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能完全自由的表达你自己,
你将是无形的形,又适于所有的形。
——林语堂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古西楼 · 养品味将从本周起,
旨在从纷杂的读物中,
为您拾起一本精妙读物,
共同探访生活的巧思妙趣,
邀您与我们共读。
你有没有发现冥冥之中,
这个世界总是时不时地提醒你,
有些书值得读一读,
这本书的名字和作者总是出现在你面前,
直到最后你不知不觉地注意到它,
刻意忽略它反而会发现它愈在身边出现,
于是在零星接触到林语堂这个名字长久之后,
对他几乎还是一无所知的我决定开始一探究竟。
首先研读的便是林语堂先生在旅美期间写下的《生活的艺术》一书,据说他最开始也只是想告诉那些“没见过什么世面的”美国佬们,大洋彼岸中国式生活的好。
他在书中娓娓地道闲适的好处,谆谆地诱美国人去享受中国式生活。
有人说,想要发现二三十年代好作家的一个方法是,在中学课本上,找出鲁迅的文章,在正文里被他“骂”过的,如果注释里还加了此人的生平简介,这个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好作家,比如林语堂。
书中的章节题目,放眼望去尽是——谁最会享受生活、生命的享受、悠闲的重要、生活的享受、享受大自然……句句不离悠闲享受,如此“闲”人,难怪有此“殊荣”。
不过,在小编看来,他还真是不应该被“骂”的!因为,在《生活的艺术》里,虽然满纸中国式悠闲生活,却字字紧扣中国传承千百年的生活文化精髓!
共读推荐
《生活的艺术》是林语堂先生在旅美专事创作后的第一部书。该书于1937年在美国出版,次年便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达52周,且接连再版四十余次,并为十余种文字所翻译。
林语堂在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
林语堂写《生活的艺术》时是1936年,在最危难的时候的闲适,其实是另外一种为东方文化续命的方式,也许他的价值不亚于鲁迅唤醒国人的抗争所产生的价值。
也因此,这本书在西方风靡一时。林语堂的这种生活智慧,是一种生命境界。如同甘地所说:“我的身体被囚禁起来,但是我的心在天空和小鸟一起飞翔。”
《生活的艺术》为简单生活和吃喝正名,不鼓励为更多的物欲而奋斗。林语堂想找到一剂解药,来解救30年代他周围那些野蛮的竞争和疯狂的举动。
不仅仅是在他出生长大的中国,还包括他工作生活过的法国、德国,以及他年轻时短期求学和撰写该书时所生活过的美国。
林语堂先生说的话,常常令人咀嚼再三。
林语堂渴望告诉人们如何享受生活,在书中,除了一般常识,他还运用中国古老文化来说明享受生活的重要性。
比如他在《生活的艺术》里的这句:
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
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
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
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听大师笑谈伟大的悠闲人生,
睿智展示中国人的旷怀达观 。
我们小心翼翼地坚持着对文字的崇敬,
是因为读书的光阴,
足可以让一个人完成心灵的蜕变。
那淡淡的墨香,
从你用手捧起的那一刻,
自会浸染到灵魂的深处。
古西楼书之道一“养品味”相关读物
-关于作者-
十三安,非虚构写作爱好者,新闻学在读。
监制:西楼
编辑:十三安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