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其身份,知道这点容易当然做到并不容易,为此借助许又新教授这段话,看到并承认自己内心世界的不健康甚至病态,更有利于做到尊重别人与尊重自己。
我们知道关系互动中,做到“尊重”很重要,对于权威人物保持尊重不难,对那些不如我们的人呢,保持尊重会很难,尤其发自心底的真正尊重。
因此搞明白尊重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尊重,值得细细分析,毕竟这在亲子关系,亲人关系,乃至更广泛的人际互动关系中,有着重要意义。
如果说我们对孩子不容易做到尊重,对于父母应该能做到吧,可是看看孔子说的这句至理名言,“色难”!可见对于父母保持和颜悦色都很难啊,何况他人呢。
社会交往中,我们可以一时伪装出来尊重,也可以对一人保持尊重,但是最要紧的是对遇到所有人所有时候都能保持尊重,否则如同林肯所说,“你无法做到所有时间中能欺骗所有人”。
对于尊重内涵的精准理解,一针见血,觉察自我,且具有可操作性,我以为超不出著名心理学家许又新教授的论述,他说,“一个精神科医生只有真正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确有不太健康或者很不健康甚至病态的成分与方面,才会由衷的尊重坐在面前的这个病人。”这段话很长,足以看出许教授的语重心长,虽然许教授是从医生角度说的医患之间尊重关系,其实完全适用于我们日常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对方身份、地位、财富、智慧等超过我们时,尊重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面对相对不如我们的人,就要知道尊重一个人不在于这些外在因素,而是因为对方是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的人,也就是说尊重别人的唯一原因因为对方也是人。
而具有可行性的理解则是许又新教授上面这段话,我们并不比其他一般人更糟糕或者更高尚,甚至我们与一般心理病人的区别也不是性质上的根本不同,仅仅只是程度上的不同。
当我们真的看到自己不是想象中的品质高尚、人格完美、大公无私等等诸如此类的优秀,甚至许多心里满是不堪,就不能不对别人保持尊重,因为大家彼此彼此而已。
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也就是说我们自尊水平差,才不能尊重别人,好比一个粗鲁至极张口骂人的人,看起来是不尊重别人,其实恰恰反映出缺少自尊。
王阳明心学有个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如何理解第三句话,正是理解尊重的标志。
我们如果认为“知善知恶是良知”,指的是辨别外在的善恶好坏,分清事情是非,这是远远不够的,按照许又新教授的话,我们必须把这句话理解为:知道自己内心是善恶具有的,尤其是看到自己的恶,这才是真正良知所在。
当我们真正看到自己心中的“恶”,看到自己“确有不太健康或者很不健康甚至病态的成分与方面”,我们才会真正理解尊重,从而把自己放低,更好的尊重别人,不是因为外在因素而是因为对方和我们一样,就是人而已。
尊重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其身份,知道这点容易当然做到并不容易,为此借助许又新教授这段话,看到并承认自己内心世界的不健康甚至病态,更有利于做到尊重别人与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