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国馆
有的父母能给孩子800万的学区房,有的父母能带孩子全世界玩。如果你都做不到,那么你能给孩子最好的馈赠,就是好好做人的教养。
——国馆君按
过年的时候,宋唯的姨奶奶带着8岁的小孙女来串门。
宋唯妈妈看到孩子盯着宋唯的衣柜看,于是给她打开了柜门,让她玩里面的日本手办。
宋唯回家一看,整个柜子都是手办的断肢残臂,又伤心又忿恨:
这些手办是她每次去日本都会买回来的,少则几百,大则几千,不少还是限量版,一柜子的手办少说也有上万。
她向妈妈和姨奶奶怒吼道:
“不谈价钱,我们小时候也玩过玩具,都是很珍视的,哪有这个玩法啊!”
并且向她们讲自己的手办有多珍贵,没想到姨奶奶居然说:
“她在家里也经常这么玩,也扯坏了不少玩具,要不我买几个还给你。我们家买的学区房都800万了,不会欠你这些的!”
最后还说出了那句万试万灵的话:
“她还小!”
意思是,你跟一个小孩计较什么!
宋唯真想骂一句:
“你800万的学区房了不起啊?他年纪小了不起?还不是一样没教养!”
家长里短,熊孩子调皮一点,家长护短一点,可能问题还不大。可是熊孩子的恶习积累过久,会引发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前不久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在一辆火车卧铺上,一个男孩子神情闪烁,两次将手伸进了旁边女孩的被窝。
女孩发现了“咸猪手”,赶紧喊来了乘警求助。
男孩子立马认怂了:
“我还是个学生,我不是故意的……”
女孩正准备发飙,没想到旁边几个阿姨居然说:
“传出去名声不好,姑娘,算了吧……”
一个是非分明的事例,就因为他是孩子就算了吗?
传说中国有著名的“四大宽容”定律:“人都死了”、“来都来了”、“大过年的”,第四个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孩子还小”:
游泳池扯开你泳衣:“掀你衣服是不太好,可他还是个孩子,不懂事的。”
学校里重伤你家孩子:“哎呀我们家孩子打了你们家孩子真是抱歉呀,都是孩子,过几天就好了。”
高铁上横踢你几脚:“还是孩子,车上我们也管不住,踢你几下你不会生气吧?”
“孩子小,不要计较”几乎成了熊孩子受到庇护的万能借口,家长却不知道,这样做不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而是让他们膨胀了自私的心态。
继续纵容熊孩子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让他们消停,总有一天他们会害人害己。
不久之前,浙江义乌一位6岁的小男孩从电梯井上掉了下来。30多米的高度,直接让他陷入了深度昏迷,16天后才苏醒过来。
而造成这一悲剧的直接原因,是熊孩子自己的熊行为。
当天他自己走进了电梯,在电梯上行过程中,孩子往电梯控制主板位置撒尿,尿液进入控制箱后所有按钮全亮了起来,导致电梯发生剧烈震动,悬停在七楼与八楼之间。
小孩子惊慌失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爬上了电梯轿厢与墙体井壁的空隙,一不小心就掉了下去。
一个6岁的小孩子,应该有意识在公共场合不能随意大小便,更何况是对着电器大小便。有意识却还是要去做,恐怕已经不能够单纯用“调皮”来形容。
因为这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
更可怕的熊孩子是拿别人的生命在开玩笑。
更久以前在长沙发生了另一件事——三个小孩同时乘电梯到9楼,其中有个5岁的小男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跳高按下了18楼电梯。
三个小孩出电梯了之后,小男孩把一个两岁的小女孩抱回电梯里面,并按了关门,让小女孩独自一人上了18楼。
偏偏18楼的护栏没有玻璃挡板,小女孩踏出电梯以后,不可避免地从19楼坠到2楼,不幸身亡。
这个5岁的熊孩子也许只想单纯地开玩笑。如果结果小女孩只是受到了惊吓,还可以把他定性为调皮;但现在小女孩连命都没了,这熊孩子就是在作恶。
孩子分不清哪些是开玩笑,哪些是作恶,很大程度上,要责怪家长。
如果家长在孩子平时调皮捣蛋时不向孩子说清楚哪些是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总有一天熊孩子们会酿成大错。
如果你不教育你的孩子,社会一定会帮你教育的。
不久前,一对中国夫妻带着6岁的孩子坐飞机到洛杉矶度假。
在飞机上,孩子和一位小哥坐在一侧,整个飞行途中,孩子“熊”性大发:
不仅不安分坐着,还叽叽喳喳,吵吵嚷嚷。吵到兴奋了还在座位上上蹿下跳;自己一个人兴奋不够,还要对旁边的小哥也拳打脚踢。
小哥素有涵养,几轮深呼吸之后也平静下来了。没想到熊孩子继续撩拨,他瞬间破功,请旁边的小孩父亲严加管教一下。
结果却被小孩父亲彻底无视。
小孩变本加厉,开始三个小时无休止的“运动”:将小哥当成“人肉沙包”,不停捶打。
熊家长也火了,隔着自己6岁的儿子伸手就掐住小哥的脖子,两个人扭打到一起。
双方一场飞机大战,以乘务员将两人分开并把这对熊父子的座位换到前排结束。
如果是在国内,这件事情可能很快就结束了。
可是飞机落地后,等在飞机出口的大阵仗让熊家长一家惊呆了:美国FBI以及机场安保、边防安保等20多名执法人员,早就等着他们。
原来早在飞机上的时候,机组人员就以“威胁全机乘客生命安全”为理由通报洛杉矶国际机场的工作人员,随后通知FBI现场戒备。飞机着陆后,所有乘客被要求不得离开座位,直至熊孩子一家和小哥被带走为止。
而调查过后,因为熊父亲率先动手打人,美国海关以故意伤害罪拒绝熊孩子一家入境,第二天就让他们滚回去。
熊孩子和熊家长,如果是在家里,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没什么关系。但是一旦到了社会上,没有人有好脾气忍受别人的“熊样”,该惩罚的惩罚,该唾骂的唾骂,总会让熊孩子的行为付出代价。
如何“摧毁”一个熊孩子?或者说,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不熊,这很难么?
