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清大肠的手法
【穴位】大肠
【位置】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属线型穴位。
【作用】补之固肠涩便,泻之清利脏腑之湿热,平补平泻导积滞。主治积食,口疮,痢疾,泄泻,肛门红肿,脱肛,翻肛,便秘。
【推法】从虎口推向食指端,为泻大肠;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为补大肠,来回推为清大肠。
【操作】将小儿食指固定于术者左手虎口内,以右手拇指外侧缘推之。自指尖推向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向指尖称泻大肠,100~500次。
【应用】
“补大肠经”——从食指推向虎口,相当于吃诃子、炮姜,有温肠止泻之效,可治疗腹泻。一旦孩子出现腹泻,就可以试试推大肠经,从食指推到虎口,往往可手到病除。
“泻大肠经”——与“补大肠经”相反,从虎口推到食指侧线为泻大肠,效果同吃大黄、枳实,有清热通便之效,可治疗便秘。
另外,大肠有固肠涩便之功,但水泻(即湿热泻)时,应以利尿为主,推大肠时先用泻法、清法,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急后重时先用泻大肠,症状缓解后改为清大肠或补大肠。虚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红肿、便秘者用泻法或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