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几千年来,中国人已形成了清明扫墓的习惯,在清明节,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这神圣的生命交流仪式,一年年轮回、一代代传承,构成了中国人民顽强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动力,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续展开新的有机构成。清明祭祖已经完全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和文化当中。
据记载,三国时期,清明扫墓已经成为不可获取的礼俗活动。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现如今,清明扫墓可以说是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个节日,这不仅仅是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更是对中国孝道文化的一种传承。许多宗亲更是通过祭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缅怀祖先,寻找亲缘的存续。
国家与文明的历史,靠个人与家庭的传续来完成;没有个人与家庭的传续,历史将是苍白、抽象而没有人情味的;清明节的祭奠仪式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
我们缅怀先人,祭祀先祖,因为他们是我们的来源,他们的辛劳和奋斗乃是我们继续前行的起点。这是尊重生命与敬畏历史的不绝之流。因此,扫墓祭祖,不仅是缅怀先人,更是对未来的期盼。
清明扫墓祭祖,对中国人来说,除了怀思先辈,也是宗亲的一次聚会,彼此对未来的一次畅谈。因此,清明扫墓祭祖,从来都不是冷冷清清,而是带有一种热闹的情绪和喧闹的气氛。
一直以来,在乡镇农村,扫墓祭祖一般都是一大家子一起去,这一家子包括一些外地漂泊或者不在一地的亲人,因为先祖的牵系,彼此在清明走到一起,去缅怀共同的祖先,寄托哀思。
然而,因为新冠的影响,今年的清明扫墓祭祖与以往不同,许多在外漂泊的民众不得不放弃回到家乡,去缅怀先人,加上扫墓祭祖的人员限制和移风易俗,使得清明扫墓显得冷清了很多。
曾经扫墓祭祖的喧闹,变得非常冷清,即便是原来扫墓完成后的宗亲聚会,也不得不停止,彼此默默地招呼后,再默默地离开。而公墓祭祖,更是因为对人员的限制,更显得冷清,比起乡村山坟祭祖更加不如。
聊聊发展、聊聊祖先、聊聊亲缘,因为新冠,变得沉默,甚至因为戴着口罩而彼此变得冰冷。不可否认,严格的控制会让人更安全,但是这样难免淡漠的情绪在彼此间蔓延。
即便是有少数宗亲可以相聚的,谈论的话题也从曾经个人发展、家庭发展、社会发展、世界概况,变成了谈之色变的国际新冠、湖北伤痛。感怀先辈还有人前来祭奠,伤怀有些人坟头没人清理。
是呀,三千多人无声无息地走了,甚至没有亲人相送,而他们的先人,更是在清明的时候,没有人缅怀。虽然相对于整体来说,数据不大,但是,管控使得许多人不方便回乡,没人清扫的坟墓就显得多了。
长满了春草的山坟,没有人清理,孤独的公墓,没有了鲜花,沉默、冷清替代了曾经的热闹,别样的清明,显得更加悲伤。这不仅是对逝去三千人的感伤,更是生命脆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