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或老师,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让他们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但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难免有人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焦虑——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
一、“极有可能成功”的教育
2019年底,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 Summit)将被誉为“教育界诺贝尔奖”的“WISE教育奖”颁给了美国高科技高中(HTH)的创始校长Larry Rosenstock,以肯定他在创新教育理念、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HTH是美国加州一所特许学校,也是一所“三无”学校。
没有教材、没有上下课铃声、没有考试······
但学校自2000年创办后,便得到了盖茨基金会的鼎力支持。
之后,它还赢得了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这要从2015年独立电影节“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上展映的一部关于HTH学校日常教学故事的纪录片说起。
这部名为《极有可能成功》(Most Likely to Succeed)的纪录片,接连获得了24个国际影展奖项,在全世界超过2300次公映,被教育界誉为“迄今为止,关于学校题材最好的纪录片”。
一帮普通的孩子,一群富有激情的“老师”,
用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打破了124年传统的教育体制,将学校变成了另一番模样。
△私信回复“PBL”,观看完整纪录片&获取资料
纪录片中揭示的传统教育存在的一些局限,在教育界和家长中引发巨大反响。
① 我们的学校体制从一百多年前诞生后,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② 我们现在使用的学生培养体系,其实是为了生产整齐划一的士兵和流水线工人而设计出来的。
教育界和家长们纷纷反思,现有的学校体制是服务于19世纪“工业革命”时代的“教育工厂”模式。它沿用了大工厂生产的特点:
第一是大规模、大批量;
第二是标准化,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统一考试;
第三其价值观是知识本位的,即学校主要是为了传递灌输知识。
这是那个时代,为培养大量训练有素的工厂劳动力而建立的。
这种模式下,老师是主导,孩子们则相对“被动地”接受知识。
毫无疑问,中国的教育模式也沿袭了这种大工厂生产特点。很多家长一到寒暑假会困惑:“怎么孩子考完试就把知识还给了老师。”这事儿还真不要怪孩子忘性大。
因为,课堂学到的知识被当成了打败考试的“工具包”,孩子完全是机械应对,没想过实际怎么用、知识间又有什么联系。总的来说,就是缺乏总结和深度思考,远远达不到形成“能力”的要求。
现实是,孩子要应对的未来,充满未知的挑战,而我们还没准备好。
其一,走出校园后,孩子要独立解决各种问题,但学校对于怎样决策、如何做项目、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根本没有教;
其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单纯“拼记忆知识”的话,许多事实已证明机器人远胜人类。
△彼得·德鲁克:世界著名管理学大师
“工业时代形成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需求。”
中国学校教育战略咨询专家沈祖芸老师在过去一年内访谈100多位教育工作者,考察全球25所中小学校、12所世界名校后发现,全球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在焦虑这个问题。
而纪录片展示的HTH正采用的创新教育模式——PBL学习法(Problem/Project-Based Learning),虽然自2000年建校才开始全面实行,但成绩却十分亮眼。
学生非精英选拔,来自加州各地、水平层次不齐
该校大学录取率高达98%,远超美国平均水平69%
这让大家看到了未来教育发展新的可能,称这种方式“极有可能成功”。
二、PBL学习法,是面向未来的教育
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说:“(学校教育)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这样他们自然地学到了东西。”
01 什么是PBL学习法?
