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阁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类重要的形式,历朝历代皆喜欢修建楼阁。文人墨客的雅兴之一便是登楼望远,吟诗作赋,也因此而留下了千古流传的精彩篇章。
先说一说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北宋名家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更是让岳阳楼在不同天气下的绝美气象跃然纸上,成为后人欣然向往的著名所在。
再说说滕王阁。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的赣江畔,高57.5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滕王阁也不乏名家的咏赞。“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曾撰写《滕王阁序》,文采飞扬,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山西永济的鹳雀楼也毫不逊色。鹳雀楼伫立在黄河岸畔,历经风雨依然伫立,在楼上俯瞰,可一览秀丽的风光。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曾登楼赏景,赋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鹳雀楼闻名遐迩。
提到蓬莱,总忍不住想到仙境。位于山东蓬莱丹崖山巅的蓬莱阁,融于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当中,高15米,占地1850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坐北面南,为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素有“人间仙境”的美称。
湖南长沙的天心阁,是长沙古城的一座城楼,始建于明末,清乾隆年间重修。后来抗战期间因文夕大火烧毁,到1983年得以重建。楼阁共三层,建筑面积846平方米,主阁由60根木柱支撑,上有32个高啄鳌头,32只风马铜铃,10条吻龙,碧瓦飞檐,朱梁画栋。
阁前后石栏杆上雕有62头石狮,还有车、马、龙、梅、竹、芙蓉等石雕,体现了长沙楚汉名城的风貌,另外阁内还珍藏了许多名人字画。
江苏南京狮子山顶的阅江楼,屹立于扬子江畔,静看滚滚江水东流去,可谓名副其实。阅江楼建于明洪武七年,朱元璋亲自为其命名,并命当朝文臣各撰《阅江楼记》。该楼高52米,整体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两翼均可观赏长江风光。碧瓦朱楹、朱帘凤飞、彤扉彩盈,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古典的皇家气派,成为南京的标志之一。
陕西西安的钟鼓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具有明代汉族建筑风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古朴、典雅、层次分明之美感。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云南昆明的大观楼,是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兴建于清康熙年间,后因战火和洪涝,几经重建和修缮。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让大观楼名声在外的,莫过于孙髯翁那副180字的超级长联了。这副对联除了字数多,对仗工整,其文采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浙江宁波的天一阁由明朝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爱书,一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为保管这些藏书,他在卸职后边主持建造了天一阁作为私家藏书楼。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位于湖北武汉蛇山顶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后来因战火而损毁多次,也重建了多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伟壮观。唐朝诗人崔颢的那首千古绝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让后人传唱至今,成就了黄鹤楼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