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开始进入涂鸦期后,你有必要清理一下自己对于“画画”这件事的态度。因为涂鸦是每个孩子都喜爱的一种游戏内容,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体现和辅助他成长的有效手段——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在自己童年的涂鸦阶段里,往往接收到的都是不那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所以,让我们再一次接受因孩子而来的第二次成长吧!
宝宝涂鸦的父母必修课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不是从事艺术类工作,更没有太多的“美术细胞”。但是,我们的孩子却从一出生就表现出小画家的兴致和潜质。所以,当我们势必要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时,自然要做一些功课。
课程一: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而不是用来“看”的。
对于“哭”这一婴儿的表达方式,大概没有一个父母把它的好坏作为一个问题来考虑过吧。肯定不会有父母这样说:“如果再用那样糟糕的哭法儿,就不给你奶吃!”更不会有父母这样担心:“这个孩子用这种方式哭,是不是性格上有问题啊!”然而,对于绘画,父母们却用好坏来评价,甚至上升到心理分析,试图通过画来判断孩子的性格。但是,孩子的画和婴儿的哭是一样的,仅仅是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而已。
所以,无论画的好坏,父母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所要讲述的内容。也就是说,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画被“听”,被理解了,他就有了表达的乐趣。因此,对于孩子的画,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去“听”,去了解,去感受!
“听画”的方式方法根据年龄有所不同。如果是2~3岁的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要听他给他所画的东西赋予的意思。到了4岁以后,就要问“他们在做什么”,要听听他画里故事的内容。
特别叮嘱:在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问。而当孩子画完了拿给你看时,或者画得有些厌烦,暂时告一段落时,再去问问他也就足够了。
课程二:不要把“像不像”作为评判标准,更不要教孩子画形象。
大概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央求“妈妈你给我画一个……吧”,于是我们便随手给孩子画一个苹果或者一朵花。如果是个擅长绘画的妈妈,通常还会教孩子:瞧,郁金香是这样画的,小人、小车是这样画的……但其实,父母这样做就如同给孩子无限制地吃糖果一样,会让孩子长蛀牙。
绘画不是要记住形象,而是要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用来表现想法的形象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成人教孩子画画,实际上是把别人的而且是成人的感觉原封不动地加给孩子,其结果是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来发挥,其对绘画的感觉无法得到发展。
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绘画表现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逐步表现出来。所以,在孩子涂鸦的过程中,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事,是欣喜地守护孩子这种能力,为孩子创造绘画活动的环境与氛围。
特别叮嘱:教孩子画形象、指导孩子用色、让孩子全部涂满颜色等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拔苗助长的行为。等到孩子过了九岁,系统性地学习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
课程三:绘画就是要弄得很脏。
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所谓造型艺术,就是创造有美感的形象的艺术,要通过创造的形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创造一种新形象,就是改变已有的形象,从某种意义来说就是破坏已有的形象,弄脏已有的形象。艺术的真正本质,就是以毁坏、弄脏已有形象为基础的。
“破坏”“弄脏”的行为,在孩子的生活中简直是家常便饭。比如孩子们玩沙子、和泥巴时用手拢起沙子,之前平坦的表面就隆起了一座山峰。沙子中加入水,拍成个球,就完全改变了沙子以前的形状。绘画,就是用蜡笔或马克笔把白色的画纸弄脏。把干净的纸弄脏,让纸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绘画和和泥巴的游戏是一样的。
但是,看到孩子玩泥巴时把衣服弄得一团脏,或者是在墙壁上随意乱画,大多数妈妈会去斥责,因为她们满脑袋考虑的不是接受孩子的喜好和愿望,而是洗衣服和打扫卫生。对于这样的妈妈,我非常想大声疾呼:你们是在剥夺孩子作为人的必要的学习机会,也是在剥夺孩子们作为人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特别叮嘱:如果你很在意孩子弄脏东西,就给他规定一个可以随便画的场所,穿上不怕弄脏的工作服,并且告诫你的孩子哪些地方不可以弄脏。
一切皆艺术!