PBL学习法是一种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探索与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模式。
它来源于教育学家杜威的理念。
早在1897年,杜威就提出了“通过实践来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概念。
1918年9月,杜威的学生、著名教育家屈伯克,正式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的概念。
PBL最常见的中文名字有两种,“问题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和“项目式学习法”(Project-Based Learning)。
这两种其实殊途同归,前者是强调“学习目的”,为了解决问题;后者是强调“学习方式”,通过完成一个个项目来完成学习目的。
PBL学习法自诞生以来,就在美国学校中广泛应用,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
从20世纪60年代起,北美的医学院就开始采用PBL学习法,以实际病例作为教学素材培养医学生。因为医生是需要很多实践的,只有在临床中实践,他们才会成为合格的医生。到现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已经全面实行PBL。
HTH学校同样也是在贯彻这个要点。创始校长Larry说,做项目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实践中学习。
对PBL抽象的概念不好理解?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加州三年级一堂生物课。
教学大纲是这样规定的:
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特征是为了帮助他们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繁衍。
PBL指导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鸟类学家,你在某个地方发现了一种未曾被发现过的鸟,请画出这种鸟以及它的栖息地并为它命名。
这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需要学生自主探索,关联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自己作为专家的发现。
对比欧美孩子,我们经常觉得人家比中国孩子更具批判思维、独立意识、实践能力。
回归到源头就会知道,在他们的课堂上,作业不是枯燥的homework(work这个词很有工厂模式的特色)而是一个个project(英语里有作业的意思,一般是课题研究类)。
△美国某小学家庭作业:计划一个生日派对
题目要求:“你的生日快到了,现在需要好好来规划一下生日派对!爸爸妈妈给你的花费预算是500美元,除此之外还有派对人数和时间两个要求,最多可以邀请的客人数为11人,派对时长要控制在3个小时以内。按照下列步骤来计划你的派对吧。”
这是一道数学课作业,更是一个策划作业。
02 PBL学习法有什么优势?
《极有可能成功》里有一个典型的学生案例:
在一个作品“展示之夜”失败的男孩,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发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直到暑假里,他的“项目”才真正获得了成功。
这个例子很好地阐释了PBL的核心优势: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学生的内驱力会爆发出来。强烈的好奇心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完整地完成一个有现实意义的项目。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时候,项目也更容易引出他们探究的动力和毅力。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PBL是以始为终,把“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以此驱动孩子去研究“自己要学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引导者、守护者,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传统教学 vs PBL学习法
传统方式以传达知识为目的,而PBL注重习得知识的过程。
2017年,美国教育经济学家Greg Duncan领导了一项大规模研究,专门提出了一个儿童早期教育的问题,叫“凋零效应(fadeout effect)”。
这个规律是如果你快速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的确能让他们迅速获得成绩优势——但是,这个优势总是保持不了多久就凋零了。别人终归也会学到那些知识,而你这边后劲不足。
它不仅限于早教,所有的教育都有这个效应。
而在 PBL 学习中,知识的获得来源于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过程。
学习开始时遇到问题,问题本身推动了解决问题和推理技能的应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己查找信息,以学习关于此问题的知识和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项目中,孩子以体验和理解为重点,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美国Jan Jose学校作业:以古希腊为背景设计一款游戏 看似是一道计算机课程题,但也融合了历史文化、编程
哈佛大学的珀金斯教授在其著作《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中举过一个有意思的事例,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传统教学与PBL的区别:
一个老师组织学生用跳舞的方式来学习细胞的“有丝分裂”。
学生从教材里写的有丝分裂的各个步骤中提取线索,自己来编舞,用肢体语言来表现枯燥的、教条式的生物知识。
这看起来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实践创新,这种方式也的确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有丝分裂这个知识点,但却没有回应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学习有丝分裂和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到底有什么联系?
在这堂课程创新里,老师设计的只是一个“记忆的脚手架”,而不是“思考的脚手架”。她没有脱离“划重点”的灌输知识模式。相反,PBL能够教会孩子如何以具有创造性的方式来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的过程,PBL让知识不再具有明确的学科边界,各学科之间相融。生活中的问题都是相对复杂的,需要同时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多种能力才可以解决,而PBL恰恰帮孩子培养了一种整合应用的综合能力。
03 为什么PBL备受认可?
