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三味书屋的“三味”究竟是指哪“三味”呢?

说起三味书屋,相信大家对这个词肯定不会陌生了。所谓的三味书屋就是晚清时期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也是当年鲁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位置。三五书屋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那么这个三味书屋所谓的三味到底是指哪三味呢?

1891年正月,12岁的鲁迅入三味书屋,跟随绍兴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镜吾先生学习。多年后,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这样写道:“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三味书屋上悬“三味书屋”匾额。那么,三味书屋的“三味”究竟是指哪“三味”呢?对此历来解释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说“三味书屋”原题“三余书屋”,典出《三国志·董遇传》:“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意在勉励人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勤奋读书。古时读书人多以此典自勉,苏轼对此也颇为赞赏,曾用“此生有味在三余”抒写自己利用空余时间读书的乐趣。据说,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老先生借引苏轼的诗句,将“余”字改为“味”字。

第二种说法最为普遍,认为“三味”属于典故:古人有“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醯,指醋。醢,指鱼肉做成的酱。醯醢泛指佐餐的调料。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经、史以及诸子百家在文化构成中的等级、地位、功能、品位的界定。

第三种说法是“三味”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诗书,味之太羹”,意思是说经书像食物里的太羹。太羹是指不加作料的原汁肉汤,是古代祭祀时用的食物。因为经书最早、最为古朴,也最为重要,故比之为太羹。“史为折俎”,意思是说史书是食物里的折俎。折俎,即大块肉。有以史正道、以史见道的意思。“子为醯醢”,是将诸子百家的书比喻为食物里的醯醢。这三句话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是很好的精神食粮。

第四种解释是寿镜吾先生自己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曾与其父一同任教于三味书屋。他对三味书屋这样解释道:“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形象地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幼时听父兄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但此典出于何处,已难查找。”按说,这种解释应该是“盖棺定论”了。但寿镜吾先生唯一的孙子寿宇却不认同叔父这样的解释。他说:“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

三味书屋的这一精神传统,为日后鲁迅先生以学问立身、追求人格独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三味  三味词条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词条  竟是  竟是词条  
综合

 简笔画烟花的画法

你会画简笔画烟花吗?来看看小编是怎么画的吧。工具/材料素描本,铅笔,橡皮,蜡笔操作方法01:先用铅笔在素描本上画一个小圈儿。02:然后顺着小圈儿画一片花瓣,如下...(展开)

综合

 简笔画女巫怎么画

在动画片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非常让人讨厌的角色,那就是女巫,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简笔画女巫是怎么画的吧。操作方法01:首先我们画出女巫的帽子,然后在帽子的下面画出女...(展开)

综合

 正方形简笔画之如何画牛

工具/材料纸、铅笔、橡皮擦操作方法01:首先画一个正方形,当然也不需要特别方正。02:紧接着,我们分别在正方形内画出它的小小的黑眼睛眼睛和大大的鼻子。03:最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