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泰山人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发展, 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中, 民族文化素质占有重要的地位, 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必定要加强研究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
一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这一个系统同别的事物系统一样, 具有系统的基本特征: (1) 整体性。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特性与功能不能归结为某个构成要素, 也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之和”, 或者说这个系统具有其组成要素所没有的整体功能。(2)结构性。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与其它的事物系统一样,具有其特定的结构。这一结构是由若干个层次有机结合而成的。从这个系统的整体结构看,中华民族凝聚力代表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吸引力和向心力, 这是系统的最高层次。中华民族凝聚力又是由一定的物质力和精神力构成的,这些物质力和精神力是系统的第二层次。而物质力则由一定的经济、科技、军事、血缘亲缘地缘等要素组成,精神力则由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心理等要素组成,这些构成了系统的第三层次。充分发挥各个层次要素的积极作用, 对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最佳功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关联性。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中的各个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处在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联系之中。每个要素内部既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又同上下左右的要素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 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本身也不是绝对孤立和封闭的,她与世界上其他的民族时刻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因此,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实际上又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4)动态性。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及其构成要素是随着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她决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她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增强, 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削弱。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这一特点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这一系统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中的形式和条件, 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者创造出某些这一系统需要的而原先又不具备的条件,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最佳形式中得到增强和发展。
明确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系统, 这是我们明确民族文化素质在中华民族凝聚力中的定位以及它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首要条件。
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是构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重要基础。所谓的民族文化素质是指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过程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摘自《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286页,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版)民族之所以是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就因为它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共同特征。这四个特征既包括了物质的、经济的要素,又包括了文化的要素,揭示了民族的本质内容。“这些特征只要缺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摘自《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5页)迄今为止,这个关于民族的比较完整科学的定义,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的学者和研究者所普遍使用,事实上也为西方的不少学者所使用。在这一个民族概念当中,我们可以看到, 每一个民族都有表现于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或称心理状态、民族性格)。它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历史传统、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该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它通过这一民族的语言、文学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体育活动、宗教信仰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表现出自己的爱好、兴趣、能力、气质、性格、情操和民族意识与自豪感,这就构成该民族在共同心理素质上的特征。所以,当我们讲到某一个民族时,其实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因素,任何民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民族文化素质基础之上的。至于文化的概念,据说随着近现代以来整个世界视野的扩大,关于文化的定义竟有一百四十多种。人们认识文化, 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广义的文化,如《辞海》所云,通常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我们关于一般文化的理解。二是狭义的文化,是指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人类知识的凝结。它是相对人类书本知识的有无、多寡和深浅而言的。三是常义的文化,这是在惯常情况下人们对精神生活自由性的方便称谓。如所谓的“文化繁荣”、“文化复苏”即指此义。很明显,从这三个不同层次文化的界定,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民族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指的就是某个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民族文化素质则是指这一共同体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中所具备的能力和性质,它包括了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思想道德、思维方式、精神风貌、心理状况、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因素。
只有建立在优秀民族文化素质基础上的民族凝聚力,才能真正起到凝聚的作用,产生吸引力,引导人民奋勇前进。因此, 保持民族文化的优秀素质, 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 实现其最佳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优秀的民族文化素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条件。前面已述,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它的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物质力和精神力两大类, 其中物质力是由一定的经济、科技、军事、血缘亲缘地缘等要素构成,精神力则由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心理等要素组成。在这些要素中,绝大多数都与民族文化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文化素质在这些要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优秀的民族文化素质能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要素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世界上任何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及其构成要素也不例外,也总是不断在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民族凝聚力。即使在同一个时代里,构成民族凝聚力系统的各个要素也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随着民族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系统中的物质力与精神力也在不断的强大,人们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由此产生的系统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也就越来越大。相反,假如民族文化素质一直是低水准的存在甚至削弱,那麽民族凝聚力系统中的物质力与精神力也就会被削弱甚至遭受破坏,民族凝聚力系统也就不能真正地发挥其凝聚的作用了。其次,优秀的民族文化素质能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各要素协调地发挥作用。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存在的,她要求我们在研究和发挥这一系的作用时,必须从系统的结构性出发,处理好系统内要素之间、层次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是否具备优秀的民族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文化素质高的民族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系统定量地确定出最优目标,并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把整个系统分成不同等级和层次结构,在动态中协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总体的最佳目标。相反,文化素质不高的民族在复杂的系统面前则会束手无策,或者任由系统内各要素盲目发展,造成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要素与要素、层次与层次之间的矛盾,从而破坏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第三,优秀的民族文化素质能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整体功能的充分发挥。系统论认为,在系统中,系统的整体不等于各孤立要素之和,系统整体的特性和功能在原则上既不能归结为组成它的要素的特性和功能的总和,也不能从有关组成成分中推导出来。系统整体所获得的新的特性与功能是各组成要素在孤立状态时所没有的。这种系统整体的特性和功能,只有当它们作为整体存在时才表现出来。这一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中华民族凝聚力系统的特性和功能,也不是各要素的特性和功能的简单相加,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只有作为系统整体存在时才表现出来,而中华民族凝聚力整体功能能否正常地充分地得到发挥,则有赖于我们保持整个民族文化的优秀素质,有赖于我们民族每一分子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0页)很明显,邓小平同志在如何增强国力,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问题上他是寄希望于不断优化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之上的。“田忌赛马”这一故事清楚地告诉我们,文化素质低的田忌在赛马中只能输给齐威王,而文化素质高的杰出的军事家孙膑却使同样的马“系统”充分发挥整体功能战胜了齐威王。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平庸的领导者会把一个企业搞得一塌糊涂,而高明的领导者则通过加强企业管理,合理组织生产,关心员工生活,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凝聚力,使同样的企业蒸蒸日上,充满生机。因此,着眼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优化与提高,将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对加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1994年珠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