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问:“对孩子能没要求吗?”我说:“当然可以,教育孩子要有原则,不要有要求。”
这句话,很多人字面意思全懂,一操作全都不懂。有些父母拿着这句话当成令箭,为自己的霸王条款找到了合理的借口,根本不懂原则和要求的区别,怎么做才是不要求而有原则。下面,我们来讲解这个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原则?什么是要求?
原则指的是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或者说规矩;它是不变的,它适用所有人,所有人都需遵照执行。原则可以帮人自律,它是指导人们怎么正确地做事。
要求是指某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一类人提出的具体愿望和条件,希望对方能做到或实现;它会随着提出人的情绪、认为、感受而变化,它只针对某个人或某类人。要求是他律的,高要求会让人对抗和缺爱。它是命令或包办他人思想和行为的一种方式。
其次,“要尊重孩子”是很多父母心里的教育理念,可怎样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呢?尊重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到了不能再滥用的地步,并常常变成了父母 “不敢坚持原则”的代名词。其实,没有原则的人,是不会真正懂得尊重的涵义的,他们表面尊重的同时,内心充满着要求和期待。
什么是尊重?要求别人的人,都是不尊重人的人;有原则的人,都懂得尊重人。因为有原则的人,尊重的是规律,坚持的是规矩。我特别喜欢规矩这个词,规矩,规天矩地,它与天地有关。其实原则就是规矩,坚持原则就是树立规矩、执行规矩的过程。很多人的家里充满了要求,而没有规矩,才教育出了一个个自我、无规矩的孩子。
一个人能不能迟到?
当然能!别人可以选择迟到,也可以选择不迟到。我们得尊重别人的选择,对吗?
这时候,有人就问了:“那这还有什么规矩,他可以迟到,这不是放纵吗?”其实,这是没弄懂尊重与放纵、宽容和纵容的涵义。有原则的人绝不会放纵,但是一定会尊重,会宽容。
例如:
一、我对孩子说:“孩子,迟到是不良行为。”【我这么说,对孩子有要求吗?没有,我只是告诉他一个规矩。我并没说:“你千万不要迟到!”——这么说,就是要求。】
二、我再说:“我们家不接受一个人随意迟到。”【这是表明立场和第一个原则。】
三、“如果你迟到,要承担一个后果。”【这个后果,要可操作并让他感觉到不痛苦,但是很难受,让他不愿意或不想再迟到。】
你看我们的操作步骤:告诉孩子迟到是不良行为,我们家不接受迟到,如果迟到我们会有后果。一是陈述,二表明立场,三制定原则。我们完成了前三步。
四、“你可以选择迟到,也可以选择不迟到。”孩子,当然可以选择迟到,也可以选择不迟到。他选择了迟到的同时,就选择了相应的惩罚;他选择不迟到,就没有这个惩罚。对吗?而很多的父母只会对孩子不停地唠叨:“我跟你说过了,不能迟到。”“我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迟到?”——这就是要求。我们不要求,我们尊重孩子的行为,他只要考虑承担后果就行了。
五、“如果你迟到了,我会笑对,我也希望你笑对。但是我笑的同时,一定要执行后果。”我的这五步中有要求吗?有没有尊重和原则?孩子可以自己选择,犯错了我还会开心。我很宽容,宽容不代表纵容,宽容和纵容的区别是看能不能笑对他的行为。
在爱与幸福的课堂上,郑老师对待迟到的人是怎样的?迟到了,开开心心地上台执行“错误是宝贝”的四步,对成人而言交20元也许无所谓,但是要上台来面对大家仰天长笑,人就难受了,谁也不愿意来这么一下,也就不再愿意继续迟到。并且,郑老师开心地和对方说:“下回还可以迟到,迟到了还是这个过程,只是我对你仰天长笑的标准提高了,要笑得更灿烂更有力量。”这么执行下来,课间休息时,大家就会特别注意老师宣布的上课时间,特别自律,很少人再迟到,还特别喜欢郑老师。为什么?因为你只要有原则,人是不愿意违反原则的。
你看,在执行上述五个步骤的过程中,我们心底永远不期待不要求孩子不迟到,我们只温柔地坚持这个原则,让孩子知道我是个说话算数的人。来来回回,几次之后,孩子就明白了我的原则和底线,反而心安了,反而更喜欢我。因为只要不违反原则,他是身心愉悦、自由自在的,他不用担心我会情绪化,不担心我会按心情办事,不担心我会不断要求、批评、指责他。孩子喜欢有原则的人。
当你对孩子没要求,只有原则和尊重时,你会发现,他对自己就有了要求;当你对孩子越多要求时,他就对自己越没要求。对孩子越尊重越有原则,孩子就对自己越有要求。当尊重和原则在时,人就产生了自律,有了自律才会有自觉(自觉就是自己的觉悟)。
当代,不自觉的中国人太多了,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到大被要求太多,被原则太少,造成了大部分中国人都拥有了“奴性”,被要求的事,我才去干;不被要求时,我就放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