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冠疫情形势下的家庭教育思考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临沂第二十中学   张思乾

2020年寒假因为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并在全国蔓延,然后在全世界出现大范围流行导致成为最长寒假,这个“加长版”寒假因为突发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家庭生活节奏,很多家长孩子因居家时间过长出现很家庭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家庭教育问题,成为摆在我们家长和教师面前的现实难题。我们确实遇到了很多从未遇到过的困境。

2020年这个加长版的寒假目前来看可以分这样几个阶段:(一)春节前;(二)春节后到元宵节;(三)原定开学日(正月16日左右)至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四)家长复工后到学生正式开学。为什么这样划分呢?第一阶段春节前应该是跟以往放寒假基本一致,本文就不再赘述。第二阶段从春节后中央果断采取措施,武汉封城,湖北全省控制人员进出,各省也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这段时间学生们突然发现以往的活动全部取消,没办法逛商场,不能出外玩耍,连走亲戚约同学好友都成了遥远的梦想,不过此段时间大多数学生作业不太多,只是寒假作业的一部分,于是每天全家人都宅在家里,手机、电视、平板成为了“解闷神器”。家庭问题偶尔出现也不太明显。第三阶段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后,各中小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居家学习。这一阶段学校老师按照课程表组织网上授课,要求学生每天按照课程表按时打卡,上传作业等。这一阶段相当于把教室搬到家里,把课堂设在客厅,家长此时成了班主任。以往家长观察不到的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出来。无奈的家长们和“神兽”们同处一室,朝夕厮磨,斗智斗勇。一天两天、十天半月,日子被算计着慢慢的熬着。足不出户的密切接触,家长和子女的关系也慢慢发生着变化,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往日隐藏的许多问题,在居家相处期间逐渐显现,以往家庭教育的不足甚至是缺失一天天的凸显,不由引起人们的深思。第四阶段疫情形势得到控制后,家长复工,家里只有孩子,此时的网上教学只有教师把控,靠学生自觉。但不少孩子缺少自律,沉迷在游戏、短视频的海洋里,一玩就是大半天。

我认为在无论在哪一阶段,家庭教育都是最重要的。其实这个加长版的假期,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教育契机,一是我们家长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足够长,跟孩子共处就是一种教育,如何利用好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如何面对新冠疫情也给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了课本教材之外的教育机会。

首先如何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和谐共处。今年春晚由贾玲、张小斐等人主演的小品《真假老师》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其中一句“孩子需要的是陪伴,不是钱”的经典台词更是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问题。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陪伴中孩子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家长身上良好品格的影响。家长有效的陪伴,需要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小学阶段的儿童是希望“我是被爱的被关注的”。同时,他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希望“我能行”,有被肯定感、有价值感,在班级、家庭当中被接纳。到了中学阶段之后,孩子独立意识增强,有追求权力和渴求关注的需要。有一部分孩子是为了追求刺激,还有一部分孩子追求接纳,有一些孩子是为了寻找家长的认可——我在家长眼里都是不好的,那我就自暴自弃。所以自暴自弃也是这个年龄段一些独特的内心写照。因此,家长的陪伴要建立在读懂孩子的基础上。家长可以做很多策略性的事情,但背后的理念是——读懂孩子、了解孩子需求,这才能让亲子沟通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运转有效的陪伴,需要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感受。这次疫情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陪伴的机会。

