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墨子和墨家的基本思想

在中国文化史上,一般当我们提到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的时候,往往会儒道并称,认为儒家和道家,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是两个主流。但是其实在战国时期,并没有儒道并称的现象。

在战国时期,倒是有儒墨并称。韩非子在一篇题为《显学》的文章里面就提到,当时的显学,也就是显赫的学派,就是儒家和墨家。《吕氏春秋》里面也讲到,当时“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也是把孔和墨,也就是孔子和墨子并称。在《孟子》的书里面,它提到了当时是“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也就是说当时除了儒家之外,最著名的两个学派,一个是杨朱,以杨朱为代表的学派;另外一个就是以墨家为代表的学派。

这些材料都说明了,在先秦时期,这个墨家其实是一个很显赫的学派,影响非常广泛,可以说是声势浩大。但是在《史记》里面,也就是在司马迁的《史记》里面,有关墨子这个人的记载却是很少。它只是在《孟子荀卿列传》里面,附带提到了墨子这个人,简单地交代了一下,说他是宋国的人,他“善守御”,善于防御,军事防御。他主张“节用”。他的时代呢,可能是跟孔子同时,也可能在孔子之后。那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在司马迁的时候,好像已经对墨子不是太清楚了。

根据后人的考证,墨子他应该是在孔子去世之后才出生的。然后呢就是他的去世的时候,孟子出生了。

关于《墨子》这部书,后代研究的人,一直到清代之前,研究的人是比较少的,不像儒家道家的书,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人研究。墨子的书也是比较被冷落的,一直到清代学术兴起以后,才有比较多的人来研究。在这之前,大概只有一两个人研究过墨子,而且他们的研究也没有流传下来。

那么这个墨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为什么当时影响那么大,后来却销声匿迹了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疑问。

那么清代以来也有不少学者试图对墨子这个人的背景做一些考证,但是仍然留下了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比如说他到底是不是“宋之大夫”?他可能在宋国担任过大夫,但是他是不是宋国人呢?他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他的籍贯是哪儿呢?有人说他是鲁国人,也有人说他是齐国人,还有人说他可能是外国人,也就是说他可能是印度人,或者是雅利安人,也就是伊朗人,甚至有人说他是阿拉伯人,因为他皮肤颜色比较深,有点像印度或中亚那边的人。

另外就是关于这个人的名字,他的姓,他姓“墨”。可是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当中,恐怕很少有姓墨的,这个“墨”到底是不是他的姓也是一个问题。

钱穆先生他就提出一种看法,认为墨其实不是他的姓,墨它是古代所谓五刑之一。这个五刑,就是古代惩罚犯人的五种刑罚,分别是:墨刑、劓刑、刖刑、宫刑、大辟。墨刑是其中最丑、最轻的一种刑罚,也就是在犯人的脸上刺字。所以钱穆先生认为墨子很可能是一个受过刑的人。一个受过刑的人,他会不会把刑放在自己的名字上面呢?这也是有可能的。我们知道在秦汉之际,有一个人叫作“黥布”,这个黥布的“黥”字其实也是一种刑罚的名字。

也有可能墨子,甚至包括他的一些门徒,他们这个名字可能不是正儿八经的名字,而是类似于一种绰号之类的东西。因为墨子一些门徒的名字也是蛮奇怪的,比如说索卢参、禽滑厘,这样的名字都不太像中国人的名字。还有一些弟子的名字叫作己齿、叫苦获、叫跌鼻,这些名字也都是很奇怪的。

《吕氏春秋》里面有一篇文章,叫作《尊师》,它以墨家门徒为案例来说明选择一个好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它说“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有两个人,一个叫作高何,一个叫作县子石,这两个都是齐国非常粗暴的人。“指于乡曲”,也就是在家乡里面横行霸道,后来他们学于子墨子。又说“索卢参,东方之钜狡也”,索卢参这个人是一个东方的、非常狡猾的、暴徒一样的人。后来他学于禽滑厘,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吕氏春秋》的意思就是说,像高何、县子石,还有索卢参这样的人,他们本来都是所谓的“暴者”、暴徒,都是一些很凶的人。但是后来他们都拜墨子或者墨子的徒弟为师了,然后他们就改变了个性,成为士君子了。而这些人本来的出身,可能都是所谓的“刑戮死辱之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本来可能是犯了罪,要处死刑的人。

那么从这段话里面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墨家的门徒,他们好像不是什么来自上层社会的人,不是一开始就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是来自社会的底层,或者是社会的边缘。这一点提示我们墨家学派跟其他学派有些不同。

那么墨家的学派有哪些思想和主张呢?

墨家学派的思想和主张还是很清楚的,它有自己的纲领。墨家学派实际上不仅仅像个学派,而像是一个带有明确纲领的政治组织。

那么这个墨家书里面有一组文章,也就是后人把他们称之为所谓“墨学十论”的文章,也就是十篇带有明确的标题的这样一组文章,也就是“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天志、明鬼”。那么后人就把这十篇文章称之为“墨学十论”,它是墨家学派的一个基本的纲领。

那么在《墨子》的《鲁问篇》里面也有这样的记载。就是有一次,墨子的一个弟子就问墨子,说是老师啊,假如要是有人,有诸侯国君要重用你的话,你准备用怎样一套学问来跟他们进行游说呢?墨子说,凡是进入一个国家,一定要根据这个国家的具体情况,选择他们的当务之急来进行游说。然后他就列举了,比如说这个国家的情况是昏乱,那我就跟他讲尚贤尚同;这个国家比较穷,那我就要跟他讲节用节葬;这个国家如果沉溺在声色享乐当中,我就要跟他讲非乐非命;如果这个国家人民没有礼貌,无所不为,我就要跟他们讲尊天事鬼;如果这个国家一心就想侵略别的国家,穷兵黩武,那我就要跟他讲兼爱。所以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纲领,它是在墨子生前,就是已经确立的。它是有明确的纲领来进行游说。

这“十论”,我们可以看作墨子本人的思想。虽然“十论”被记载于文字,可能是墨子的门徒们记录的。因为“十论”在墨子的书里面,往往都有着上中下三篇,这上中下三篇,实际上是三个不同的版本,而不是三个互相连接着的不同的部分。比如《兼爱·上》《兼爱·中》《兼爱·下》,它就是三个不同的版本,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讲的“兼爱”这个内容。

墨家思想在“十论”当中最核心的,那当然就是“兼爱”。

兼爱主要讲的是什么呢?兼爱就是讲天下之所以乱,就是因为人们相互之间不相爱,所以要提倡爱。而且这个爱是普遍的爱,对一切人一视同仁的爱。这个“兼相爱”又是建立在“交相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大家要爱,相互之间要爱,也就是相互之间要有帮助,要有利,要有好处。因为你爱护别人,给别人一点爱,别人也会给你一点爱,这样天下就不会乱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墨子和墨家的基本思想  墨子  墨子词条  墨家  墨家词条  思想  思想词条  基本  基本词条  
综合

 我是怎样学习中华文化的(104)...

《道德经》第37章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浅解:“道”总...(展开)