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影响孩子脾气性格的4种父母,测测你是哪一种...

在阅读文章之前,测测你是哪种类型的家长:

孩子在闹情绪时,你的反映最符合下面的哪一项?

A、“你看你像个什么样子?真没有用!”

   “你还闹,你再闹我就打你了!”

   “还不服气,要不是你不听我的话,能有这事吗?”

B、“别生气了,我给你买好吃的,好不好?。”

   “如果你乖乖听话,下午就带你去游乐园。”

     “你再这个样子,我就再不带你出来玩了!”

C、“别跟我在这闹,不哭了再找我说话!”

      “要哭你就在这哭个够!我走,我不管你了。”

      “在别人面前乱发脾气,谁也想和你说话”

D、“遇到任何事情,你都应该要保持冷静啊。”

      “我和你说了很多遍了,让你不要这样做。”

      “你自己好好想想,爸妈花了多少心血教育你...”

测试结果

A 项——“惩罚型”家长:

面对孩子情绪问题,惩罚型家长会感到不满和烦躁,并对孩子进行批评责备、训斥、恐吓或惩罚。

这类家长通常认为,孩子之所以闹情绪,主要是为了引人注意,是在威胁和挑战父母,所以应该故意忽视或者进行惩罚。

如果不责骂惩罚孩子,就会“惯”出孩子的坏脾气。有的惩罚型家长甚至认为,负面情绪是“无意义的”,孩子没有负面情绪才算是坚强的。

长此以往,孩子会不相信自己的感受和判断,变得没有自信心;在情绪管理和注意力、自控力、学习动力方面会出现问题。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孩子会显得力不从心,并且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内心产生受挫感、恐惧感和内疚感。

B 项——“交换型”家长:

面对孩子情绪问题,交换型家长会用有吸引力的事物诱惑孩子,使孩子停止某种情绪

这类家长认为负面情绪有害,不希望看到孩子有负面情绪,家长会尽量找事物去替换掉这种情绪,却忽略了孩子更需要的是理解和慰藉。有的交换型家长会以剥夺、减少孩子在乎的事物来进行一种“潜在的交换”,让孩子感觉一切都是有条件的。

长此以往,孩子会对自己的真实感受产生怀疑,逐渐变得迷茫;孩子会开始喜欢谈条件,容易压抑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变得迎合讨好他人,而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最终失去目标和原则。

C项——“冷漠型”家长:

面对孩子情绪问题,冷漠型家长会选择忽视、不予理睬、不予引导,任由孩子自己处理或者冷静下来。

这类家长不愿意或不知道要教孩子去处理负面情绪,也未能认识到,孩子自己缺乏处理情绪的能力,回避和忽视并不能帮助孩子解决的问题。

长此以往,孩子会胆小怕事,畏首畏尾。而因为没有父母的引导,可能发展出严重错误的行为来应对情绪问题。例如孩子可能用攻击伤害的方式来发泄情绪;也可能陷入负面情绪无法自拔。

D项——“说教型”家长:

面对孩子情绪问题,说教型家长会忽视孩子情绪,通过不断说教、重复唠叨家长认为正确的道理,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这类家长认为情绪是因为孩子的错误导致的,所以懂得正确道理比处理情绪更重要,以为孩子只要明白了大道理,负面情绪就会消失,就可以解决孩子的问题。

长此以往,孩子会感到孤单无助,得独自面对负面情绪带来的痛苦,不知如何是好。而父母喋喋不休的训导,只会令孩子苦上加苦,孩子容易自我否定,也容易否定他人,造成亲子关系变差。

以上这四种类型中,家长都有一个共性:家长会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因此容易忽视孩子情绪,也难以面对和正确处理孩子情绪问题。

这些显然都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和情商培养。许多父母由于对情绪的认识不够,对自身的情绪管理也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在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方面,也表现出无可奈何。

要想处理孩子情绪问题,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情绪

1. 情绪本身永远没有错。

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必然是有情绪功能的,每个人都会产生愉快、高兴等正面情绪,也必然会有生气、懊恼、悲伤等负面情绪。无论是哪种情绪,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所以情绪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不懂得如何面对情绪,反而被情绪控制蒙蔽,进而做出失控或过激行为,给我们的生活和家庭关系造成干扰和阻碍。

