是在与人协作、分享、奉献中养成的

素质代表着德、智、体,其本源为社会交往中人们对于某人的印象品位,是人们互评的结果。如果把素质定义为“舶来品”是完全正确的,获得素质、提升素质都离不开与人交往,素质不是实验室的产物。因此,提升孩子的成长素质一定不能少了提升孩子们之间的综合游戏水平。

成长素质源于生活中的小事情、小行为和小习惯,也必须经历与同伴的协作、分享、奉献才能获得提升,而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识学习、只关注孩子卷面分数高低的家庭往往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种总认为习惯、礼貌、爱心、孝心、合作、交往等能力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是教导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可怕的行为。我们家孩子使用筷子为例,最初引导孩子使用筷时严要求,但后来爷爷奶奶觉得可以随孩子自由【当时我在外地工作】,后来奶奶带孩子就真的让他自由握筷子,以至于现在即使他知道怎么模仿大人拿筷子,但是就是吃饭的时候又回归老样子了。所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一定要注意孩子生活中的小细节,您今天对孩子“狠”一点,明天孩子的成长就会更顺。当然,对孩子“狠”要求的前提是您要求的内容,自己先不折不扣的给孩子示范完成,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写字,您就要能够给孩子做好好写的示范,并且和孩子一起指出那个地方应该怎么写、怎么调整会更好,让孩子参与到提升自己成长能力的活动中去。

模拟体验素质

3、素质来自于丰富的生活体验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成长的活动的根本是为生活储备能量,是为增长个人“见识”。正所谓“见多识广”,个人素质的获得与丰富的生活体验密不可分。教育即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已成为孩子获取成长能量最重要的源泉,教学活动的内容源于生活,又进一步指导人们改善生产、生活。

卢梭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教育为孩子指引成长活动的边界、赋予融入集体生活的智慧,通俗地讲就是成年人用自身的言行习惯影响孩子的成长,教育就是人点亮人、点燃人的活动,是孩子通过模仿获得成长经验的活动。教育活动传承人类文明,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人们不断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教育活动传承的智慧成果如果恰好能够应用到某项社会生活实践中,它就如同给农作物“追肥”那样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教学内容未能针对性的解答某些生活中的问题,那它也培植了人类社会成长进步的土壤、提升了国民素质。也就是说针对性强的教育如同“追肥”,而通识教育就是为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生活水平培土。

4、素质是对真实生活体验的累计

教学需要让孩子“身临其境”的体验求知、交往过程,不是背诵、模拟、旁观,用真实的碰撞和交流体会生命的真谛、吸纳文明的精髓。生活的体验才能将知识的根深深的扎进突然里,两片森林的故事:

有两个退休的老人,他们各自种了一片树林,其中的一位老人每天都给树苗浇水;另一位老人则是每天在林间散步,发现有树苗确实需要“关照”了才浇水。若干年过去了,两片树林都长成了茂密的山林。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经历了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第二天,天放晴了,两位老人都不约而同的来看望他们种下的树苗。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被细心照料的那边树林很多都倾倒了,而很少浇水的那片树林虽然枝丫被吹断了不少,但是却几乎没有倾倒的。经过细心观察,两位老人惊奇的发现,那些倾倒树木的根系无一例外都是横向生长、只生长在土壤表面的。

成长生活中同样如此,被呵护有加、缺少深入社会生活实践的孩子,往往经受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我们时常能够看见那些平日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如遇到不称心的事情,就会一落千丈,甚至走上极端。养育过度、包办过多的实质是剥夺了孩子自主体验生活的权利,是错位的爱!素质是通过不断实践积淀建立起来的,孩子的成长素质不会凭空而生,它是积极参与生活实践积淀的结晶,脚踏实地的参与社会生产分工劳作才能获得第一手的成长素质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生活  生活词条  源于  源于词条  素质  素质词条  实践  实践词条  指导  指导词条  
亲子

 ​别做孩子的上司或奴仆

现在做父母的似乎都有一个雄心,要亲手安排好孩子的整个未来。从入学、升学到工作、出国,从买房、买车到结婚、生子,皆未雨绸缪,为之预筹资金,乃至亲自上阵拼搏,觉得这...(展开)

亲子

 孕妇食谱大全

孕妇食谱大全及做法有哪些  花仁蹄花汤  原料:花生米、猪蹄、老姜、盐、葱、胡椒粉、味精。  制作方法:  1、猪蹄镊毛、燎焦皮、泡好后刮洗干净,在把猪蹄斩成3...(展开)

亲子

 早教之专注力

现在很多国家提倡早教,建议孩子的教育最佳时间是从0--3岁开始。专家们发现,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