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孩子独自睡觉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科学上讲,宝宝独自睡觉是有好处的,长期与大人同睡并不是很好,假使与大人一个被窝,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染给宝贝,尤其是皮肤病和呼吸系统等疾病;有时父母翻身或动弹时还会惊醒宝贝,影响睡眠质量。

孩子独自睡觉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岁之前分床睡眠的好处:

克服心理障碍:分床睡眠有助于孩子面对常见的恐惧心理(如怕黑、怕怪物、不敢独睡等等),让孩子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依赖他人等良好品质,并学会从父母之外的其他途径获得安全感。

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分床睡眠,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的“私人空间”都变得更大,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也更有保障。

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分床睡眠可使孩子逐渐明白自己已经“长大了”,并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对其他的行为规范也更易接受。

婴儿期

具备条件的家庭可以在宝宝出生前,就布置好色彩斑斓的婴儿房,从一降生就培养宝宝单独睡的习惯。刚出生的宝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习惯,所以习惯的培养比较容易。但新爸妈可能会对单独睡的宝宝很不放心、也不忍心,宝宝的单独睡计划也许因这种原因半途而废。所以,想让宝宝单独睡,新爸妈首先要战胜自己。

妈妈技巧:经常让宝宝听到你的声音

安全感是宝宝自己睡的前提。4~6个月的婴儿,已经开始对周围环境有所响应,从这时开始,对父母的离去或独自一人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这时,无论父母在家里的哪一处,都要让宝宝听见你的声音,让他知道你就在附近;对宝宝的情绪反应随时做出响应,只要让宝宝有充分的安全感,他就会乐于单独睡自己的小床。如果妈妈为方便喂奶,并且减轻夜间育儿的麻烦和孩子的恐惧,父母可以先把宝宝的小床放在大人的卧室,观察一段时间,感觉没问题了,再让宝宝睡自己的房间。

低幼期

2~3岁的宝宝能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自我意识开始一天天壮大,能够初步地照顾自己,很多事喜欢自己来,做什么事情都很投入、很认真,最不喜欢别人插手他的“工作”.这恰是培养孩子从行为到心理独立的好时机,最好能让宝宝“独霸”一张床,让宝宝顺利摆脱对父母或者照顾者的依赖。

一般而言,最好在孩子3岁之前与父母分房分床睡眠。因为孩子到3岁左右时已经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有了最初的性别意识,心理处于一个重要发育阶段。如果长时间与父母同床睡觉,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发展,可能滋生恋母或恋父情结,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妈妈技巧:给宝宝布置一个他喜欢的“窝”

如果宝宝有单独的房间,最好把房间装点得色彩斑斓、童趣温馨,墙上贴一些宝宝的照片和他喜欢的动画人物。

妈妈更可以在小床及其周围独具匠心,比如把小床布置成小船、军舰、大汽车或胖胖熊等有趣的形状,周围挂上卡通小动物、小玩具、漂亮的贴画等做装饰,再把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具摆在床边,告诉他,小动物是他的保护神。必要时可以给宝宝一个能抱着的毛绒玩具,也可以给宝宝讲故事或轻拍宝宝进行诱导睡眠,使宝宝有安全感后能安静入睡。

中幼期

3~5岁这个时期的宝宝非常在意语言和感情的交流,常常会在入睡前黏着爸爸妈妈,还会试图“赖”在爸爸妈妈的大床上,不会心甘情愿、高高兴兴地独自去自己的房间和小床。有时甚至需要爸爸妈妈软硬兼施。

妈妈技巧:睡前故事加晚安

宝宝分床的最初阶段,父母在宝宝睡前多陪他一会儿,讲些好听的故事或读孩子喜欢的书,也可和宝宝一起听配乐童话故事,或放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之后,平静地和宝宝互道晚安,再和宝宝一起向娃娃、玩具、宠物说晚安。这样的仪式,将让宝宝有更多的安全感,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愉快的氛围中,使宝宝心情放松,产生想睡觉的感觉。

大幼期

宝宝5~6岁的时候,性格特征已显出端倪,自立和自理的本领都大大增加。顺应他的个性,适时地加以鼓励、引导,宝宝头脑中的独立意识就能发挥出来,做起事来像个小大人,有时候他甚至可以做得比大人还好。这时候父母完全可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宝宝在自己的小房间独自睡了,最起码也该睡自己的小床。如果这时候还不放手,仍让孩子和父母睡,他会很自然地把这种“依赖”看成必然。

妈妈技巧:变换小床位置增加新鲜感

可以带宝宝到已分床睡觉的亲戚朋友家串门,在征得同意后,参观小主人的床,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当着宝宝的面询问小主人跟谁睡,并作出惊喜的样子说:“你真行!一个人睡一张床,像个大孩子了。”顺便也可以夸夸小床柔软、漂亮。

这时候,孩子会因羡慕觉得“我也应该有自己的床”,并希望在小朋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也长大了的样子,父母则可趁热打铁鼓励孩子单独睡一张小床。还可尊重宝宝的愿望,不断变换小床的布置,让孩子总是充满新鲜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独自  独自词条  睡觉  睡觉词条  独立  独立词条  培养  培养词条  能力  能力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