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代四铺作斗栱中的“四铺”指哪四个构件:
2. 抬梁式与穿斗式构架在汉代就已经出现,随着木构技术的发展,抬梁式构架又发展定型为不同的构架类型,主要有:( ) ( ),在多层或高层木构建筑中,抬梁式构架又有两种类型( )、( )。
3. 《礼记·玉藻》规定的天子宫廷“三朝五门”,是举行三种朝会的朝堂和五座大门,天子的五座大门是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明代北京体现这种制度的五座大门是:
答案在文末
题目只是针对大纲内容的知识性测试,不代表考试难度和题型。
古建筑责任设计师和工程师应该掌握不同类型古建筑的构造形式、时代特点及材料要求,而宋代和清代的做法名称又有一些差异,本次就以宋代《营造法式》为准,带大家重温当时的大木结构术语。
抬梁式结构
四椽栿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内部
四椽栿,栿(fú)就是梁,是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木专)(tuán),后来称为檩,槫上面纵向搭的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图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
芮城广仁王庙正殿
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清《工程做法》里,“檩子”在大式建筑中称为“桁”,例如脊桁、上金桁、中金桁、下金桁、老檐桁、正心桁、挑檐桁;小式建筑中称为“檩”,例如脊檩、金檩、老檐檩、檐檩。
六椽栿
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平梁之上还可能有叉手,以减轻脊檩向下的剪力。
山西长治平顺淳化寺
脊槫、叉手、平梁
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
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
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
斗拱铺作
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
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附图是座歇山顶建筑,前檐可见两朵柱头铺作、三朵补间铺作、两朵转角铺作。如果是悬山顶,则没有转角铺作。
七铺作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七铺作,铺作数=出跳数+3,上图双杪双昂出四跳是四层,双杪是两跳华拱,双昂是两跳下昂,另加栌枓、耍头、衬(襯)方头各一层,共七层,称七铺作。
华栱、泥道栱、瓜子栱、慢栱
铺作层最下面的大枓称为栌枓(斗)。栌枓口内纵向伸出,出跳的栱称为华栱。栌枓口内横向伸出,与华栱相交的是泥道栱。瓜子栱是华栱(或昂)头上横出的栱(最外跳除外),栱下是交互枓,栱两头坐散枓,上承慢栱。慢栱是是施于泥道栱和瓜子栱之上的横向栱。
令栱
令栱是最外跳上的横栱。
偷心造是在每层的斗拱铺作跳头上减少斗、拱等构件的做法,偷心造节约了材料,是唐宋的突出特征,在明清偷心造则很少使用。佛光寺东大殿和镇国寺万佛殿是使用偷心造的代表建筑。
镇国寺万佛殿
角梁
山西平顺淳化寺
注意屋顶椽与飞椽的不同。一般椽子断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根据安放位置的不同,圆椽又是檐椽,方椽一般用于飞椽。
镇国寺万佛殿转角铺作
回顾对飞椽的介绍,请戳
古建上的飞檐走壁,可不是轻功,而是古建人的专属成语
1. 宋代四铺作斗栱中的“四铺”指哪四个构件:栌斗、华栱、耍头木、衬(襯)方头
2. 抬梁式与穿斗式构架在汉代就已经出现,随着木构技术的发展,抬梁式构架又发展定型为不同的构架类型,主要有:殿堂型构架、厅堂型构架 ,在多层或高层木构建筑中,抬梁式构架又有两种类型:殿阁型构架、堂阁型构架。
3. 《礼记·玉藻》规定的天子宫廷“三朝五门”,是举行三种朝会的朝堂和五座大门,明代北京体现这种制度的五座大门是: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