有不少家长一直在抱怨孩子根本没有计划,或者订了计划根本做不到,甚至提醒了也不动,计划订得清清楚楚,和他沟通,他也答应得好好的,信誓旦旦,可该起床了,不动;该听课了,磨蹭;该运动了,手机放不下来……我们认为孩子家长的提醒不当回事,用各种方式进行对抗,不断挑战家长的耐心和威信,也许并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而是孩子无法战胜自己,需要家长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很多时候,孩子对于家长的提醒无动于衷甚至强烈抵触,往往主要是缺少尊重,老是居高临下发布命令式的指责,忽略孩子的感受,比如对着孩子大喊大叫,甚至不断唠叨数落指责。这种方式都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产生厌烦心理。作为家长不要过于指责孩子,应当走近孩子,贴身且轻声提醒,最好能够抚摸孩子,给予爱和支持,推动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家长在适时提醒孩子后不要急着离开,要确定孩子动起来了再走。很多家长提醒过孩子就去做其他事,一段时间后孩子还是原地未动,这就变成无效提醒。此外,家长在旁等待还向孩子传递了一份坚持,帮助他们在心理上挑战突破自己。当然,也会有些孩子,即使家长在身边提醒等待,也无动于衷,甚至故意挑战“耍赖皮”。这时候,建议家长们态度坚定地向孩子发出提醒甚至“警告”,留出一些时间,一定要让他动起来,不被自己的任性打败。

其次,作为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由于寒假延期开学,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了更多和家人、家长相处的时光。家长们对孩子的知识学习、课外阅读、特长训练、技能培养自然不会放松,但是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学习。生活处处有课堂,疫情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危机和困境,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发现、学习和探索的契机。如果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关注抗“疫”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瞬间、珍贵细节时,能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它、应对它,为最终战胜它尽己之所能,润物细无声地启发孩子去发现医护人员的无私与担当、发现志愿者等平凡人的爱心和善良,感受国人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的力量,孩子终将会获得一次难得的精神成长。

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这样的孩子家长苦口婆心地讲,一个人要有责任感、懂得负责任,天天提醒孩子做事要认真、一板一眼,可孩子总是当耳边风,依然粗心大意、写作业马虎、丢三落四。他们对什么是负责任、怎么负责,似乎并不理解。而当前疫情形势下,关注疫情成为很多家庭生活内容的一部分,除了看电视,不少家庭也一起分享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信息,这其实正是向孩子渗透责任意识的好时机。比如,家长可以趁机和孩子聊聊钟南山、李兰娟、乔杰等院士带领的一大批医护人员如何放弃家庭团圆、克服心理恐惧,在疫情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救治病人;说说全民动员防控疫情过程中一些感人的人和事,比如,有位护士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讲,我们也是普通人,也有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既然干了这一行,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在病人面前,我们就得做好自己的事情。还有爬上屋顶蹭网的高三学生、悬崖下面找信号的学生、村委会里蹭网的女孩……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的内容。

人们常说,孩子是看着大人的背影长大的,当下发生了什么、大人怎么做,更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尝试模仿。家长可以尝试把“责任”“担当”“付出”具象为一个个真实的事件、一个个能够感知的行为,让孩子“听见”“看见”,他们对“责任感”就会有比较深切的感受了。

第三,家庭教育需要好的方法,但并非有了好的方法就万事大吉,任何好的教育方法都不能代替坚持的力量。陪伴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坚持付出,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我们不断坚持。疫情期间家长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看着孩子在家学习遇到的种种挑战,难免焦虑不安。而孩子们碰到的挑战可能并非疫情导致,而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却被忽视的老问题。事实上,孩子的很多问题都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家长遇到的教育问题也不会随着开学的到来而自然结束。因此,建议家长要重视疫情防控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把握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关键点,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孩子获得进一步发展。比如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教育。饭前便后洗手,洗手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可能家长在平时重复、唠叨了无数次都未必有效,但现在学校、社区、各种媒体都在反复强调良好生活习惯对防止疫情的重要性,家长要做的就是针对孩子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让孩子了解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相关知识,并以身作则,和孩子一次次地把这些习惯做到位:从公共场所回家以及饭前便后认真洗手,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曲肘遮住口鼻,外出佩戴口罩等。等疫情结束,也许你会发现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冠疫情形势下的家庭教育思考  疫情  疫情词条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词条  形势  形势词条  思考  思考词条  
亲子

 小儿面瘫最佳治疗方法 就医治疗+...

小儿面瘫早期应及时就医治疗小儿面瘫早期最好住院进行系统的治疗,早期的药物治疗对后期的康复非常重要,耽误不得。目前治疗面瘫的方法很多,一般都有西医的神经内科抗病毒...(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