2. 情绪是一种信号提醒,传递着某种信息。

家长在照顾孩子时,如果发现自家孩子在流鼻涕、不断咳嗽,而且额头有点发烫,就能意识到这是一种信号提醒——孩子可能着凉感冒了,那么家长的反应会是给孩子加衣服保暖,然后带孩子去看医生,问诊用药,而不是纠结孩子该不该流鼻涕,为什么止不住这样的问题。

其实情绪问题和孩子在“流鼻涕”“咳嗽”一样,是在传递某种信息,情绪问题在提醒家长可能是孩子内心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可能是亲子关系中出现了某些问题,需要我们马上去处理调整。

情绪不会因为被忽视或压制而消失,家长必须理解和接纳孩子情绪,接受孩子有产生和表达情绪的权利,接受孩子产生情绪的这个事实,并积极关注孩子情绪。处理孩子情绪问题是加强和孩子内心沟通的机会,也是对孩子的情商教育过程。

用共情技巧处理孩子情绪问题

共情有四个步骤:接受、分享、肯定、启发。

1.接受

处理孩子情绪,首先要允许孩子有表达情绪的权利,家长也要表达对孩子情绪的关注和重视,客观地描述出孩子身上流露出的情绪

例如:“孩子,我看到你似乎很难过的样子,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我感到你说话带着怒气,什么事让你这么气愤呀?”

有时候孩子表达出的情绪原因,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可能并不合理,也可能是小题大做,但是家长要明白这些原因对孩子来说就是重要和关键的。

有时候孩子未必能好好回答,无论孩子怎样回应,家长都应该让孩子知道,他的情绪是被接受和尊重的。只有当孩子感到父母的接纳和尊重,他才能更有力量去处理情绪问题。

2.分享

孩子觉得自己被接受和尊重,于是愿意继续和父母谈下去的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去描述和倾诉分享自己的情绪

倾诉本身就是缓解情绪和疏导情绪的重要途径。而孩子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们的情绪感受,就越能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

如果孩子无法准确描述情绪,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情绪词汇,帮助孩子把那种无形感觉和情绪转换成一些具体的情绪类别,描述出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例如:“你现在的感觉是尴尬,对吗?”或者,“你被人错怪了,很愤怒,是吗?”继续引导孩子分享和倾诉自己的情绪

这个时候家长要保持倾听的耐心,不要着急和孩子说事情对错,不要打断孩子,急于对他们进行说教和评论,一定要孩子有足够的倾诉时间。当孩子有足够的情绪表达后,孩子情绪就能的到很大的舒缓了。

3.肯定

孩子说出情绪和背后的原因事件后,家长要肯定孩子。肯定他有表达负面情绪的权利,肯定他产生情绪和行为的正面原因,肯定他情绪背后的需求和感受。

在肯定孩子的同时告诉孩子,他的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错误不合适的。

比如孩子因为矛盾产生愤怒情绪,进而骂人或摔东西,家长应当使孩子明白,骂人和摔东西是不合适的,而且是不能被容忍的。

例如:“你对爸爸拿走你的课外书很生气,妈妈明白你的感觉,你期望能够把自己的书籍保护好。但是你不可以用骂人的方式。你可以和父母好好商量。”

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他的情绪不是问题,不良的言行才是问题。负面情绪是可以被肯定的,但在负面情绪下的错误行为是不被认可的。

4.启发

处理情绪的最后步骤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启发孩子更好地面对情绪,以后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家长需要让孩子意识到,在情绪的背后,他想得到些什么?比如,因为父亲把自己的课外书收走而生气的孩子,在愤怒的情绪背后,想得到的是父亲的尊重,和自己拥有课外书的权利。那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何用更好的方法得到父亲的尊重和拥有自己的课外书。

家长可以用“如果重新来过,你能想到更好的处理方法吗?”或者“要避免以后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觉得自己可以做哪些调整?”启发孩子的思考。

这时候家长也要用开放平等的态度一同去做解决的工作,进而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没有把学习和看课外书的时间规划好,因为耽误学习而导致父亲没收课外书。

并且,家长也要能调整自己粗暴的处理方式,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让孩子愿意跨越情绪,去积极解决问题,哪怕将来有类似情况出现,孩子也能很好的应对情绪问题和矛盾冲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测测  测测词条  脾气  脾气词条  性格  性格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  影响  影响词条  
亲子

 ​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

对儿童而言,通过阅读,能扩充儿童的知识经验、改变儿童的看法、升华儿童的思想情感、迁移儿童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而且使儿童扩大书面词汇量、掌握丰富的文学语言的表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