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90后养生成为新鲜话题。毕竟,现代社会的节奏之快,让很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不得不放弃休息。正如前些日子某视频平台流行的一个段子:你有多久时间没有在晚上九点前入睡了?而也因为养生话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笔者想起这样的一句农村俗语: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
在过去,医疗技术不比现代这么发达,并且,得病后医疗成本也让很多劳动人民感到无力支付。因此古人为了防止遭遇疾病降临后无力医治的北上局面,于是考虑应该如何通过预防的方式,来避免患病。就这样,在无数代古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下,中医在不断前进。而在总结如何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古人还留下了大量的俗语,其中本文所说的俗语,就属于这个范畴。
先说“老不泻残精”。这里所说的“精”,属于中医概念,指的是“精气神”里面的精。中医文化里,“精气神”是生命的根源。一个人是否健康、生命力是否旺盛,都取决于“精气神”的状态。甚至中医的诊断,也是建立在对“精气神”判断的基础上。如果“精气神”不足,轻了的话会出现疾病状况,重了的话,会出现生命危机。而所谓的“泻”,可以理解成快速损耗。本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注意保重,不要损耗自己的“精气神”。所谓“损耗”的范围,包括操心一些耗费心血的事情,此外,还有不注意作息规律等等。一般来说,可以简单概括成劳心费力、瞎操劳的范围。这些,都属于损耗“精气神”的事情——这些事情,年轻人养成习惯后,久而久之,都会出现一些未老先衰的状况,更何况盛年已过的老年人?因此,古代中医文化主张老年人的养生应当从维护、巩固自己的“精气神”做起。这也是老年养生的基本内容。
再说“少不食壮火”。所谓的“壮火”,指的是补气的食物——当然也包括药物。概括而言,可以理解成补药等滋补品。“少不食壮火”的意思是年轻人处于血气方刚、精力旺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的人,如果大量食用补气的食物或者药材,最终会导致浑身上下出现亢奋的症状,这种症状反而对身体有害。比如说有的人,食用人参过量后,会出现流鼻血的状态,这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观念,和当代医学所说的“营养过剩”不谋而合。因为“营养过剩”也会导致疾病。
中医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累,是古代中国先民一代又一代经过实践积累而来。很多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慢性疾病,在中医调理之下会得到根治。因此对于传统医学的瑰宝文化,我们应当重视并且吸收,毕竟健康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