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收到“知乎亲子”的一个邀请,邀我回答下述问题:
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在明星大侦探有一期中最后的结论说:孩子不管是调皮,活泼,安静,成熟,都不应该干预他的自身发展,而作为父母的就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就好了。
但是如果说有些孩子随着长大,劣根性越来越严重,长到足够大,一点都不听话,什么都不做,在哪里都没人喜欢,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愿意,不动脑子,只吃饭,只玩游戏,讲话什么都不听,动手打人,大声讲话。
要是这样,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是仅仅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吗,我怕他到最后终于还是会走上无法挽回的余地。
头很痛。这个问题很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可以说困扰着不少家长或父母朋友们。对于我本人来说,也不例外。经过一番深入思考,笔者写出了下面的回答(共1856字)——
“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这个问题既引起我的兴趣,又让我陷入沉思……
(1)孩子是一定要教育的,做家长(父母)的,必须要守住教育的阵地,不能放任自流,甚至不能有思想松懈的时候。
题主引用的《明星大侦探》中的话,“孩子不管是调皮,活泼,安静,成熟,都不应该干预他的自身发展,而作为父母的就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就好了”——其实,干预也分为积极干预和消极干预两种。给孩子足够的爱,从本质上说,这不就是一种“积极的干预”吗?
多年前我在看《刘少奇传记》这本书时,读到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刘主席说,“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可以说构成了教育的主要内涵。但管哪些方面、如何管,放哪些方面、如何放,却考验着每位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艺术。
(2)题主问“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这里的关键词是“不听话”,初看到这个问题,我的心里竟有些别样的滋味。不由得暗自思忖:难道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听话的孩子吗?听谁的话?父母、老师,还是孩子自己?
(3)面对孩子表现出的“不听父母的话”的行为,倒有几个具体的解决方法(或思路):
A.先从内心反省一下自己:作为教育者,我所强调的一定适合孩子吗?适合孩子所处的现阶段吗?也就是说,我对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合不合情?这个规则本身是否合适,需不需要调整?
B.与孩子坐下来做一次平等的、真诚的沟通,从事件和感受说起。比如,如果孩子反复不按时回家,不遵守和父母之间的约定,就可以说:“当我对你说了几次……,我真的既伤心又愤怒,因为我看重你有没有守时的品质。”
C.公开你的界线:让孩子为自己不负责任、不恰当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比单纯的言语教育或说教要有用得多。
比如,孩子在学习上不肯进行基本程度的努力,那就可以考虑停止她的一切娱乐活动。有一次,我对7岁的女儿说:“明天的钢琴考查不达标的话,接下来就停止一切娱乐活动。”结果她就有了紧迫感,抓紧时间去练琴了。(这里的“钢琴考查”是每周一次的学习任务的检查。)
再比如,如果孩子在外面玩,说好晚上6点左右回家(即小区的路灯亮起之时)。如果她在6点30分仍未回家来,当晚的晚餐就只能吃米饭,不可以吃任何菜肴了。
诸如上述这些,都是和孩子确立并明确界线的做法。
有关界线的更多详细讲解,建议阅读《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或《为孩子立界线》一书。
D.如果孩子经常性地不听父母的教导,我们就要想想:是不是亲子关系的感情基础出了问题?就要着力先去修复关系,再寻找机会进行教育。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同样,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亲其亲,信其教”。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如果不怎么听父母的教导的话,那大概说明——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力及教育艺术有限,才导致难以对孩子产生正面的、积极的、有力的影响。也就是说,问题的根源其实出在我们自己身上。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林青贤先生(卓越父母国际研究院院长)有一句名言,用在这里是非常恰当的:“如果爱没有增加,事情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他还说:
“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如果被爱,他会回家;一个不爱听课的孩子如果被老师读懂和滋养,他会爱上学习;一位处在愤怒状态的伴侣如果被聆听,他会变得平静;一个经常在外面游离的孩子如果有一个温暖的家,他会愿意待在家里。……一切都来自爱,提升爱,万事万物皆会好转。”
(4)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听话”未必就完全不好,它其实也是一种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在班级或学校的大群体中,总有那么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大概就属于这种“不听话”的。
说好听点,他们身上有一种桀骜不驯的性格。碰到这种孩子,可以先对其表达欣赏(因为他们在大人那里听到的负面评价太多了,太缺少来自大人的赞赏了),然后再委以一些任务,培养他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
从心理角度剖析,这类孩子往往太缺少被肯定,他们的“不听话”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是想证明自己、寻求自我认同。
(5)我认为,包括题主在内的许多父母们,可能还停留在要培养“听话的孩子”的目标层次上,这是值得反观的一种教育观念。
服从性、顺从的品质固然要培养,但不可过于强调。如果一个孩子过于听话,这里面是有很大隐患的。他可能会变得缺少主见、胆怯,到了青春期时,可能连叛逆的行为都不曾有,而成年后,就会难以和原生家庭分离,并真正独立起来。那样的话,将会影响他未来生活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
就我个人来说,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尊重父母的教导,认真吸收、细心辨别之,这样就足够或很好了;我并不指望她(他)完全听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