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1:症状不同
猩红热起病急骤,发热,体温一般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起病时可能产生惊厥或谵妄。患者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会影响到食欲。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分泌物。舌头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皮疹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颈部与腹股沟,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
面颊部潮红无皮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小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帕氏征”。口腔黏膜亦可见黏膜疹,充血或出血点。
川崎病主要症状常见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天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还有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以前颈部最为显著,直径约1.5cm以上,大多在单侧出出现,稍有压痛,于发热后3天内发生,数日后自愈。发热不久(约1~4日)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但无疱疹及结痂,约一周左右消退。
区别2:致病原因不同
猩红热是出疹疾病中比较少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是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而川崎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也有人考虑环境污染或化学物品过敏可能是致病原因。
区别3:并发症不同
猩红热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1%~2%患儿在1~3周后可发生急性肾炎,0%~3%可发生风湿热,还有化脓性淋巴结炎、心肌炎等,故应引起特别的重视。而川崎病包括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休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高,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区别4:发生年龄不同
猩红热以5-15岁的孩子居多,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而川崎病的患儿年龄比猩红热还要小,80~85%患者在5岁以内,好发于6~18个月婴儿,男孩较多,男:女为1.3-1.5∶1,无明显季节性,相比之下夏季较多。
区别5:有无传染性
猩红热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一般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通过呼吸道而传播细菌。而川崎病是免疫性疾病,与多种病毒、细菌等感染所致免疫异常有关,不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