有助于涂鸦的13件事
想帮助孩子更开心、更用心地画画,并不仅仅是坐在旁边陪着画画一件事可以做,还有很多辅助工作,以及触类旁通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绘画的热情和能力。
布置涂鸦角落,给孩子提供方便
画画是有感而发的事情,而不是一项工作,一个任务。所以不要变成“画画时间到了”才能开始创作。最好把孩子常用的笔和纸,或者小黑板和粉笔摆在随手可得的地方。一旦他想画画的时候,就可以立即着手创作。
玩沙子和水
沙子和水是最能变化多端的生活元素,是大自然赋予的最好素材,是孩子们天生的热爱,也是最能带给孩子们改变和创造感的物质。所以,让孩子尽情地接触沙子和水,锻炼小手,刺激感受,习惯从毁灭到重塑的感觉,有助于孩子其他的艺术创作。
色彩游戏
让孩子对颜色产生感情吧!这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来完成,而不限于涂料。比如,一起到超市,通过蔬菜来辨认颜色。一起郊游,去认识大自然里美丽的红黄蓝绿。一起玩给娃娃穿衣服的游戏,寻找协调或者撞击的色彩关系……这些都可以让孩子与颜色更加亲近。
讲故事看书
讲故事,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如果你是一个爱讲故事的爸爸或妈妈,那么你的孩子一定是喜欢画画和表达、对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你还可以多给孩子讲绘本,不要担心绘本里具体的形象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你给他看得越多,他脑海里对于各种事物的形象就会越丰富。
捏面团、撕纸等手工
手工与涂鸦就像同胞兄弟,需要孩子的大运动能力、精细动作能力、手眼配合能力来完成。所以,多安排一些手工,比如捏泥、捏面团、撕纸、拼贴、大一些后剪纸……都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感受力,为涂鸦做充分的锻炼。
与音乐结合
艺术总是触类旁通的。可以跟孩子一起聆听音乐,了解节奏、旋律、悲喜、激荡与平和……这些都是美术创作中也需要的身体感受。
带孩子看展览
随着孩子长大,多带他去看艺术展,各种风格流派、造型特点、材料的质地和创造性使用,以及对同一主题的迥异的表达方式,都是对孩子最好的启发。
让生活物品全都成为创作材料
不要把美术创作限定在“纸+笔”的组合。手指、脚丫、蔬菜、花朵、印章、布料、树枝、纸杯、牙刷、石头……所有的身体部位、生活用品、自然事物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原材料,每天进行“艺术创想”。
拍照或录像
孩子三岁之后,可以给他简单的数码相机或者摄像机,让他感受一下通过镜头观察周围环境和世界的会是什么效果。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观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并且开始明白“记录”的含义。
好好展示和“使用”孩子的画
把孩子的作品挂起来,或者扫描后打印成卡片送给亲朋,请数码店变成T-SHIRT图案……这些都会让孩子感觉你对他作品的欣赏和喜爱,并且知道一切皆创作。
组织孩子们一起画
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孩子+孩子”的力量。当孩子与朋友们一起画画时,能够激发更好的创作欲望。在相互影响中,能够无限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同时,它还能满足了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社会性需求,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给孩子们创造快乐的生活体验
当孩子自己说出来“我画画”“我想画画”时,他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表达的欲望,那么表达些什么呢?我们看那些孩子自发的作品:放炮、游泳、爬山、划船……那些能够带给他惊喜和兴奋的生活,都成为他想表达的主题。所以,你可以带着孩子到处走走,多接触一些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内容,帮助他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
留心观察孩子的变化
当你发现了孩子绘画中一些简单变化时,你就要询问然后再加以肯定。很多时候,那不是孩子有意识的行为,但是你可以强调这一点,让他自己感觉到你的重视,让你的发现他孩子进行更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