其实未必。
去年国庆,晓虹带女儿去故宫玩,同游的还有婆婆。
在故宫,女儿突然说要小便。故宫那么大,他们当时所在的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没有一个很近的厕所。
婆婆说:“快快快,找个角落,让她小便。”
导游听到婆婆这么说,彻底震惊了。晓虹也很震惊:
她平时坚持自己带孩子,但每个月也会有那么几天会让给婆婆带。
而长辈对孙辈的溺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导游劝说婆婆:
“公共场所不能随便大小便,这是起码的守则。”
婆婆不管,一边扒孩子的裤子,一边说,“谁管一个小孩子,你们年轻人就是事多。”
可是晓虹坚决不肯:
婆婆熊,孩子不能跟着熊,尤其是作为妈妈一定要及时制止孩子变熊!
于是她向其他游客借了个塑料袋,找了块有阴影的地方,干净利索地帮女儿解决了问题,并且不停向女儿解释:
“宝贝,以后出来玩一定记得预先上好厕所,途中也不要喝太多水。不管去到哪里,都不应该在不是厕所的地方尿尿和便便,这是规矩。懂不?”
女儿似懂非懂地点头。
每个孩子都有变成熊孩子的潜质,每个熊孩子也有变回好孩子的机会。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父母拒绝做一个熊家长,孩子就能摆脱成为熊孩子的可能。
父母拒绝让孩子变熊,可以试着以下几个方法:
及早纠正孩子过分行为
有些事情,是非分明,应该及早让孩子知道。
知乎上有个问题:“摧毁一个熊孩子有多困难。”
里面有个高分的赞是这样写的:
答主孩子三岁半的时候,有一次在沃尔玛看到了一个果冻,非常想买,被父母拒绝。
孩子再三哀求都不得,居然悄悄把果冻塞在兜里带了回家。
答主夫妇发现后,也没有大吵大闹,而是马上领着孩子把果冻还了回去。当时的环境,大热天时,他们故意不开车,让孩子一路上反思自己的过错。
去到店里,答主夫妇让孩子自己给店家解释错误行为,退还了果冻。回家之后,还让他罚站了半个小时。
第二天,答主还是给孩子买了同样的果冻,并且告诉他:
“你要果冻,就要用钱买。行为有错,就要受惩罚。知错能改,父母一样会爱你。”
现在,孩子四岁了,听见父母说脏话会让他改正,看见别人乱丢垃圾会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遇见红绿灯会知道红灯停绿灯行,即使路面什么车都没有,也绝不闯灯。
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是非曲折要从小开始学着拿捏,半分含糊都不可以。
该打就打,用肉体记忆代替脑子记忆
孩子可以打,但不能随便打。
可以学学英国人那样的打法:
第一个,不能单独打孩子,现场得有见证人;
第二个,打孩子选择合适的部位,头一定不能打,屁股也不能打,最好打掌心。
约法三章,摆脱任性
同一个问题下,另外一个答主贡献了这样一个答案:
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做火车,孩子充分发挥本性,在火车上跑来跑去。妈妈先是警告了几次,可孩子每次都是刚警告完,没过几分钟旧态复萌。
妈妈忍不住了,放下手机,拉住小男孩把他带到车厢连接处,严厉地说:
“上火车之前,妈妈有没有跟你约法三章,告诉你不能乱跑?”
小男孩点头。
“那你为什么还跑来跑去?”
男孩开始哭起来,但没有说话。
“不准哭!上车之前妈妈就告诉你,公共场合不准吵闹,不能给别人添麻烦。你在过道里跑来跑去,打扰别人休息,你是要当一个大家都讨厌的小孩吗?”
小男孩继续啜泣,妈妈顿了几分钟,也蹲了下来,问小男孩还闹不闹,看到小男孩摇头以后,他妈妈就牵着他回到座位,拿出纸巾帮他擦了擦脸,边擦边说:
“妈妈说过,只要你乖乖的,就给你饼干吃。”
说完就拆开饼干,让小男孩安安静静在位置上吃着。
任何孩子一开始都是没规矩的,孩子的规矩意识要靠父母培养。如果从小养成守规矩的意识,孩子大致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比如,可以给孩子制定原则性问题的规矩:
1.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跑来跑去,遵守禁止拍照和相关规则;
2.公共空间不吃东西,尤其是带气味的;
3.剧场剧院不随便站立,不交谈评论;
4.不在公众场所外放有声音的产品;
5.不插队,不抢电梯,不闯红灯,不摔门;
6.见面会谈、朋友聚会、家庭聚会时,尽量不看手机、玩游戏、打电话;
7.不要抖腿。
真爱孩子的家长,不是给他800万的学区房,也不仅是给他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关注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的素养,这才是让他受益终身的教育。
“800万的学区房了不起啊,还不是一样没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