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六七十年代过年走亲戚,一般都拿什么礼物?

说到六七十年代其实说远吧也不太远,说近也不近,现在很多人肯定是不知道这个六七十年代是怎么过的,但是过来人那肯定也是记忆犹新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说说的走亲戚这件事情,其实小编依稀记得一点,湖北这边好像是买什么一串肉,还有一包红糖,其实的好像就没什么了,那么其他地方又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1、猪肉(牛肉、羊肉)、饼干、果子、糖果

我出生在河南中部农民家庭,是60后,70年代才记事。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物质乏匮。在我们当地过完小年后至除夕这段时间,嫁出去的姑娘,有给自己爹娘送礼的习俗。所谓送礼,也就是去集市割1斤多猪肉,送到娘家,以示孝敬。这时,娘家会回赠一些鞭炮,让闺女家除夕、春节燃放。这一风俗,沿袭之今,仍在传承。所变化的是所送肉重量上的变化、(现在送,少则十几斤,多则几十斤)以及肉类的多样化,(有的送羊肉、牛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收入的增加,有的已婚妇女,图省事或外出务工,不便回乡,时逢过年,会给爹娘,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孝敬”费。近几年,每年春节,我爱人都会给岳母500元。免去了一些烦琐礼节,也好让老人灵活节日生活安排。

那时候,过年,出于市面上食品单一,亲朋好友之间串门,无非就是拿些饼干、点心(当地称果子)、糖果之类的礼物。记得自己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年初二,母亲带着姐姐、哥哥和我去姥姥家串门。姥姥看到我们很开心,给母亲一番寒喧后。姥姥用她粗糙、硬实的手,拉着我的小手,走到里屋打开箱子,小心翼翼拿出,用细绳子扎着、表面盖有红纸贴的一个纸盒子。知觉告诉我,这里面装的是非常好吃的果子。还没等姥姥递到我手中,我就迫不及待从她手中“抢了过来”。“你这个小馋猫、紧嘴子,给姐姐、哥哥分一点,”现在回味,姥姥那励声历气中,分明又带有万般疼爱。姐姐长我6岁、哥哥长我3岁,看着我手中拿着好吃的,一失过去对我的疼爱、迁就,把手抻到我面前,严然成了下里巴人,等待主人施舍、恩赐。当时,吃着咬一口,糖稀就会流出来的香甜果子,心里美滋滋的,吃罢还会吮吮手指残留的糖稀,生怕浪费掉。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姥姥家,吃果子趣事,已成为人生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2、黄沙糖、糕点、灌头、酒

那时候走亲戚拿一样东西,比方说一斤黄沙糖(白糖是后来的事,至少我小的时候没看到),一斤糕点,一瓶灌头,能带一斤当地农场煮的酒(1.02元),算是最好的礼物,用废纸卷个塞子用作瓶盖。亲戚拿来的东西一般不能吃,留着以后走亲戚

1968年我大哥串联到广东去了,嫂子生了侄女,要我代我大哥去嫂子娘家报喜,父亲借了20根发绿霉的油条,两斤面条,一斤黑糖,装在篓里上面盖一条毛币,请姑表姐带路,按规矩这些东西拿到娘家是不能收的,反而要加一些东西带回来,因为放了一个月以上的油条是硬的,嫂子娘家人不小心折断了一根,回来走到半路上表姐想把那根断了的油条吃掉,我也很想吃,就吃了,表姐回去了,父亲去还油条人家说少了一根,父亲很没面子,恼怒地回来把我的嘴打流血了。

过年的时候走亲戚不愁东西拿,大家都是你拿来我拿去,最怕平时来客人,虽然只用蒸一碗鸡蛋可以待客,母亲提个篓子到菜园弄菜,父亲去借两个鸡蛋,平时来客有时空手。

3、桂圆、红枣、金丝密枣、糖、饼干、小特产

小时候记忆还是有的。我是68年出生的,我奶奶的辈分比较高嘛,来的亲戚也多,礼品什么都有,如桂圆,红枣,金丝密枣,糖,饼干和一些我们温州的小特产,这些礼品份量都不多的。然后我们家就会准备一些点心,如莲子红枣汤,桂圆汤加蛋,白木耳汤,馄饨之类的招待客人。如亲戚有带小孩来的,我奶奶也会给个小红包。如是乡下来的都会在我家小住几天的。感觉那段时间是最高兴的,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还可以拿几分钱去买鞭炮玩。

其实每个地方的习俗风俗都不一样的,但是总的来说送一些当时比较稀缺的,其实更多的还是心意,这个是最为重要的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七十年代  七十年代词条  亲戚  亲戚词条  过年  过年词条  礼物  礼物词条  一般  一般词条  
综合

 ​冬季养精蓄锐三部曲

冬季养生需要遵循自然规律,需要进补,为来年养精蓄锐。鉴于此,今天推荐冬季养生三部曲,教大家如何养精蓄锐,在健健康康的度过冬季,来年有个好体魄。“缩头缩脑”过冬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