我们熟知的特斯拉创始人“钢铁侠”马斯克一向以想法大胆新颖著称。2014年6月,特斯拉公司在微博发布了一份“特别”的招聘信息:我们在寻找那些从未存在过的人。
纪录片中,原本极度害羞,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女孩Jane,因为在项目中排练戏剧的缘故,而逐渐锻炼出自信,最后成长为这出戏剧的导演。
父母和老师都无法去预测未来,那些“不存在的岗位”也根本无法预测,只有培养起学习能力的人才有可能适应和掌控未来。
而PBL在有意识地培养学习者面对未知世界的一些软技能,例如面向未来的4C技能(Collaboration, Communication, 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即合作、沟通、创新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HTH学校,完成一个复杂的项目,孩子通常需要组队进行。每个人要有分工,要协调进展,最后还要有汇报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自己的压力?如何提升同理心?如何加强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能力?
除了认知方面的改变,不知不觉中,孩子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纪录片中,原本极度害羞,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女孩Jane,因为在项目中排练戏剧的缘故,而逐渐锻炼出自信,最后成长为这出戏剧的导演。
△老师对Jane原本的印象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擅长记忆多少信息并不重要,能够根据真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去获取信息、协同他人、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并掌握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些才是教育的重点。这也是 PBL 的教学方式日渐被人们所认同的原因。
三、PBL,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运用?
以色列、美国、芬兰,早已纷纷实行PBL。而国内很多学校的考试和作业已经给出了“风向标”,只是不少人还没有跟上。
△2019高考全国卷数学题,后台回复“维纳斯”,获取答案
现阶段,大力实行PBL还有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家庭里反而比较好实践。日常里我们每天遇到的各种各样情况都可以尝试展开,让孩子去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记着,在PBL中,孩子才是主导者,在家里父母要扮演好引导者、陪伴者的角色。
01 三步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PBL最重要的是“提出一个好问题”。在生活中,通过提问和引导,家长能帮助孩子不断进行思考,进而学会如何探究问题。
家长可以参考See-Think-Wonder“三步提问法” ,逐渐养成孩子“观察-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Step 1:See
了解孩子“观察到了什么?”
Step 2:Think
Step 3:Wonder
比如疫情期间,大家纷纷在家隔离,正好趁机给孩子科普知识。孩子对于“疾病”、“新冠病毒”等抽象的定义很难理解,家长便可以这样引导:
每次提问从开始的概念,到最后的实践,让孩子一步步拓展,就是一次很好的PBL学习机会。
02 为孩子提供优质资源
每一个PBL学习中的项目,都需要孩子去收集、整理大量资料。起初孩子肯定会是一头雾水,家长要试着从两方面提供优质资源,帮助孩子尽快掌握。
第一,整理优秀的PBL项目案例,比如主题式纪录片、活动手册等,让孩子了解“一个好的项目是什么、要如何执行”。
第二,扩充孩子的知识面,比如阅读科普书籍,在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同时,还能提升科学素养。大一点的孩子,家长还可以教会他们如何搜索、筛选有用的信息。
03 多给孩子创造表现机会
家长们会觉得孩子要上学、升学,没有多少时间去进行PBL,但其实生活里随处都可能进行,只要父母愿意陪孩子去发现。
比如寒暑假里,“如何制定一个旅行计划”,就是非常不错的项目:
要去哪里?怎么去?有哪些景色?预算多少?食宿行如何安排?旅行手账如何做?
但在项目中,父母要谨记时刻做好“呆萌助手”角色。遇到难题,孩子势必会求助,父母要“装傻”,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尽量只给些提示。这是一个孩子不断试错的过程,大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直接、间接告诉答案或者自己直接上手是教育的大忌。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
每一代人都会发现,政策也好、考试也好、时代也好,在自己毕业时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应接不暇。等待大环境的变化,太过缓慢。想要招架住时代的大浪潮,不培养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不行的。
所以,在面向未来这件事上,家庭这艘小船或许应该靠自己,带着孩子先行一步。
万能小助手
事不关己者
呆萌神助攻
严厉大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